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百年重登泰坦尼克号:那天灾人祸的悲剧之夜_史海沉钩_嘻嘻网

 淡泊翁25tyd238 2016-04-24

新民周刊201214期封面《穿越百年 潜读泰坦尼克》

重登泰坦尼克

从发现冰山到右舷与之相撞,只有短短的37秒。

160分钟后,这艘4.6万吨的豪华邮轮葬身海底。

又过了73年4个月零18天,人们终于在海底找到了断为两截的冰海沉船。

……

专题:说不尽的泰坦尼克号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100年里,这艘被专业杂志认定“不可能沉没”的船,一次又一次地沉没:在大海里,在电波中,在荧屏上,在银幕里……即使当事人已经全部作古,人们对它依然心有戚戚,念念难忘。

泰坦尼克,已经成为一艘“记忆之舟”,让人们频频回首的,不仅是爱情和死亡,英雄气概和绅士风度……这些角色,在许多其他的灾难中也都一一出场,而那些灾难却已在风中被人遗忘。

极尽奢华,而又无比豪迈的泰坦尼克,就如同美丽旧世界与摩登新世界的孩子,是那样英挺俊美,踌躇满志。波涛吞没的,是无可计量的委曲和惆怅。

这是两个时代的丧子之痛。

重登泰坦尼克

那个悲剧之夜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年后的今天,人们已不再用宿命论来解释这场历史上最著名的海难。冰海沉船其实是由一系列巧合造成的,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

世界上真的有“乌鸦嘴“吗?

1898年,当过海员和海事保险经纪人的美国人摩根·罗伯逊(Morgan Robertson)在小说《徒劳无益》(Futility)中虚构了一艘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英国邮轮。作为当时全世界最舒适豪华、载重最大且速度最快的客轮,外界赋予它“不沉”的美誉。在4月从英国驶向美国的处女航中,这艘满载英美两国富商巨贾和社会名流的海上宫殿却意外撞上冰山而沉没。因为救生船和救生工具的配备不足,大部分船员和乘客随船沉入冰冷的海底。

小说中的那艘客轮名叫“泰坦”号(Titan),意即“巨人”。14年后,英国百星(White Star)航运公司一艘类似的邮轮“泰坦尼克”号(Titanic),也是在4月从英国南安普敦驶往美国纽约的处女航中,在大西洋上撞到冰山而沉没,1514人因此罹难,710人获救。数以百计的孤儿寡母给罗伯逊寄去了哭诉信,指责是他小说《徒劳无益》的恶毒诅咒才使亲人遭此灾难。1915年,忧郁的罗伯逊被发现因过量服用碘化物而死在一家旅馆里,他选择自杀的城市是美国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年后的今天,人们已不再用宿命论来解释这场历史上最著名的海难。冰海沉船其实是由一系列巧合造成的,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

月亮惹的祸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最新理论:都是月亮惹的祸

泰坦尼克号进行处女航的1912年春季,北大西洋航线上的冰山数目比往年异乎寻常地多。当时人们以为是冷冬导致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物理学专家唐·奥尔森和鲁塞尔·多谢尔在今年3月披露,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的“罪魁祸首”,可能是天上的月亮。

泰坦尼克号的二副查尔斯·莱特尔(Charles H. Lightoller)回忆出事当晚:“当时天上没有月亮,只有群星闪烁。”如果天空中有明月照耀,那么船上的瞭望哨可能会及时发现冰山,从而避免致命的碰撞。

月亮的“罪过”不仅于此。在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3个多月前,即1912年1月4日那天,地球和太阳、月球形成了一条直线,月球距地球的“近地点”距离是1400年间最近的一次。这一史上罕见的月球“近地点”距离必将在海洋上引发异常凶猛的“近地点潮”。除此之外,这一天月球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反方向,使得当时的月亮是满月,从而导致特别高低起伏的“朔望潮”;那一天,地球距太阳的“近日点”距离也正好处于一年之中的最近位置,导致太阳引力对潮汐的影响处于一年之中最强时段。这三大天文现象同时出现,导致那一天的海洋潮汐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影响变得尤其强大。科学家测算发现,这些“巧合”导致那一天月球对海洋潮汐的引力影响比平时至少增强了74%。

美国科学家相信,正是1912年1月4日异常起伏的海洋潮汐所产生的强大冲撞和震撼,导致撞上泰坦尼克号的那块冰山在那天脱离了所在的西格陵兰岛冰川,漂向北大西洋。

糟糕的设计

白星公司从未对外宣称泰坦尼克号是“不沉”的,安全性并不是公司宣传的重点,他们更希望把泰坦尼克号打造成北大西洋航线上最豪华精致的邮轮,他们做到了。

船上有游泳池、健身房、土耳其浴室、图书馆、壁球室和升降梯。泰坦尼克号的面包师比格斯回忆说:“再不会有像她那样的船了。我曾经在奥林匹克号、庄严号、伊丽莎白王后号上工作过。它们都比不上泰坦尼克号。她比奥林匹克号豪华得多,大餐厅的地毯厚得可以没过膝盖。他们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号却把全部力量放在营建一个豪华与舒适的空间上”。用《造船专家》(The Shipbuilder)杂志的话说,泰坦尼克号“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壁炉上的雕刻作品是《凡尔赛宫的狩猎女神》。还有其他精美的浮雕和艺术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黄铜装饰,吊灯和壁画,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统舱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

正是《造船专家》杂志认为其“根本不可能沉没”。因为按照托马斯·安德鲁斯(Thomas Andrews)的设计,泰坦尼克号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其中任意两个隔舱灌满了水,它仍然能够行驶,甚至四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甚至有船员表示:“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

