分享

游宣城水东老街散记(一)

 风云际会2009 2016-04-24

  “水东老街”是距离宣城市区东南28公里的一个小镇,因盛产“水东蜜枣”而闻名。这些年来,各地城镇到处是大手笔地“改造”,新建的城镇虽面目一新,但也“千篇一律”了,具有“特色”老城老街老屋越来越少。幸好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的水东“老街”还基本上保留着一点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的风貌。据说,老街形成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目前宣州区内的乡镇老街已经所剩不多,水东镇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老街就显得格外珍贵,值得一看了。

    趁寒假春节期间还有点时间,昨天上午带上女儿去了“水东老街”走了一趟。

  老街坚守着一份沧桑,一份宁静

  水东车站下车的地方,就是集市,水泥路面,两边商铺林立,都在敞门营业,人来人往。虽是正月初八,街面上还很热闹繁忙。我想这肯定不是“老街”,向街上做生意的人问路,后,一直往前走,就到了。

  街巷很窄,街道左拐右弯,有的地方纵横交织。路面铺的是规格一样的长方青石,没有想象中的那种被岁月磨光磨损,被车辙勒成深槽的痕迹,显然是近年新铺的。我在想,原来的光滑滑的石面路不很好吗,局部坑凹破损严重的石头,可以换掉,大部分保留原貌。虽然不怎么平整,但面对这千年岁月流经的痕迹,现代人追思往昔,一种幽思袭上心头,不是很难得的一种人生体验吗?

  街道两边是两层砖木结构的老式楼房,青砖黛瓦,有些墙体外表剥落,陈旧斑驳,显示出岁月的侵蚀,给人沧桑之感,也平添了些许古意。  
    老街上房屋基本上都是徽式建筑风格,和我们在别的小镇见到的都差不多。

    
街面上的房子挨着房子,偶尔也见到几间单门独户的水泥砖瓦房,与老式楼房不相协调。当街的一面多是些木制门面,开门营业时,可以卸掉这些门板,这样门面就宽敞了。这种老房子如果用现在的铝制卷闸门,开门关门是方便些,但会显得不伦不类,而且没有这种木板门灵活,商铺打烊以后,留着两扇门,邻居随时可以来卖货,买卖两便,比起卷闸门来就显得有些人情味。

  可能是春节期间,街上游人极少。大部分门面关着,开着门的有“老何洋铁铺”、“东升食品”“手工枣木梳坊”、“魏记枣木梳”、“吕为枣木梳”和“水东王记枣木梳”,水东是著名的枣乡,盛产枣木梳子。一家王记木梳店,门面不太大,柜内柜外摆着许多各色各样、大大小小的梳子,一位老师傅,正在给做好的梳子刷漆,专心致志的,旁边放着几把未成形的废品梳子,看起来,手工制作梳子不是很容易的。“魏记枣木梳”店的墙面上嵌着一把很大的枣木梳子,很招眼,女儿上前买了两把小木梳。枣木梳子木纹细密,质地坚硬,制成木梳,比塑料和桃木的手感好,其外观色泽自然光亮,梳头顺畅舒爽,我平常就喜欢用枣木的。

  街上的居民也不多,见到的也是些上了年岁的人,偶尔见到一两位老头,坐在门口晒着太阳,一副与世无争,安详自在的样子。
 
 老街的日子显得如此缓慢而悠闲,与车站附近那条新街的嘈杂繁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街给人一种恍若隔世之感。老街很旧,很冷清,但也正因为这种“冷清”,保持了老街的宁静,避免了市场上的种种烦嚣。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热闹,但老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一份沧桑,一份宁静。这,也许就是古镇老街独特的地方吧。

  民俗博物馆弥漫着古香

  老街的胜利路上有一民俗博物馆,门开着,里面摆满了老物件,便进去参观。有一位老人,微笑着看我们进来,没有说话。我看见左手边有个牌子上写有“温馨提示”:购票5元,便买了两张门票。老人解释说,这是私人建的博物馆,要用电费的,我表示理解。

  这是一幢清代光绪年间建造的大宅子,厅堂的柱子横梁都是木制,空间比较宽大。中间一前一后有两个天井,是很少见的,说明房屋的进深长。后面是一较大的庭院,右手边是一排几个单元的厢房卧室,开间不大,有点逼窄。
    
厅堂上下两层,都布满了主人收集来的具有皖南地域特色、反映历史民俗的居家老物件,达两千余件,多为木制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是清代中晚期、民国时期及文革时期的。

几架老式方形红木花床,比较突出,有的年代看上去久远一些。方床正面有的是木刻浮雕,有的雕了许多镂空图案,都是精雕细刻,做工考究精致,繁复无比。
    
一个睡床就这样讲究,现代人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试想一下:古人私生活比较保守,夫妻空间一般不会像现代这样敞亮,让人一览无余,搞得神秘一点可能有安全感吧。
    
馆内的明清时期的生活物件,其形制多样且做工都比较精美,艺术欣赏价值都很高,收集者是很有眼光的。古董太多,大多叫不出名目来。 

在我们后面进来两女孩子,也在很稀奇地看这些老物件,有个女孩想上楼看看,但楼上光线有点暗,就对我说:“叔叔,你上楼看吗,我跟你一道去。我一个人不敢。”她可能是面对这些沉默的带着古人气息的老物件有点怕吧。

