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巩义宋陵之一:宋高祖赵弘殷永安陵

北宋王朝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至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虏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共历时166年。期间共有九位皇帝,除徽、钦二宗死于东北外,其余七位皇帝死后都葬在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加上宋太祖赵匡胤父亲赵弘祖和母亲杜氏的陵墓,巩义葬有北宋的七位皇帝,建有八座陵墓,俗称“七帝八陵”。帝陵旁还有大量宗室和大臣的陪葬墓,因此把巩义看作是研究北宋历史的一座宝库,一点都不为过。
9月18日,我们计划化一天时间在巩义游览北宋皇帝陵。然而,北宋皇陵分布在孝义、蔡庄和西村三个乡镇,且大都没有路标,有的甚至不通公路,一天时间要把“七帝八陵”看过来,确实不大可能。我们只得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先在市郊游览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然后再看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在游览“永定陵”时看到陵园工人坐在树荫下休息,便与他们攀谈,闲聊中发现其中一位姓赵的
老头对宋皇陵情况非常熟悉,便邀请他当导游,老赵欣然同意。于是,一路游览非常顺利,一天轻松游完“七帝八陵”。
以下按北宋皇帝的先后顺序来叙述巩义宋陵游览情况。
我们先来到西村陵区。该陵区在锦屏山、白云山、黑砚山脚下,东侧紧依青龙山、凤凰山、石人山。四周地势较高,中间略低,成盆地状,人称“老龙窝”。这里距县城约13公里,坞罗河从东边流过,可以自流灌溉这里的土地。陵区内梯田层层,披锦叠绣,沃美富饶。自宋高祖开始,宋太祖、宋太宗都葬在这里。另外,还有附葬的皇后陵10座以及宗室亲王子孙墓140多座。
在常封村东北约400米外,是赵弘殷和夫人杜氏的合葬墓。赵弘殷青年时善于骑
马射箭,后来从军,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官至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岳州防御使。
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即追崇祖考,立四亲庙。尊高祖赵眺为僖祖文献皇帝,曾祖赵埏为顺祖惠元皇帝,祖父赵敬为翼祖简恭皇帝,妣皆为皇后,父亲赵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每岁五祭,朔望荐食荐新,三年一袷,五年一帝(加衤旁)。尊母亲杜氏为皇太后。这个杜太后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一句话改变了北宋皇帝的传位方式。据说,建隆二年六月,杜太后寝疾,宋太祖赵匡胤日夕侍奉,不离左右,奈病势日重一日,未几痰喘交作,势且垂危。太后自知不起,乃召集子孙,并枢密使赵普,同至榻前。先语太祖道:“你身登大宝,已一年有余,可知得国的缘由么?”太祖答道:“概是祖考及太后余庆,所以得此幸遇。”太后道:“你错想了。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所以你得至此。你百年之后,帝位当先传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国有长君,乃社稷之幸福,你须记着。”太祖泣道:“敢不遵教。”太后复顾赵普道:“你随主有年,差不多似家人骨肉。我的遗言烦你亦留心记着,不得有违。”赵普领命,就于榻前写立誓书,先书太后遗嘱,末后更连带署名。即收藏金匮中,着妥当宫人掌管,遂成国规。这就是北宋初期皇位“传弟不传子”的根据。
我们在永安陵前只看到一座长满参差小树的陵墓,陵前排列的翁仲、石兽、瑞禽默默无闻地淹没在玉米叶子里,看上去已经没有了皇家陵园的神威。老赵
说,在永安陵旁边还附葬有三座后妃陵。一是宋太祖贺后陵。贺后与赵匡胤是结发夫妻。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因病去世,年仅30岁。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下诏追册为皇后,葬于永安陵西北。二是宋太祖王皇后陵。贺后去世
后,太祖聘王氏为继室,建隆元年(960年)八月进封为皇后,乾德元年(963年)十二月去世,年仅22岁,附葬于永安陵之北。三是宋太宗符后陵。宋太宗赵光义在后周时娶符氏,开宝八年(975年)去世,年仅34岁。太宗即位后,追
册为皇后。附葬在永安陵西北。由于农田里长满了玉米,此三座附葬墓已经很难寻得到了,我们只是目测一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