可以说,泰坦尼克号是白星公司意欲征服北大西洋豪华邮轮航线的牺牲品。

20世纪初,美国财阀JP摩根的国际海运公司(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 Co。)收购了英国的白星公司。当时,白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得到英国政府支持的卡纳德(Cunard)公司,后者旗下两艘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轮机邮船,都荣获了“蓝飘带”(Blue Riband,授予最快横渡大西洋的船舶的奖项)。

有美国IMM的强大资金做后盾,白星公司决定迎头赶上。1908年,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Harland & Wolff)老板皮尔里勋爵(William Pirrie)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斯梅共进晚餐时,讨论在HW船厂建造三艘四个烟囱的奥林匹克级的巨型邮轮,不光是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成为北大西洋航线的霸主。其中的泰坦尼克号于1909年3月31日开工,船体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全部工程于1912年的3月31日完成。

子承父业的白星老板伊斯梅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意见。但他为了使泰坦尼克号的顶层甲板更为宽敞,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船数量从原先的48艘削减为20艘。另外,为了使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更为奢华,他在得知这艘巨轮能承受4间灌满海水的底舱而不下沉后降低了船身中段的隔水板高度。

伊斯梅的做法在当时并不违法。那时英国法律规定的救生艇数量不是基于乘客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救生船的目的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只是作为从一艘下沉的船上转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的“渡船”。当时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载人数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泰坦尼克号配备了16艘木质救生船和4艘折叠救生船,可以搭载1176人,已经超过乘客的一半数字,白星公司曾为这种“对乘客安全高度负责”的额外配置没有引起公众注意而感到愤愤不平。

泰坦尼克号的另一大硬伤是造船的钢材。当时的人们为了增加钢的强度而往炼钢原料中增加大量硫化物,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反而会让钢更脆。20世纪90年代,科学考察队到水下对泰坦尼克号的残骸进行考察时发现,如今的造船钢材遇到沉没地点的水温,受到撞击时可弯成V形,而残骸上的钢材则因韧性不够而很快断裂。

最致命的关键,是那些用作接合船身的铆钉。泰坦尼克号船头部分空间狭小,不能像其他部分可以用重型机器来安装钢铁造铆钉,所以需要以人手来安装锻铁造铆钉。但其坚固程度不及钢铁造铆钉,所以就加入矿渣来强化。过量的矿渣使铆钉变得脆弱,容易在不足10000磅的压力下断裂(泰坦尼克号撞向冰山时每根铆钉至少承受14000磅的压力)。这意味着撞上冰山后,泰坦尼克号船身接合位就出现裂缝,使海水涌入船舱。

人祸

很多错过泰坦尼克处女航的人庆幸自己捡回一条命,他们的幸存甚至改变了世界,如“无线电之父” 古列尔莫·马可尼、好时巧克力创始人米尔顿·赫尔希、美国铁路和航运大王范德堡家族的继承人阿尔弗雷德·格温·范德堡一世、美国金融大亨JP摩根、匹兹堡钢铁企业家亨利·克莱·佛利克、基督教组织“救世军”创始人的女儿卜婉懿、世界基督教男青年联盟主席兼创办人约翰·瑞利·马特和美国驻法大使罗伯特·贝肯等。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巧合?他们躲过泰坦尼克号悲剧

但英国海员大卫·布莱尔却为此自责终生。1912年4月3日,37岁的布莱尔搭乘泰坦尼克号从贝尔法斯特的船厂抵达泰坦尼克号的始发站南安普敦,他本是二副。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有37年的海龄,曾是奥林匹克号的船长,本该退休,但按公司的老规矩,这位白星公司最受欢迎的船长仍需掌舵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史密斯船长希望曾在奥林匹克号上出任大副辅佐过自己的亨利·韦尔德(Henry Tingle Wilde)也来泰坦尼克号工作。白星公司临出决定,泰坦尼克号每名船员都降一级,但布莱尔似乎太资深,只好派赴另一艘船工作。

负载警示意义 中国富豪买下泰坦尼克号夺命钥匙

在泰坦尼克号启航的前一天,布莱尔下了船,却忘了把泰坦尼克号瞭望台工作室的那把铁制金色钥匙钥匙交给继任者——二副查尔斯·莱托勒。瞭望台工作室中有一个双筒望远镜,用来瞭望航道远方的情况,确保航行安全。由于没有钥匙,泰坦尼克号的望远镜在航行中压根儿就没有被使用。出事当晚的瞭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回忆说,倘若能使用望远镜,他们会及时发现冰山,避免悲剧发生,“至少也能够争取足够的时间改航”。

出事当晚,泰坦尼克号的过快速度也被人诟病至今。史密斯船长一开始严格执行白星公司的规定——每艘新船都要慢速前进,使泰坦尼克号以每小时22节(约40.7公里/小时)的保守速度前进。但也在船上的白星公司老板伊斯梅在第二天就要求泰坦尼克号把速度加快到25节。白星公司很想得到蓝飘带来炫耀一下。要知道,1907年到1909年,都是卡纳德公司获得蓝飘带奖。白星公司上次获奖还是1876年。

4月14日,星期天,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泰坦尼克号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却仍以22.3节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航行。当时大家觉得如果可以提前半天到达纽约港,即能赢得蓝飘带奖,又能让这次处女航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快速与豪华舒适并存。

23点40分,瞭望员弗利特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三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一副默多克。默多克立刻下令:“所有引擎减速!左满舵!三号螺旋桨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是所有引擎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这样泰坦尼克号只会船头受损,不会下沉。在瞭望员发现冰山到船头撞击冰山只经过了短短37秒。