上了二楼,里面大多是喝茶的木桌茶几等物品,门口招牌上写的“老街茶楼“就是指这里。挨着内墙两边摆放着好几件立柜,基本上都保存完好,形制很精美,不像是普通百姓家的。柜面好像是四门两开,每扇门上或刻有浮雕、或绘有彩图,构成一组画面,都颇具故事性、戏剧性。
    
其中有一组彩绘很清晰,给人印象深刻,显示出原主人不是一般的土豪,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化艺术品味。一幅画中,七位女子,绾着不同式样的发髻,显示出不同的年龄,她们身着轻罗薄缎,款式不一,搭配各别。她们微笑着围坐在茶桌四周,像在论茶品诗,神色自若,气氛轻松融洽。其他几幅观赏性、艺术性也都很强,让人联想到《红楼梦》里的场景。

  这么多物件,玲琅满目的,几乎件件精致不俗,让人目不暇接。但集中在一个房子里陈列,显得有点拥塞,摆放也难免混杂了些。如果用一间大屋,按照一个大户人家当时的生活场景摆放,再辟几间房屋,将其他的物件分类展示,参观起来头绪肯定要清楚多了。据卖门票的老人说,为建这个民俗馆,馆的主人何泽华投资了几百万。何先生为保存和传承皖南民俗历史文化,实在功不可没。
 

“十八踏御井”沉淀着原态生活

在当铺街、横街、正街的交界之处,有一相对比较宽的场地,该是老街中心点了。这儿有一店铺大门紧闭,楼上从右往左,镶着“水东十八踏老鹰茶坊”九个字,老街著名的景点“十八踏御井”就在附近。茶坊边上,有个两层牌楼,走进牌楼下的门洞,就看见石头台阶下面立着一块“十八踏御井”石碑。这台阶是用青石板砌的,通向长江支流水阳江水运码头。共有十八级,当地叫“十八踏”。我略数了一下现在的台阶,差不多有21多级,可能是年代久远,磨损塌陷了,后人陆续补砌了几级。
    
沿“十八踏”下来,左边有一方形古井,一米多深,井水满满,几与井沿平齐。水应该是渗出来的,清澈见底,水面一动不动,恍若一个四面见方的透明的厚玻璃,嵌在井里,严丝合缝。井旁有一石拱小桥,其右下方砌着一个20余米长的水池,通向外河。
    
石拱小桥自然地划分出“桥上饮用,桥下浣洗”两个用水区域。这个长型浣洗池也有特别的地方,就是用青石隔成了三个水池,浣洗时漂流物不影响其他池子,隔断的地方铺有长条石板,方便浣洗人过来过去,不绕路。

据说,在水东,像这样的古井共有五道,分布在老街的主要出入口,每道井相距50余米。井水为地下泉水,冬暖夏凉,清澈甘冽,终年不涸。十八踏御井是老街五道石井第一道,旁边有两只石狮,正身对着古井,歪着头看着过路人,好像是在监护这口御井,有点意思,这也说明这口古井的确是有点来头的,“御井”之谓起自何时,不得而知。


FILE0545_副本.JPG

IMG_20140101_081724_副本.jpg (394.46 KB, 下载次数: 2)

IMG_20140101_081724_副本.jpg

IMG_20160215_110958_副本.jpg (448.04 KB, 下载次数: 3)

IMG_20160215_110958_副本.jpg

IMG_20160215老何铁匠铺.jpg (492.69 KB, 下载次数: 2)

IMG_20160215老何铁匠铺.jpg

老街茶楼.jpg (392.3 KB, 下载次数: 2)

老街茶楼.jpg

水东老街.jpg (440.53 KB, 下载次数: 2)

水东老街.jpg

水东手工枣木梳坊.jpg (372.45 KB, 下载次数: 2)

水东手工枣木梳坊.jpg

汪记.jpg (440.73 KB, 下载次数: 2)

汪记.jpg

魏记.jpg (435.29 KB, 下载次数: 2)

魏记.jpg

魏记枣木梳.jpg (473.2 KB, 下载次数: 2)

魏记枣木梳.jpg

IMG_20160215民俗博物馆垃圾桶.jpg (343.96 KB, 下载次数: 2)

IMG_20160215民俗博物馆垃圾桶.jpg

IMG_20140101_080609_副本.jpg (363.59 KB, 下载次数: 2)

IMG_20140101_080609_副本.jpg

IMG_20140101_080811_副本.jpg (341.31 KB, 下载次数: 1)

IMG_20140101_080811_副本.jpg

IMG_20140101_081218_副本.jpg (394.41 KB, 下载次数: 1)

IMG_20140101_081218_副本.jpg

IMG_20140101_081230_副本.jpg (422.35 KB, 下载次数: 1)

IMG_20140101_081230_副本.jpg

IMG_20160215_0102029.jpg (401.87 KB, 下载次数: 1)

古人用的垃圾桶

古人用的垃圾桶

IMG.jpg (428.56 KB, 下载次数: 1)

IMG.jpg

IMG_2015.jpg (550.28 KB, 下载次数: 1)

IMG_2015.jpg

IMG_20150215.jpg (422.2 KB, 下载次数: 1)

IMG_20150215.jpg

IMG_20152015.jpg (517.47 KB, 下载次数: 1)

IMG_20152015.jpg
转自宣城论坛(作者 且行且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