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Worker工作家蔡军:SaaS春天来了,创业机会却已流逝

 西域过客01 2016-04-24

[导读]SaaS的火烧到今年,有人认为是“虚火过旺”,只是投资人一时兴起和创业者一时贪欢罢了,有人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人们付费习惯的改变,以及To C市场对人们工作生活习惯的教化,To B的软件即服务春天在2016会到来。

我相信后者。

36氪近期公布SaaS服务商深圳工作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B轮融资,本期融资金额5千万元人民币。

iWorker工作家蔡军:SaaS春天来了,创业机会却已流逝

SaaS(Software-as-Service)软件即服务这词儿并不新鲜。它源起1988年的美国,ASP的兴起,1999年号称美国第一的SaaS龙头企业Salesforce的成立,SaaS在海外经历了足够的时间发展成长,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兴起被席卷到东方。

金蝶或许是中国最早接触ASP的企业,早在2001年就开始尝试ASP软件,以失败而告终,蔡军曾任金蝶国际软件集团K/3事业部总经理、研发中心总经理、集团副总裁等重要职务,亲历了这场战争。

2012年,蔡军创办深圳工作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届时他已经在这行业里打拼有将近20多个年头,36氪近期公布深圳SaaS服务商工作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B轮融资,本期融资金额5千万元人民币。

「移动互联以及资本驱动让SaaS市场“火”起来」

在这位企业级服务市场的老兵看来,这个市场从未好过。1999年美国Salesforce之类的SaaS服务公司出现,让To B 企业级服务市场活起来,随后开始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在中国金蝶最早2000年开发的“看吧”ASP,市场反馈并不理想,对于企业并未被培养出付费习惯,另外对于安全问题也一直难以解决,最后成为教育市场先烈,以失败而告终。

支点又是原点,2006年金蝶友商网再次在该领域试水,SaaS的概念已经开始盛行,互联网公司也绞进这场混战中,用友伟库、腾讯RTX、阿里软件、XTools、八百客,投入产出比奇低,用蔡军的话说,巨额的投入换来很少产出,用户对于付费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

2015年去被称为,SaaS市场爆发元年,这个市场终于等来了春天,究其外部原因有两点:

其一,2011年-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巨头对To C市场的教育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办公习惯,需求变得旺盛起来,付费和安全问题,随着To C端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深入,开始被大众所接受,2015年开始,移动SaaS进入了小爆发点时期。

其二,创业大潮中,资本开始寻求多线层投资渠道,不仅仅限于二级市场,对于一级市场的渴望加深,首先反映的是To C市场,经过几轮洗牌,基本大型赛道上挤满了BAT军团,机会越来越少的投资人,也将目光投向To B企业服务市场。

「虽站在风口,创业者现在进入已经没有机会成功」

2015年,中国SaaS市场融资总额达到40亿元,累计上百起投融资事件,IDG、红杉等多家投资机构开抢2B项目,抢占赛道。SaaS在资本市场一时风光无限。

晚来的“幸福”,也让不少创业者想挤入这个号称“万亿级”市场。在蔡军看来,首先这个市场绝对不想想象中如此庞大,充其量“几百亿”的蛋糕而已。其次,这并非一个新兴行业,而且准入门槛“非常高”。

蔡军认为SaaS的准入门槛有四点:

第一,与传统企业软件商一样,SaaS必须解决产品的通用性与用户个性化的矛盾;

第二,其随着企业管理架构的扁平化,还有解决企业之间的管理矛盾平衡问题,简单的说必须从只服务于老板的模式转变成为能够解决老板需求与员工之间体验矛盾的工具;

第三,符合人们习惯趋势,PC端向移动端的搬迁,移动小屏范围体验要求好的问题,同时要求后台管理功能丰富,操作更加便捷、实用更加方便,这正是不好解决的地方;

第四,互联网网的技术架构与复杂的企业级业务逻辑的矛盾,从局域网到移动互联用户数量倍数增长至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技术和业务复杂度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对企业服务行业来说,企业的业务逻辑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技术架构所能承载。

