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淄管仲纪念馆

 老刘tdrhg 2016-04-24

                      游览管仲纪念馆

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6
16下午,我们离开济南一路向东来到临淄。临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有很多历史遗迹。

到了临淄我们便把导航仪目的地调整到“管仲纪念馆”。管仲是齐桓公称霸时的宰相。成语“管鲍之交”就是说的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管仲纪念馆”建在临淄郊区的牛首山上,纪念馆后面有“管子祠”和“管仲墓”。

我们来到“管仲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上,见开阔的广场上立有一尊管仲的石雕像。雕像手握书简,目视远方,胸有大志,运筹帷幄。纪念馆大门是一对高耸的阙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楼,门额上高悬“管仲纪念馆”五个大字,楹联是“相桓公霸春秋一匡天下名千古;富民众强家国九合诸侯顺八方”。

走进纪念馆大门便是一排高高的台阶。台阶平台上建有一座歇山顶亭式门厅,门厅屏风上挂一幅管仲画像。门厅北侧门额挂的是“一匡天下”四个大字。两侧楹联是“敬业兴兵兴稼兴商改革睿智炳春秋;治国以法以德以礼辅政宏谋强社稷”。门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厅两侧排门上还挂有块字匾,分别写着司马迁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段是司马迁《史记》中的话:“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一段是孔子《论语》中的话“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老百姓至今还受惠于他的功绩。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早就披散着头发,向左敞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门厅朝南面也有一副楹联“孝道人道商道义道政通天道尊王攘夷开大道;德取民情智取世情信取国情辅王为相见真情

过了门厅,中轴线上依次是三孔桥、管子祠、管仲墓。而在中轴线东侧是牛首山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禅寺;西侧是管仲史料陈列馆,顺着山坡,从下到上依次是“管鲍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齐”“首霸春秋”四个展厅。我们依次看过之后,对管仲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第一展厅是“管鲍之交”,门前的楹联是“交友交心人生难得一知己;让金让相天下至纯二楷模”。管仲出生在颖上(今安徽),幼年时候父亲在一次战争中丧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生,与母亲相依为命。少年时的管仲喜爱读书习武,经常与好友鲍叔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为了生计,曾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赚了钱,往往会多分一点。别人认为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之人,多拿一点,是他家中贫困,要养家糊口。据《史记
·管晏列传》的记载,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国是一个大国,管仲认为只有到这样的大国去,才可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便与鲍叔牙一起来到了齐国。当时,齐僖公有三个儿子,长子诸儿,次子纠,三子小白。僖公听说管仲博学多才,就让他与武将召忽一起做公子纠的老师。后来又请鲍叔牙当公子小白的老师。鲍叔牙见小白长得拙笨,又是庶子,不愿接受这个任命。管仲知道后立即找鲍叔牙说,辅佐公子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不应该推卸责任。再说,三位公子今后谁会继位还说不定。依我观察,诸儿骄横自傲,缺乏君主风度;公子纠缺乏主见,难成气候;公子小白虽然年幼,但大智若愚,气度不凡。以你的才能辅佐小白,正是小白之福,鲍兄之机啊!鲍叔牙听了管仲的一席话,欣然接受了僖公的委托。公元前697年,齐僖公去世,长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有野心,无才能,且骄横自负。管仲看透了襄公日后必对两位弟弟动歹念,便与鲍叔牙商量,由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去鲁国,鲍叔牙辅佐小白到莒国。齐襄公即位后花天酒地,穷兵黩武,给国内国外都带来了灾难。当了12年国君,终于被杀。襄公死后,由堂弟公孙无知即位,而这又是一位残暴的昏君,第二年就被人杀了。这样,齐国就没有国君了。听到这个消息,管、鲍二人分别在鲁、莒两国辅佐两位公子回国夺位。管仲知道从莒国到齐国要比鲁国近一些,为了阻止小白回去抢夺君位,他便向鲁庄公借了一千骑兵日夜兼程赶到莒国去齐国的必经之路上拦截。不出管仲所料,不一会,公子小白的车队就过来了。管仲张弓搭箭,瞄准小白就是一箭,只听得小白“哎哟”一声跌倒在车里。管仲自信箭法超群,这一箭小白肯定丧命。看着小白车队落荒而去,便回去报告公子纠和鲁庄公。公子纠听说小白已除,便放慢了行进速度。其实,管仲射中的是小白的衣带玉钩,小白佯装中箭倒在车里,快马加鞭向齐国都城临淄前进。到了临淄城里,小白得到上卿高氏、国氏的支持,即位为齐桓公。同时,派出大将到齐鲁边境迎敌,一举将鲁军击溃。管仲、召忽只得陪着公子纠仍然回到鲁国。这时,鲍叔牙便向齐桓公建议,必须向鲁国施加压力,让鲁国除掉公子纠,以绝后患。另外,管仲是天下奇才,一定要把他弄到齐国。于是,由鲍叔牙担任特使到鲁国问罪,迫使鲁国除掉了公子纠,并把管仲、召忽押解到齐国。当押解管仲的囚车进入了齐国境内,鲍叔牙便将囚车砸了,为管仲、召忽除去枷锁,沫浴三次,举行除罪除灾仪式。而这时,召忽却为公子纠自尽了。后人评价“召忽的死比活着更贤,管仲的活比死去更贤。”到了临淄,齐桓公亲赴郊外迎接,拉着管仲的手上自己的车,同车而归。