泰坦尼克号的右舷和冰山底部碰撞后猛烈摩擦,使右舷前部吃水线下被划擦出一条93米长的大口子,所有货舱和六号锅炉房开始进水。史密斯船长和工程师安德鲁发现一道5个水密隔舱都已进水,海水已经没过H甲板。安德鲁告诉史密斯船长:“这艘船没救了,最多还有两小时就要沉没。”4月15日凌晨0点5分,史密斯船长下令准备放救生船。

0点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号。CQD是当时通用的遇险信号,MGY是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呼叫代号。不久又发出了新近被国际海事协会确定的SOS求救信号。很多大西洋上的船只都收到了求救电报。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圣殿山号、卡纳德公司的卡帕西亚号、俄国货船缅甸号,还有法兰克福号、弗吉尼亚号、奥林匹克号都在加速向出事地点赶来。

不幸的是,离泰坦尼克号最近的加利福尼亚号(往北18海里处),因为发报员关掉电报机而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机。当时这艘客船正驶往波士顿,却被浮冰困了近一天,曾数次发电报提醒泰坦尼克号附近有冰山。而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正忙于给一等舱乘客拍发昂贵的私人电报,大多是报平安和股票买卖交割的指令。而加利福尼亚号因为信号太强而震得布莱德耳朵嗡嗡作响,他不耐烦地回复:“闭嘴,我正忙呢。我正在加速前进,你少来管我。”加利福尼亚号发报员心里很窝火,干脆关了机器去睡觉了。

疏散乘客的工作乱七八糟。很多救生船在半空的状态下就被放了下去。当时的航海界普遍认为如果救生船满载的话,容易在放下时损坏甚至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船很结实,但是船员们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在4月1日的试航中并没有进行海难演练。结果可以搭载1176人的20艘救生船,只坐了651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后被救起的)。

在船的左舷,二副莱托勒命令救生船只载妇女和儿童,这种死板做法使得很多救生船没装满人就放下。在右舷,一副默多克则在妇女儿童优先逃生之后允许男性登船,使得在右舷获救的人数比在左舷获救的多。

9种方法从泰坦尼克号中逃出生天

泰坦尼克号幸存者故事:最后1位2009年去世

泰坦尼克逃生真相还原:逃生几率取决于船舱等级

泰坦尼克号逃生真相:妇女儿童优先只是个传说

根据英国商务部的数据,泰坦尼克号的一等舱有乘客322人,幸存率为63%;二等舱有乘客277人,幸存率为42%;统舱有乘客709人,幸存率为25%。三类舱位的幸存率如此悬殊,一方面是因为泰坦尼克号的一等舱和二等舱位于船的上层,而统舱处于船体内,乘客不方便前往甲板搭乘救生船(当时所有的客船都是这样设计的);另一方面,一些统舱的乘客是移民新世界的欧洲底层民众,因为语言不通,在逃生时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其中包括6名中国人。比统舱乘客更惨的是899名船上工作人员,幸存率只有23%。

泰坦尼克号船东伊斯梅 劫难余生遭谴责做隐士

也许是因为大多数船员为这次海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包括船长、设计师、大副,一副和六副,在后来英美两国分别展开的调查中,都没有把这场悲剧归咎于个人,而是通过立法来保证类似海难不再发生。正如美国参议院泰坦尼克号海难调查委员会1912年5月28日发表的最后报告指出:“我们承继了这份遗产,便会感到我们与大海比过去更加亲密无间,它将以澎湃涌起的浪潮将逝去亲人的美好祝愿带给我们。”

参加死神主持的面试

一些不幸的人葬身冰海,却依然影响着世界;另一些人活下来,命运由此改变。

有人说,世界上最悲剧的事情,就是费尽心机终于搞到了一张泰坦尼克号首航的船票……

一些不幸的人葬身冰海,却依然影响着世界;另一些人活下来,命运由此改变。

选择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直到今天,镇静地走向死神的那些绅士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美国费城富豪本杰明?古根海姆当得知自己没有获救机会后, 47岁的他返回船舱换上晚礼服。据说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已经穿上最好的衣服,准备像一个绅士一样下沉。如果这真的发生了,告诉我的妻子,我已经竭尽所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最后,他在船上喝着白兰地抽着雪茄,和泰坦尼克号同归于尽。古根海姆是和法国情妇奥芭夫人一同搭乘泰坦尼克号的,而奥芭夫人及其女仆都搭乘救生船活了下来。

另一个47岁的美国人巴特少校是当时美国总统塔夫特的军事顾问,也曾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得力干将。1912年春天,巴特少校身体欠佳,就去欧洲度假,顺便搭泰坦尼克号回国。出事当晚,他正在一等舱吸烟室打牌。当得知即将沉没时,他没有慌张逃跑,而是像个旁观者般静静等待自己的归宿。

当时的美国首富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也在船上。48岁的阿斯特四世也是哈佛毕业,带着19岁的二婚娇妻玛德琳在欧洲和中东度蜜月(自1911年9月结婚以来一直在到处游历),希望美国本土对“老牛吃嫩草”的风言风语能够尽快过去。当他们终于登上泰坦尼克号准备回国时,玛德琳已有4个月的身孕。出事当晚,阿斯特四世询问负责救生船的船员,他可否陪同怀孕的妻子一起,船员说了一句“妇孺先上”。他回到甲板,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船上倒下的大烟囱把他砸进大西洋。在他的上衣兜里有200多英镑现金和2500美元现金兑现支票,而当时船上一个水手的月薪不到20 美元,阿斯特四世没有用这些钱去贿赂求生。