虽然风来了,创业者需要迈过这四道硬门槛,才有资格进门厮杀,而实际经历20多年的发展To B企业服务市场,留给创业者的机会已经寥寥。

「iWorker,坚守To B本色」

如此激烈的厮杀中,iWorker通过36氪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5千万。蔡军带领的iWorker创始团队,除周全来自阿里巴巴外,全部出自金蝶,强大的To B基因让其在这条路上走的比别家更加顺畅。

iWorker成立于2012年。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商业哲学,为中国公司提供理念先进、功能完善的企业级移动SaaS应用。目前拥有以任务管理和工作流为核心的工作沟通协作平台,以及CRM、OA、项目管理等多项企业管理应用。

iWorker的产品特色为三点:

移动化:即Web、iPhone/iPad、Android多终端同步使用;

平台化:iWorker有自己iWorker Tools应用SaaS平台,用以解决产品通用性和用户个性化方面的矛盾,第三方在上面开发行业应用,也可以接入第三方应用;

一体化:iWorker 一体化逻辑,集成了 CRM、OA、IM、项目管理、日程管理等企业一站式应用系统,一方面解决的了信息流、业务流向价值流转化,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企业通用性问题。

归纳一下已在如此高门槛的SaaS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iWorker的优势在于:

生来具有浓厚的To B企业服务基因;

产品定位清晰,定位企业级SaaS服务,与BAT赛道错开;

理性判断企业市场需求,针对中型成长型企业;

战略清晰,产品实现移动化同时,通过企业内部一体化,外部平台化,开始着手搭建属于自己的SaaS生态圈;

总之,iWorker,你也学不会。

「BAT来势汹汹,To B市场赛道吃紧」

一方面,传统企业软件提供商金蝶、用友等开展起SaaS业务;另一方面,完成底层云设施布局后,BAT几乎同一时间瞄向企业服务市场。阿里巴巴宣布钉钉面世,钉钉霸气的占据阿里巴巴在To B市场布局的顶端,亮相颇为惊艳挑起战争,随后腾讯宣布微信企业号对媒体开放测试,百度动静不大也默默的收购了几家企业。

这不是它们第一次试水,马化腾在今年3月表态说上说:企业服务这并不是几张公关稿能够解决的,需要8-10年时间打磨。”看似对于阿里巴巴进军该市场的回应,深究下来颇有道理,里面蕴含着怕再被蛇咬的谨慎。

大企业的强占让赛道显得拥挤,新兴企业纷纷切入垂直领域,除了被金蝶、用友等已经占牢的财务渠道,以移动办公、CRM、HR、社交、ERP、安全、客服领域也是大热,据不完全统计,SaaS提供商超过1500多家。

20多年的企业服务经验下来,蔡军认为,“人们梦想中的亿万级市场并不是用户的亿万级市场,这个市场从来就没有好做过”,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底层搭建是否完善、社交、金融服务是否完善。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iWorker最初的用户中多数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他们习惯于规范管理流程。

总体看来,企业市场的风口虽然到来,但蔡军认为企业本身的管理、流程、素质、执行力、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础搭建才是这个市场是否能够真正与外部环境起到化学作用的关键因素,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

互联网不仅给To C市场带来了扁平化的消费方式,企业也在随着市场变化不断升级,包括管理方式。能够理解的最为直观的例子,就是人力成本的大幅提高让企业叫苦连连,iWorker客户反映,其能够降低30%左右的的成本,的确带来真正价值。

面对双面夹击,根据2016年初排名,列席第六位。

iWorker工作家蔡军:SaaS春天来了,创业机会却已流逝

对于未来的发展,蔡军表示,希望成为企业移动管理软件的领导者。

「风来了,给了有准备的人」

市场预测:回到文章开头,SaaS的火烧到今年,有人认为是“虚火过旺”,只是投资人一时兴起和创业者一时贪欢罢了,有人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人们付费习惯的改变,以及To C市场对人们工作生活习惯的教化,To B的软件即服务的春天在2016会到来。

我依然相信后者。

SaaS发展的土壤随着企业管理更加流程化、规范化而发芽,在资本驱动下成长,在注重东方文化与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特点下,挖掘企业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解决方案才是SaaS未来的发展方向。

- 完 -

文字 | 李倩 闹客邦专栏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