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老刘tdrhg 2016-04-24

         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会宁

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9
16早晨,武威城里开始下起了小雨。看到下雨,就想起在格尔木修车之后,车上的雨刮器有点毛病。赶紧找一家汽修厂修理雨刮器。那天,朱岳林夫妇感到身体不适,想乘飞机提前回去。于是,雨刮器修好之后,我们便驱车向兰州中川机场前进。武威到中川机场250多公里。路并不算远,但路上很不好走。过了古浪县就没有高速公路了,转走312国道。而那段国道要穿越陇西乌鞘岭的高山险坡,道路曲折,路面狭窄,过往的大型货车又多,路面破损严重。下过雨后,路面更加湿滑,250多公里路,开了4个多小时,下午2点半才到达中川机场。

送朱岳林夫妇进了候机楼,车上就只剩我们老俩口了。按原定计划我们要朝宁夏方向走。于是,离开中川机场我们继续向东行驶,下午6点到达定西市,住定西宾馆。一到定西,我们看到所有大一点的宾馆门前都挂着“热烈欢迎参加全国马铃薯大会的代表”的横幅标语。原来定西盛产马铃薯,是有名的“薯都”。今年马铃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薯大丰收,当地政府未雨绸缪及时促销。后来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帮助内蒙古农民搞马铃薯促销,这才知道定西市的领导考虑得早,已先人一筹了。

第二天用过早餐,就向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会宁前进。55公里高速公路半个小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时就到了。这是建在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古城,城东有条干枯的河道,河上建有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我们把车停在桥边,下车把城外的景色先照下来。我们看到的会宁城是一座现代化新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沿路电杆上张灯结彩,一片繁华景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象。

导航仪把我们带到了“长征会师纪念馆”。路边立有一座古典式牌坊,正面坊额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地”,背面坊额是“古道名城”。会宁
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自古以来就是西北交通要道,有“秦陇锁钥”之称。有史料记载,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
114年)设置祖厉县,公元531年,北魏大将宇文泰改祖厉县为会宁县,隶属高平郡,故会宁之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走过牌坊,就是景区大门。大门建得很别緻,远看象一座古城门,城墙上高扬三面红旗,分别代表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此胜利会师。红旗正面标有毛泽东当年说过的一句话“会宁,好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进了大门是一片很大的广场。广场北侧建有一座三位一体九层高塔,塔身正面(朝南面)镶有一条巨形竖匾,上面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纪念塔”。竖匾没有落款,但看得出是邓小平同志的手迹。据说,1986513日,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邓小平同志题写完塔名后,工作人员提醒他署名落款。小平同志说:“我是代表当年参加长征的几十万红军将士题写的,他们大多都牺牲在长征路上了,有好多人连名子都没有留下,我就不落款了吧!”可见,邓小平当时是怀着对几十万长征战士的深情题写这块塔名的。

广场中央是一座“三军会师雕塑”。雕塑由三支竖立的步枪组成,代表中国共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产党的三支主要军事力量重新凝合到了一起。

广场东侧是一座作为历史文物保留下来的会宁的旧城门。城门上挂有一块“会师门”匾额。据说,这座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是会宁县城的
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西津门”,距今已有
600多年的历史。从建筑年代上讲,她比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北京天安门还要早47年。城门南侧有台阶可直达城楼,站在城楼上可以看到会宁城外的景色。193610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15军团直属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带领下,打进“西津门”,攻克会宁城。这支队伍是奉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命令,从宁夏同心城出发,马蹄裹布,昼伏夜出,抢在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国民党军队马鸿逵部的前头,出其不意,全歼守敌,占领了会宁城。站在城楼上看西津门外是一条狭窄街道,两边是破旧的平房。看着这些破旧的房屋我在想,是故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意把这些旧房子保留下来作为纪念,还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仍不富裕呢?

站在城楼上向北侧望去,可以看到一座宫殿式建筑。资料介绍,这是会宁城隍庙大殿,当年曾是红一方面军的指挥部。1936102日,红一方面军攻克会宁县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城后,为打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04日,红一方面军1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率领红1师、红2师由会宁东南一线赶到会宁县城,在殿内设指挥部,指挥1师、2师、73师等部队经两天激战,击退了国民党军对会宁县城的进攻,为会宁大会师奠定了基础。红1师师长陈赓、政委杨成武、副政委杨勇,红2师师长杨得志,73师师长赵凌波、政委陈漫远等都在城隍庙内住宿生活过。

广场南侧建有一座现代风格的“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下了城楼,我们便去
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参观这座纪念馆。走进大门,迎面就是一幅高大的人物组雕,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教授王洪亮先生的作品。这组雕像叫“会宁大会师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从左向右看,他们分别是任弼时、贺龙、彭德怀、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伯承、徐向前
9位红军高层领导。作者通过他们不同的表情、站姿细腻地刻画了伟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人们沉着自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气概。

人物组雕背后是一堵孤形“大会师浮雕墙”。浮雕反映的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期期间军民同乐、天地同庆的宏大场面,表现的是红军战士刚刚经历了战火硝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烟的洗礼,在会宁胜利会师时特有的疲惫沧桑和欣喜若狂。整个浮雕给人以热情高涨,欢乐无限的感觉。作品按内容构图从右到左分为欢乐锣鼓、翩翩起舞、珍贵镜头、惊喜相逢、军民情深五个部分。

展览厅前有一道汉白玉屏风,上面刻有毛泽东手书《七律·长征》。1935920日,党中央率领红1、红3军和中央纵队相继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今属宕昌县),从当地邮政代办所买到天津《大公报》等报纸,从报纸上看到了不少关于红25军、红26军的情况,以及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根据地红军的消息,这使得中央初步定下了到陕北落脚的决心。这就是哈达铺“一张报纸定去向”的由来。928日晨,党中央召开陕甘支队连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最新决策,进行了政治动员。会后,毛泽东、彭德怀率第1纵队先行出发,抵达通渭城,迈出了向陕北前进的第一步。至此,党中央战胜了张国焘分裂主义,成功地摆脱了险境,又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毛泽东二个多月来的忧郁心情一扫而光,不由诗兴大发,写出了《七律·长征》。当日傍晚,毛泽东在通渭县城文庙街小学接见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先锋连时,朗诵了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毛
陕甘青宁游之三十三:甘肃会宁红军长征会师地
泽东在这首诗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讴歌了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达了长征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此,闪耀历史光辉的“长征”二字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的专用名词。

展览馆内以大量的照片、图片和文字资料反映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因时间关系,只得粗粗浏览一遍,便告别会宁向甘肃平凉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