少来夫妻老来伴,梅西百货的创始人之一、德裔美国人伊斯多·斯特劳斯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当时,63岁的艾达·斯特劳斯拒绝抛下67岁的丈夫独自逃生。她说,“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她把自己在救生船的位置给了一个年轻女佣,还把自己的毛皮大衣留给了对方。当有人向斯特劳斯先生提出,“我保险不会有人反对像您这样的老先生上救生船”,斯特劳斯回答,“我绝不会在别的男人之前上去。”这对老夫妇最后的时刻是一起坐在甲板上,面对巨浪将他们吞没。

泰坦尼克号上的8人乐队是最值得尊敬的。他们在指挥华莱士?哈特利的带领下为乘客们演奏音乐直到沉船为止,以平复大家的心情。据说,他们最后演奏的曲目是《秋日之歌》。

泰坦尼克号背后的真实故事:你所不知道的柔情

值得记住的见证者

53岁的美国作家格雷西上校的最大贡献是在泰坦尼克号出事后立刻写了本书,成为研究这场灾难的重要史料。他是一等舱乘客,喜欢历史和健身。出事当晚,格雷西上校积极协助二副莱托勒疏散妇女和儿童。沉船时,他跳海游向救生船得以保命。但由于体温过低和外伤,格雷西上校的身体每况愈下,在1912年12月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在那个年代,女性处于弱小被保护的地位,而美国丹佛女富翁玛格丽特?布朗在沉船后的英勇表现让她一下子从暴发户跻身社会名流。玛格丽特是爱尔兰移民的后代,18岁时从密苏里州搬到了科罗拉多州,并嫁给了年长自己13岁的爱尔兰裔美国矿主詹姆斯?约瑟夫?布朗。玛格丽特始终不被上流社会真正接受。1909年,她和丈夫分居,每月领取700美元津贴(相当于今天的1.8万美元)。1912年,45岁的玛格丽特从法国瑟堡登上泰坦尼克号。出事后,她先帮助其他人疏散,自己最后登上了6号救生船。因为学过一些外语,她安抚了同船的其他不会讲英语的欧洲妇女。当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她坚持让救生船划回出事海域,以搜救更多的落水乘客。她还在船上发起募捐活动。此后20年里,玛格丽特一直担任“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委员会”的主席。在1932年去世时,她是一名演员。20年后,以她为原型的音乐剧《淹不死的莫莉?布朗》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风靡一时。

泰坦尼克号海难中,最大的英雄是卡帕西亚号船长亚瑟?罗斯特伦。卡帕西亚号所属卡纳德公司,是泰坦尼克号所属白星公司的最大竞争对手。卡帕西亚号定期往返于纽约和阜姆港(南斯拉夫港市里耶卡的旧称)。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收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罗斯特伦船长立刻下令前去营救。由于距离出事地点58海里(约93公里),海面上冰块众多,卡帕西亚号用了3个半小时才赶到,是当时最先赶到的船只。那时泰坦尼克号已经沉入海底。早晨4点,卡帕西亚号的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船。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半,卡帕西亚号共救起了710名幸存者,为他们提供毛毯、食物和饮料,以及基本的医疗救治。卡帕西亚号把这些幸存者送到了纽约。

一本书与一座图书馆

泰坦尼克号下沉时,乘客们纷纷逃向甲板,哈里·威德纳在人群中逆向而行返回船舱,只是为了抢救一本弗朗西斯·培根1598年版的散文集。当看到母亲爱莉诺坐入救生船后,27岁的哈里说:“母亲,我已把小培根放在口袋里,它陪着我。” 一言既出,母子心里都明白他们随时人鬼殊途。

哈里是美国费城电车世家威德纳家族的少爷,祖父彼得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哈里在1907年读完哈佛后就立志藏书,并要兴建一所伟大的图书馆,让自己的名字在绵延书香中流芳百世。1912年3月,哈里陪父母到英国游历,不但在苏富比古籍部门买进几本稀世好书,又在几家旧书店找到几本绝代奇货。一家三口决定从法国瑟堡搭泰坦尼克首航赶回纽约参加一位已故藏书家的拍卖会,哈利交代伦敦书商海运八部古籍回美国,而那部稀世的小十二开古雅版本培根散文集由他随身带走。

我心依旧——威德纳太太捐款建立哈佛大学图书馆

在泰坦尼克上失去丈夫和爱子的威德纳女士,斥资200万美元在哈佛大学建立了“哈里·埃尔金斯·威德纳纪念图书馆”。传言威德纳女士捐助时的条件之一是所有哈佛毕业生必须通过游泳考试,因为哈里就不会游泳,其实泰坦尼克号出事时的海水接近冰点,即便会游泳也无济于事。后人考证说,威德纳女士并没有提出游泳的要求,只是希望学校在图书馆保留一个房间给死去的哈里,每天都要更换鲜花。

那些被鄙视淹没的人

白星公司老板伊斯梅成为舆论炮轰的对象。灾难发生后,他等最后一艘救生艇即将离开时跳了上去,让余下1500多人自生自灭。对美国人而言,伊斯梅是英国古老的等级制度下衰老无能的产物。他是通过世袭获得百姓公司的老板位子,而不是靠个人能力。在英国,大家觉得伊斯梅是替罪羊。伊斯梅的社会上层同伴也没有同情他,他们不再邀请他去他们的聚会,在街上看见了也不再那么热情地打招呼了。灾难之后不到一年,伊斯梅辞去了白星公司的职务,去爱尔兰隐居,死于1937年。

另外一个备受争议的人是苏格兰人科斯莫?戈登爵士。当时他与妻子一起上了救生船,为此给了船员每人5英镑。戈登解释说,他只是想要感谢船员的工作。但媒体都认为他的行为是行贿,为了阻止救生船搭载更多的人。1916年戈登和妻子分居,余生都背负“懦夫”的骂名。他隐居起来,直到1931年去世。

回到1998年春天

在所有关于“泰坦尼克号”的银幕改编中,詹姆斯?卡梅隆1997年的同名电影是同题材影片里当之无愧的“泰坦尼克号”,并且这一次,真的永不沉没。

“你看了没有?”

