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应用】磁共振影像与肝脏肿瘤

 林瑞阳妈妈 2016-04-24


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肿瘤性病变及非肿瘤性病变(如肝囊肿、肝脓肿等)。据组织学来源不同,WHO将肝脏肿瘤分为上皮性肿瘤、非上皮性肿瘤、杂类肿瘤、造血和淋巴样肿瘤、继发肿瘤、上皮样异常(包括不典型样增生和原位癌)及杂类病变(间叶性错构瘤、结节性再生性增生及炎性假瘤)。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将肝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主要是肝癌、肝转移瘤,良性肿瘤则主要是海绵状血管瘤和局灶性结节增生。

其中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十位。据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5 年发病死亡统计,肝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 位,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第2位,占女性第3位。 原发性肝癌据组织细胞学类型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肝细胞型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90% 以上,其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病毒性感染(HBV、HCV)、黄曲霉素B1 的摄入以及慢性酗酒。

肝继发性肿瘤即肝转移瘤,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尸检中,发生肝转移者占25%~50%。肝是胃、结肠、直肠最常见的转移器官,肺、乳腺、肾、鼻咽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可由体循环经肝动脉转移至肝。转移癌常保留原发灶的组织结构特征。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居多,一般人群尸检中有肝血管瘤者占20%,小的血管瘤一般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肿瘤长大压迫肝组织或邻近脏器时可产生上腹部不适、胀痛等症状。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是继血管瘤第二常见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40 岁多见,约占86%~95%,女性多见,女性男性之比为2:1,口服避孕药可促进其生长。

肝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目的主要是区分病变良恶性、判断其组织学来源及进行TNM分期并对肿瘤患者的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典型的肝占位性病变常具有特征性的MR表现,比如:肝细胞肝癌表现为稍低T1稍高T2信号,动态增强为“快进快出”;肝脏转移瘤常为多发并保持原发肿瘤的特点,典型者可为环状强化;肝血管瘤为稍低T1 高T2 信号,并具有随TR 时间延长T2 信号越高的特性,动态增强表现为向心性缓慢强化,肝脏多发血管瘤与肝多发囊肿在平扫T2 均为高信号,但囊肿T1 信号较血管瘤更低,增强扫描,血管瘤可明显强化,囊肿则不强化;局灶性结节增生为等或稍低T1高T2信号,典型者可见辐射状更低信号的中央瘢痕结构,增强扫描早期即明显强化,中晚期可仍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央瘢痕可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