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一生用哪些药?

 北方农人 2016-04-24

生长时期


病虫害

症状

病虫害后防治

播种期

病害

纹枯病

地下部分,出苗后为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成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眼斑病,并向上发展,

3%华丹种衣剂加40%的甲基异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虫

全蚀病

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毫升或40%辛硫磷乳油20毫升,加3%华丹50―60毫升或2%戊唑醇10―15毫升或2.5%适乐时15―20毫升兑水300—400ml均匀拌麦种10公斤,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

根腐病

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

3%华丹种衣剂加40%的甲基异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虫

虫害

金针虫


1、种植抗病虫品种2、清除杂草,深翻土壤,恶化病虫生存条件3、增施腐熟有机肥4、选种晒种

蛴螬


蝼蛄


 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

病害

小麦锈病

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25%果盾水乳剂10-15ml10%思科10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小麦纹枯病

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

每亩用25%果盾水乳剂10-15ml10%思科10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者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

小麦全蚀病

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每亩用40%氟硅唑乳油25g兑水40-50公斤或10%思科水分散粒剂40g兑水40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发病率

虫害

麦蚜叶蝉灰飞虱


每亩用3%高啶20ml喷洒一遍或用70%蚍虫啉10克,也可亩用2.5%精品髙福30ml顺麦垄喷雾,效果可达98%,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


亩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入麦垄内,可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和小麦吸浆虫;也可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0.5公斤加水60~75公斤,顺麦垄喷浇麦根处,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

草害



11月中旬 -- 12月上旬,以播娘蒿、荠菜、米瓦罐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盖阔)1 -- 1.8 g防治,也可亩用10%黄旋锄15g防治。以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10%禾极15g防治;6.9%骠马乳剂 60 ~ 70 ml防治;也可用10%的金旋锄15g防治。对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用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 ~ 60 ml或者10%黄旋锄15g进行防治。

小麦返青期--拔节期

病害

白粉病

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

亩用10%粉安15g40%尙果2.5g—5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也可用百丰达30—5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

锈病

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纹枯病

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

25%果盾水乳剂每亩20ml兑水15-20公斤或亩用25%叶亮5-10g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

虫害

灰飞虱


亩用10%吡虫啉10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农华髙福)30ml兑水15公斤喷雾;或者亩用1.8%瓜呱叫20—30ml。气温高时也可亩用3%高啶30—40ml进行喷雾。

红蜘蛛


亩用5%绿敏10--15ml10%苯丁。哒螨灵(橙盛)30—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者亩用40%炔螨特(战红)20—25ml进行喷雾。

麦叶蜂


亩用2.5%绿亮40—50ml进行喷雾防治,一般不需要单独防治,防治麦蚜时同时兼治即可。

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


亩用52.25%甘喜200—300ml灌根,也可毒土撒施或者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者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灌根防治。

草害



1、以播娘蒿为主的麦田亩用10%黄旋锄15g均匀喷雾2、以荠菜为主的麦田亩用10%苯磺隆(锄壮)均匀喷雾。3、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亩用10%金旋锄或黄旋锄进行喷雾

小麦孕穗期

病害

锈病

叶锈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秆锈病 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

亩用10%粉安15g40%尙果2.5g—5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也可用百丰达30—5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

赤霉病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 (禾果利)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

纹枯病

同上

每亩用25%果盾水乳剂10-15ml10%思科10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者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

虫害

吸浆虫


蛹期可亩用52.25%甘喜15g40%氧乐果30ml—40ml或高福30ml-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小麦抽穗期--扬花期

病害

赤霉病


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应立即亩用10%思科50g50%多菌灵或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2030千克,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

白粉病

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

亩用10%粉安15g或思科10g或百丰达3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散黑穗病

主要在穗部发病,病穗比健穗较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




虫害

吸浆虫


蛹期可亩用52.25%甘喜15g40%氧乐果30ml—40ml或高福30ml-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亩用52.25%甘喜1520g或者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喷雾防治。

麦蚜


亩用10%吡虫啉WP25—30g3%高啶30ml—40ml40%氧乐果EC3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小麦灌浆期——乳熟期

病害

白粉病

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

由于此期各病虫发生时间相近,因此可进行病虫兼治。

锈病

叶锈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秆锈病 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

防治麦穗蚜可混配杀菌剂和叶面肥进行,达到一喷综防的目的。如果用药后710天如白粉病、锈病的病茎率达30%以上的地块,应进行第二次喷施防病药物和叶面肥。

叶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最初在叶片上出现卵圆形浅绿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连成不规则形大块黄色病斑或条纹状黄斑

各个病虫害混发时一般多用50%多菌灵WP50g70%甲基托布津WP50g10%粉安15g加农华高福EC30ml40%氧乐果EC同时加入一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进行综合防治。麦田红蜘蛛发生严重时,亩用10%橙盛(苯丁·哒螨灵)30ml—35ml或者1.8%瓜呱叫10-15ml兑水15—20公斤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麦蜘蛛。

虫害

麦穗蚜



红蜘蛛


亩用5%绿敏10--15ml10%苯丁。哒螨灵(橙盛)30—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者亩用40%炔螨特(战红)20—25ml进行喷雾。

小麦成熟期

病害



以治疗为主

虫害



以治疗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