1998年的春天,人们见面时这样打招呼。

那一年,一首歌的旋律和一部电影被刻入记忆,多年之后回想,那熟悉的调子和船头伸展双臂的姿态,轻而易举就会浮现。

上海联和院线有限公司宣传策划部经理顾敏至今还记得1998年电影引入中国时的盛况:“你看了没有”在一个月后变成了“你看了几遍了”。一般电影的档期不会超过一个月,《泰坦尼克号》放了近两个月,当时多厅影院刚刚在全国兴起,到处都在争抢拷贝。

“我是世界之王”

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这是影片中杰克初次登上船头的一声欢呼,也是1998年第70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泰坦尼克号》横扫11项大奖时卡梅隆的响亮自贺。当年影片以2亿美元的投资狂收全球18亿美元票房,冠军地位无人撼动,直到2009年卡梅隆以《阿凡达》的27亿自破纪录。

时隔15年,《泰坦尼克号》乘着3D的东风再度启航。虽然卡梅隆自谦:“不要觉得它和3D拍摄一样精彩,但是可以把它视为2.8D。”一些粉丝却很有信心:“绝对不是伪3D,要相信卡梅隆!”

信任的来源,不仅在于2009年教无数人彻夜排队只为一睹真容的潘多拉星球阿凡达人,更是因为,卡梅隆实在是个技术狂人,本身就拥有多项3D专利。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比任何苛刻的观众,都更苛刻。

当年2D版《泰坦尼克号》拍摄前,卡梅隆已先行潜入深海,两度深入内部勘测泰坦尼克号残骸。影片开头一个发现水晶吊灯的主观镜头,就是来源于他自己。而那个形似海底瓦力的小型深水探测器“杰克”,2000年,卡梅隆就坐在里面,潜入太平洋和大西洋,拍摄纪录片《深海异形》。3000米深的海底高压,四周还有超过华氏750度的海水和毒烟,但凡潜艇出现任何故障,探险者都会瞬间粉身碎骨。卡梅隆光是设计潜艇入水最佳方案,就写了足足40页。

就在今年3月,他又驾驶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下潜至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拍摄素材,采集研究样本。

受到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的影响,卡梅隆很早就表现出对工程技术的痴迷。1993年时他就对数字公司(Digital Domain)表达过拍摄《阿凡达》的构想,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能实现。等到《阿凡达》大获成功,就更坚定了他3D化《泰坦尼克号》的信心。

“如果当年技术成熟的话,《泰坦尼克号》会直接拍3D。”卡梅隆如是说。但当时还是1997年,2D版拍摄用的是胶卷。此番改制3D,并非简单将原片虚化处理后草草做成“伪3D”,而是每个分镜都要经过重新设计和考虑。需要先将胶片扫描,再逐格进行抠图,重新安排景深,合成出三维透视效果。一秒有24格,依《泰坦尼克号》194分钟的片长,格数高达28万,修改的体量非常惊人。300多位工程师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花费超过1800万美元。最终的效果无愧于卡梅隆“虚拟视觉效果专家”的美誉。3个多小时的片长,影院内先是鸦雀无声,再到后半段压低了的惊呼连连,100年前的那次大海难,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如此动人心魄。

“你跳我也跳”

原本,技术狂人志在记录大船残骸,类似探索频道拍科教片。结果却在实地勘探以外,为它虚构了一个故事。而正是这个故事,让它流芳百世。

不明所以的信任、不问结果的依偎,不计代价的救赎,似乎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最终杰克缓缓下沉,身体由于被冰冷的海水冻僵而呈现出不舍的情态,罗丝遵守允诺,幸福美满地活到一百岁,膝下儿女承欢,又似乎验证了爱情的意义:从灵魂到身体,都获得拯救。(He saved me,in every way that a person can be saved。)如果说在这百年难遇的海难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期待一个值得流芳百世的故事,那么这样的爱情,无疑是最佳的回应。

15年前,童星出身的莱昂纳多刚演完罗密欧,是当红的少女情人。凯特?温丝莱特则是时代剧女主角,在《理智与情感》中崭露头角,被誉为“束腹凯特”,古典气质浓郁。

15年来,凯特一改出道时的丰腴,越来越瘦削,新剧《幻世浮生》为她赢得63届艾美奖迷你剧最佳女主角,也让观众看到她隐现的御姐气质。而莱昂纳多,这些年来就像刻意在与杰克的俊俏倜傥背道而驰,蓄起络腮胡,烘托满脸的沧桑,所钟情的角色,也大都历经磨难,筚路蓝缕。《盗梦空间》给他的新台词是:If you jump, I will not jump with you。

幸好,电影是另一类造梦师,灯光渐渐变暗,帷幕缓缓拉开,即可任由它将我们带入当年的迷梦,再听一遍那句荡人心驰的“You jump, I jump”。

“值得铭记的夜晚”