第二展厅是“桓公拜相”。门前的楹联是“鲍叔荐贤知音喜得三生幸;桓公拜相治国甘抛一箭仇”。齐国除掉公子纠,迎回了管仲,全是鲍叔牙的功劳。于是,桓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公决定拜鲍叔牙为齐相。鲍叔牙却对齐桓公说,我只能领兵打仗,没有能力治理国家,只有管仲能担当这个重任!经鲍叔牙的再三推荐,桓公抛弃管仲的“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拜相之前,桓公与管仲到太庙举行仪式。在庙堂上,桓公问管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仲治国与霸业之策。管仲回答了三句话:“
三其国而五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治民纪,谨用其六秉。如是而民情可得,百姓可御。”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把国都和郊区分为三部分,下设二十一个乡。其中六个商、工乡,十五个士、农乡。再把其余的农村分为五部分,定五家为轨,十轨为邑,十邑为卒,十卒为乡,三乡为属。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第三句话的意思是,杀、生、贵、贱、贫、富为之六秉,应该谨慎使用。修明政事,称霸诸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侯,从爱民做起。通过太庙对策,管仲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本国策。

第三展厅是“管仲治齐”。门前的楹联是“立法用贤经邦大要;顺民明德匡世总纲”。厅内展出的资料有:第一,管仲用人注重知人善任,用人之长,上任三个月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就向齐桓公说:“升降揖让各种礼节,进退娴熟,言辞刚柔得当,我不如隰朋,请让他主管外交;修建城邑,开发地利,我不如宁戚,请让他主管农业;带兵打仗,我不如王子城父,请让他主管军事;判案公正,不杀无辜,我不如宾胥无,请让他主管司法;敢于进言直谏,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主管监察。桓公依照管仲的推荐,让这五个人各司其职,齐国的各项工作很快见成效。在选派外交官时,管仲又向桓公推荐说:卫国的政教奇诡好利,公子开方为人敏锐而伶俐,不能持之以恒而喜欢创新,可以出使卫国;鲁国的政教贴近实际而谨守礼义,季友为人恭敬练达,博闻知礼,可以出使鲁国;楚国政教巧为文饰而好利,好结小信,蒙孙精通教化,且巧于辞令,好结小信,可出使楚国。桓公按管仲的推荐分别任命了外交官。五年后,这些国家都渐渐亲附齐国。第二,管仲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通过实行“均田分力”和“相田衰征”的土地制度,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连年丰收;通过实行“官山海”盐铁专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通过设立市场,铸造货币,繁荣了经济;通过优惠工商,发展贸易,达到了聚天下之财为我所用的强国目的。第三,管仲提出了“寄军于政”,“寓兵于民”的军事管理体制,增强了军队的实力。管仲把国内十五个士农乡的百姓按行政隶属关系,配套以军事编制。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分别由轨长、里司、连长、良人掌管军令。五乡为一师,师为万人之军,十五个乡便是三个军,分别由桓公、高子、国子担任统帅。这些军队平时务农,闲时操练,战时出征。士兵互相熟悉,夜里杀敌,熟悉声音,白天交战,互相认识,可谓上下同心,攻必克,守必坚。

