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淡黄色外墙的欧式建筑,门前是一片花岗岩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尊 孙中山先生的青铜雕像。雕像基座四面都刻有文字,正面刻的是“孙中山先生像”,右 当我们想要走进大元帅府参观时,却看到大门紧闭着,也是周一闭馆。我想一处革命历史纪念地,尤其作为一处历史题材的旅游景点,怎么可以象机关一样每周都有闭馆日呢?这样做对本地人关系不大,而外地游客就只能留下遗憾与失望了。 有史料记载,孙中山在广州两次建立大元帅府的革命历程是充满坎坷与艰辛的。中山先生自1893年在广州行医,酝酿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华夏”起,到1911年10月,爆发武昌起义,历时18年。1911年12月被十七省代表会议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于立宪派与其他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及革命党人的妥协,被迫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从此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又进入了艰难的历程。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为理事长。期间曾一度出任全国铁路督办职。准备走实业救国之路。1913年,因“宋教仁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不久宣告失败。1914年,在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重举革命旗帜。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后又发表《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设在珠江南岸的士敏土厂,誓师北伐。 不久,广州护法政府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未果。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只得辞去职务。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冲突。1922年6月,陈炯明发难,发生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化装离粤,退居上海。 1923年1月16日,在拥护孙中山的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以及倒戈粤军联合组成的西路讨贼军的攻击下,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败退至东江。从此,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事宜。会面后二人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2月21日,孙中山重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12月29日,接受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之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革命力量,很快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 重建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旨在让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人们重温那段民主革命的历史,了解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铲除封建,开创民主之艰难。 |
|
来自: 老刘tdrhg > 《十六、名胜/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