A night to remember,这是1958年版《冰海沉船》的原题。卡梅隆即是在这一版电影的情节基础上,开始他对旷世爱情的想象。如果说技术上的精致是商业片的成功,打动人心的爱情是文艺片的成功,那么对100年前海难史实进行忠实还原,则进一步将《泰坦尼克号》推上了史诗电影的高度。

相比1958年的条件限制,卡梅隆所处的时代及其2亿美元的庞大投资足以打造一个更接近历史的泰坦尼克号――除了大和快,还有惊人的奢华和精致。“在许多细节方面模仿了凡尔赛宫,摆满路易十五风格家具的休息室,风格类似法国的小特里亚农宫沙龙,数不尽的精美浮雕和艺术品。”室内游泳池、健身房、头等舱私人散步甲板一应俱全,连二等舱都备有电梯。头等舱的大楼梯一直延伸到E层甲板,顶部是煦阳遍洒的玻璃穹顶……这些都在电影里一一还原,彩色画面一出现,观众就像回忆当年的罗丝一样,“几乎嗅得到新鲜油漆的味道”。

而电影还原的,还远不止硬件。

这里有2200余名乘客,有坚信“上帝亲自来,也弄不沉这艘船”的船员,还有被漠视的冰山警报、一直也没有找到的望镜和贸然提速的盲目自信,直到被冰山擦出93米长的大口子。

这里只有可载1178人的救生艇,生死关头谁能优先上船?后世引发了女权主义关于“妇女儿童先上船”所蕴含道德风险的争议。

这里有1500余人落入冰冷的大西洋,生还仅仅6人。生还率为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都说人不分贵贱,你信不信?

这里有8人乐队在指挥华莱士?哈特利的带领下持续演奏直到最后一刻,有富翁古根海姆穿上晚礼服准备绅士一样迎接死亡,也有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大难临头自保性命。

这里有导演不动声色的褒贬和鲜明的价值观,也成就了《泰坦尼克号》在特效和爱情之外,值得一再回味的经典。卡梅隆说:“虽然无知害了我们,但在我们的心底还是有那崇高的一面,所以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可以流传千百年,因为它透过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真实地映照了人性中最坏以及最好的一面。”

据上海联合院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鹤沪介绍,原本2D转3D的过程中并不涉及画面内容的改动,但有个《泰坦尼克号》的粉丝(尼尔?德格拉斯),本身是天文学资深专家,他写信给卡梅隆,说电影末尾,罗丝躺在木板上仰望天空,看到一片星星,但事实上在沉船的1912年4月15日凌晨,那片海域完全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星域。卡梅隆得知并查证之后,在3D版里就改了星域。这个疏漏,不是一般人能看出来的,也可见卡梅隆的完美主义到了何等地步。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其实3D与否,对《泰坦尼克号》而言,真的并不重要。

被消费的沉船

从严肃的哀悼到奢华的祭日狂欢,泰坦尼克号纪念活动逐渐淡化对亡者致敬的初衷,演变成一场吸金盛宴。

在西方,几乎每天都有电视节目在谈论那次冰海航行,镜头没有放过凯特?温丝莱特眼角的皱纹,畅销榜上重现一版再版的沉船书籍,到处张贴卡梅伦3D电影的宣传海报,街头总在播放迪翁的歌……

纪念日,吸金日。

看一眼残骸6万美元

总是有粉丝甘愿忍受三人挤在一个不超过7英尺的微型潜艇里,没有洗手间,下潜2个半小时到达大西洋底,就为透过5英尺的窗口看一眼泰坦尼克号疮痍满目的残骸。船体就像《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照片那样千疮百孔,饱受微生物侵蚀的甲板坑洞密布,金属部分在水下被氧化,成了独立的冰柱一样的“生物群落”。

你一边质疑广告册上所说海底文物“历经一个世纪仍保存完好”,一边看着周围鱼群拖着弯曲长尾游曳而过。一次8-10小时的潜水包含在为期2周的泰坦尼克号纪念航行中,价格近6万美元。不过在沉船100周年热潮下,什么价格都会有人接受。组织航行的美国深海探险公司(Deep Ocean Expeditions)称至少有80人想参加,它是目前唯一一家提供泰坦尼克号沉船游的公司。

自从1985年泰坦尼克号水下残骸被发现之后,沉船游就成为这艘巨轮衍生的又一个生财工具。上一次沉船游是在2005年,组织者深谙“饥渴营销”,等待让粉丝的需求愈加强烈,费用从1998年32500美元涨到现在59680美元,而旅客数量还在增长。公司对涨价的解释是油价上涨。

像所有旅游公司一样,深海探险公司不遗余力宣传海上航行的豪华,这两周的旅行包含研究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学者讲座,五星级酒店档次的美食,以及潜水中见到各种奇妙的海洋生物。

沉船游吸引了各个层次的顾客,从超级富豪到努力工作的平头百姓,让后者下决心花这笔钱并不容易。不过这家公司称在沉船100周年纪念后,潜水之旅也将被终止,因为围绕沉船游的争议从未停歇。

这是一项冒险,曾有潜艇被沉船缠住,两名游客丧生潜水舱内。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担心潜艇会对沉船造成新的损害。泰坦尼克号遗址无奈地接受过往游船馈赠的啤酒罐和垃圾袋。在海床上留有潜水艇抛下的人造花纪念板。有时潜水艇还会撞到早已脆弱不堪的沉船遗骸。很多学者视沉船100周年为制定全球性法规协议保护泰坦尼克号的最佳时机。