第四个展厅是“首霸春秋”。门前的楹联是“际会风云管仲大才称独步;厉行改革桓公首霸服诸侯”。齐国经过管仲的治理,国力迅速强盛。这时,名义上还是全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国最高权力的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周王朝的衰落,使各诸侯国自行其事,弱肉强食,互相吞并。这时急需有一个大国出来主宰局面,成为各诸侯国认可的权威。管仲看准了时机,建议齐桓公实行“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尊王”就是维护周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权威,“攘夷”就是带头抵御一切外来势力的入侵。大政方针制定以后,桓公与管仲就开始了称霸中原的行动。齐、鲁、宋是东方的三大强国,齐国能否称霸,就看鲁、宋两国能否诚服。公元前
681年,齐桓公趁平定宋国内乱之机,与陈、蔡、邾三国在北杏会盟。这是春秋时期以诸侯名义组织的首次会盟,标志着齐国称霸的开始。随后,齐桓公又以鲁国的附属国遂国不肯结盟为由,亲率士兵攻下遂国。并长驱直入攻下鲁国汶阳,直逼鲁国都城曲阜。鲁国见齐军来势凶猛,只好答应归附齐国,并与齐国在柯地(今阳谷县东)会盟。鲁国大将曹沫因与齐国交战失败,丢了城池,心中非常郁闷。便在仪式上突然拨出匕首劫持齐桓公,逼迫桓公归还被占领的鲁国汶阳之地。桓公当时只好答应这个要求。会盟结束后,齐桓公觉得太丢面子了,非常气愤地要背弃承诺,并要杀掉曹沫。管仲见了忙说:“尽管你是在被迫的情况下作出的承诺,但杀了曹沫,只能图一时痛快,失去的是对诸侯的信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劝说,归还了鲁国的土地。柯地会盟缔结了齐鲁两国友好关系。史称“会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仇,而桓公不怒。桓公之信著于天下,自柯地会盟始焉!”柯地会盟的同年,因鲁、宋间宿怨太深,宋国便背弃了“北杏盟约”。于是,齐桓公于公元前680年,联合陈、曹两国伐宋。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宋国只得归附齐国。第二年春天,齐、宋、陈、卫、陈五国在鄄地会盟。随着这些国家的归附,标志着齐国已跃上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今兰考东)会盟诸侯。周天子派宰孔前来祝贺,带去文武胙祭品和彤弓、服饰等礼品,以表扬其“尊王攘夷”,安定中原的丰功伟绩。“文武胙”是天子赐给祭祀先王的腊肉,在当时是极其荣耀的事情。意思是天子把处理诸侯国纠纷的权力托付给了齐桓公,标志着齐国霸主地位的确立。其实,在葵丘会盟前,齐桓公与诸侯国大大小小的会盟有史记载的有四十三次。史家取其大,简称齐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桓公“九合诸侯”。

参观过“管鲍之交”到“桓公称霸”的四个展厅后,我们来到“管子祠”,这是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一幢建于高台之上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门楣上挂着“管子祠”三个隶书大字,楹联是“九会扬威霸业当兴说仲父;群峰吐翠牛山有幸伴高贤”。祠内供奉管仲雕像一尊。

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登上“管子祠”后面的台阶,平台上便是“管仲墓”。看地形,管仲墓已在牛首山的最高处了,站在墓前向北俯视,可以看到“管仲纪念馆”的全貌。管仲墓坟堆高大雄伟,墓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齐相管夷吾之墓”几个魏体大字。为什么不齐鲁游之三十七:临淄管仲纪念馆
写管仲呢?因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仲,齐桓公尊称其为仲父,后人尊其为管子。

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仲、乐毅,看来很早以前人们就把管仲作为贤相典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