已有其他公司盯着这块蛋糕,明年夏天游客可以改坐俄罗斯Mir微型潜艇考察沉船遗址,这艘载人深潜器据报道能承受6000米级深海压力。

博物馆扎堆

研究故纸堆对泰坦尼克号爱好者来说显得太过寡淡,商业逻辑下的沉船纪念越来越像一场感官盛宴。各地有以博物馆或学会之名举办的泰坦尼克号主题纪念晚餐会或茶会,纸巾上印有白星航运公司标志,人们打扮成船员或乘客,重温巨轮处女航的气氛。

密苏里州的布兰森泰坦尼克博物馆是一艘仿制的泰坦尼克号巨轮,体积为真船的一半,边上还有一个30英尺高的冰山,船内仿制了泰坦尼克号倾斜的甲板、船舱,还有20个展览馆展出泰坦尼克号遗物。

打扮成船员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模仿1912年的礼仪待客,游客的船票上印有一个当年乘客的名字,结束参观时会知道他在海难中的命运。每天有女演员打扮成女仆诵读一则当年乘客的故事。每年4月博物馆会邀请泰坦尼克号乘客的后代来此参观,全程由博物馆买单。博物馆另一个生财之道是在船上举办婚礼和“泰坦尼克公主茶会”。

布兰森泰坦尼克博物馆为100周年沉船祭日筹备了几个月,去年8月起,博物馆给每个游客分发一片玫瑰花瓣,游客把它被扔进纪念碗里。今年4月,几百万片花瓣会被运到Halifax港口,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地被洒进大西洋。4月14日沉船日,博物馆还将发射泰坦尼克号遇难时发出的信号弹,熊熊火焰在船头点燃。

布兰森博物馆从2006年开幕至今已经吸引超过500万游客。田纳西州的Pigeon Forge嗅到了商机,也复制了一艘巨轮,Pigeon Forge博物馆开幕两年吸引了200万游客。

正在走近的泰坦尼克百年纪念风潮催生很多主题展。马萨诸塞州印第安奥查德(Indian Orchard)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历史悠久,它的沉船纪念包括周末三天的活动和仿造泰坦尼克号头等舱的祭日晚宴。

成立于1963年的泰坦尼克号学会号称是世界最大的泰坦尼克号研究组织,旗下的Springfield’s Oak Grove Cemetery也打出纪念展的宣传,展品大部分来自幸存者的捐赠,包括银行家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妻子的救生衣。

在泰坦尼克号故事中出现过的那些地方,更不会放过这笔生意。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是泰坦尼克号建造和下水之地,一个由185英亩旧船厂改造的沉船博物馆在3月31日开幕,宣称全世界最大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泰坦尼克号体验博物馆最近在爱尔兰考福开幕,考福是泰坦尼克号出事前最后的停靠港,在那里接了123名旅客。

在泰坦尼克号出发地、很多船员的家乡英国南安普顿,一座新的海洋城市博物馆开幕。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则推出了大西洋海洋博物馆,2012年4月12日到11月4日有个大西洋无线电通讯技术历史展,展示了当时用在船上的最先进无线电技术。这里是离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最近的港口,在救援时起了很大作用。

布朗故居博物馆原本是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玛格丽特?布朗的家,她就是在电影里借衣服给莱奥纳多的女暴发户,在海难中一直帮助别人登上救生艇,后来被劝服登上6号救生艇,并且在救生艇上坚持要回去搜索幸存者。这座博物馆的纪念活动也相当奢华,游客打扮成船员或乘客谈论那趟致命旅程,他们可以选择享受头等舱六道菜晚宴,身边有穿制服的乘务员侍候,或者参加下等舱狂欢。

即便是和泰坦尼克号没有交集的地方,也打着沉船旗号炒作了一把。一个在奥兰多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每周六游客可以花65美元可以享受一顿豪华晚宴,这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的富翁乔治?怀德请船长享用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之夜,顾客可以在纽约州奥斯威戈白色海洋博物馆吃一顿八道菜的头等舱晚餐。

从严肃的哀悼到奢华的祭日狂欢,泰坦尼克号纪念活动逐渐淡化对亡者致敬的初衷,演变成一场吸金盛宴。

打捞历史,拍卖记忆

电影中,露丝怀着对杰克的无限思念,将名贵的“海洋之心”投入深海,悼念自己的爱情;现实里,“泰坦尼克号”的遗存物被后人历次从黑暗的海底打捞起来,在沉船100周年之际,摆上拍卖台。

透过这些支离破碎,我们得以一窥当日“永不沉没”世界的些许片断,联想那段被淹没许久的历史。

最后一餐

1912年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头等舱的部分乘客来到高级餐厅参加一个私人宴请――这些享受至尊服务的人,花了相当于今日12.4万美元的价钱才登上这艘当时最先进的巨轮。与此同时,头等舱的其他客人陆续进入晚宴沙龙,准备享用10道菜组成的大餐。在二等舱餐厅里,虽然菜式相对没有那么精致,却也不失水准。至于三等舱里的人们,只有简单地填饱肚子而已了。

几个小时以后,也就是15日凌晨,泰坦尼克号带着1581名乘客和船员,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

从达?芬奇的名画到死囚的牢室,“最后一餐”饱含悲剧的宿命意义。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堪称世纪大悲剧,头等舱的最后一餐无疑更具象征性。后人曾根据幸存者的回忆,还原出一份头等舱的10道式菜单,牡蛎、三文鱼、小羊排、烤鸭、奶油胡萝卜、烤乳鸽……其间佐以各种酒饮,餐后还有布丁、冰淇淋等甜点。

看着这份还原的菜单,就足以想象当年出入头等舱乘客在金壁辉煌的餐厅里用餐的盛景。而在不久前,英国“亨利?阿尔德里奇父子”拍卖行拿出了一份实打实的“老物件”――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头等舱的午餐菜单,并称这是“近年来所拍卖的泰坦尼克号纪念品中最珍贵的物品之一”。

这本是放在头等舱乘客、旧金山银行家华盛顿?道奇餐桌上的菜单,银行家的妻子露斯用餐期间将它放进了手提包。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露斯带着儿子乘救生艇首先获救,道奇则在沉船后被救起。

这份保存完好的菜单证明了“泰坦尼克”上的餐厅确是当时最奢华的船上餐厅,为客人提供了40种选择,包括马里兰州风味的鸡肉和费尔米耶汤。最后,这份菜单在3月31日的拍卖会上拍出了7.6万英镑(约合12万美元)的高价。

怀念最后一餐,或许越是奢华,才越显悲怆。

拍卖记忆

近日,美国纽约的格恩西拍卖行将举行一次盛大的拍卖,拍品是5900件来自泰坦尼克号的珍贵文物。这并不是第一场纪念泰坦尼克号的拍卖,但是第一次拍品直接来自沉船遗址,而且从保存角度考量,拍卖行打算成批“打包”拍卖。

格恩西拍卖行曾经拍过许多名人物品,如猫王、披头士、戴安娜王妃、肯尼迪总统等,但是泰坦尼克号文物拍卖是重量级中的重量级。拍卖行主席阿兰?埃丁格称,这将成为该公司历史上举行过的最大的一次单件拍卖。

待拍物品中巨细不等,小到一个发卡,大到重达17吨的船体构成部件。每一个物品,都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故事,一美元的钞票被修复得平整如初,上好的中国瓷器,保存在皮包内的背心,装饰大楼梯用的青铜小天使,完好无损的眼镜……还有一个用钻石拼写出“Amy”字样的儿童手镯――据登船名单,当时2228名乘客中,只有两个“Amy”。“这是非常私人的物品,也很感人。”埃丁格说。

所有拍品都是在沉船残骸1985年被发现后,分作8次从深海打捞上来的。2007年法院曾对这些沉船遗存物作了知识产权估值,总额达到1.89亿美元。现在的行情将更甚于此――2008年6月25日,泰坦尼克号上一件从未使用过的救生衣在美国拍得68500美元。

之所以要成批拍卖,也是出于规范竞拍者队伍、为文物们找到真正合适的归宿。因为无论谁赢得拍卖,都将担负起极为细致的维护工作。4月2日之前,所有符合竞拍资格的参与者必须向格恩西拍卖行提交他们的竞价,胜者将在4月中旬宣布。目前,格恩西收到了约20家竞拍者的诚意征询,其中包括博物馆、公司以及私人收藏爱好者。

参与绘制泰坦尼克沉船数字全景图的维特研究(Waitt Institute)负责人多米尼克?里索罗说:“我们希望这些物品永远不要进入私人收藏家的手中,因为这关乎讲述传承一个故事,而不是独家拥有。”

专门负责泰坦尼克号文物全球巡回展览的美国公司“普利尔展览”甚至为竞拍胜利者准备了长达19页的法律公文,这其中包含了类似于“在任何需要的时间,无条件将一部分遗存物展示给大众”的苛刻要求。

准备参与竞拍的人,势必要做好当“历史管家”的心理和财力准备。

打捞历史

1985年,海洋地理学家罗伯特?巴拉德带领的国际考察队确认了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位置。1994年,美国法院给普利尔展览名下的RMS泰坦尼克公司批出打捞船只的独家权利,负责泰坦尼克号的打捞、维护以及研究工作。

这些年来,RMS泰坦尼克公司曾8次组织遗物打捞,出水的文物约5900件。为了打捞行动,他们还发明出20件特制仪器,包括一个真空系统,可以把微小的物品从北大西洋2000米深的水底打捞上水;又比如一个新式浮力袋,能把一截重达15吨的船身残骸拖出水面。若非RMS泰坦尼克的努力不懈,在打捞之后又花上逾50万个小时进行修复保护,文物将一直失落海底,令“公众无法窥探它们的历史象征意义及美好文化”。

普利尔展览的水下研究总监P.H。纳尔格莱特参与了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全部深海探险,他说当他的团队第一次看到泰坦尼克号残骸,所有人都沉默了至少10分钟。“我当时在思考泰坦尼克号的结构,以及可怕的灾难”。纳尔格莱特仍能清楚回忆,自己把手放在潜艇窗户上的感觉,“你能够感受到海水的冰冷”。

然而,美国法庭虽授权RMS泰坦尼克打捞文物,却明确说明,它没有给该公司享有沉船或文物的所有权,所得文物只能用于公开展览,其他拿走船上物品的行为都为非法,且任何人都禁止出售泰坦尼克号上的物品。

对普利尔展览来说,这却是一项极耗人力、财力的项目。公司发言人布莱恩?维格称,多年来全球最少2000万人参观过这些遗物,虽然普利尔展览通过巡展也得到了数百万美元的收益,但公司在维护、修复、保存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的钱。

“公司最终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流动的博物馆兼保护实验室。”维格说,“这并不光是钱的事儿,还有无数人的奉献,他们甚至是用生命来冒险。”2010年,一位潜水员在为沉船遗址绘制地图的深海作业中牺牲。

2010年,美国法院的一项裁定终于让纠结于各种法律纠纷的RMS泰坦尼克公司看到了希望:他们可凭打捞上水的“泰坦尼克”号遗物,通过拍卖等方式换取等值的现金报酬。今年是沉船百年纪念,RMS泰坦尼克公司的人认为,恰逢其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