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5篇:宋金墓葬群的考古发现

 nzpeach 2016-04-24

【编者按】

韩师姐比我高一届,是个很认真专注的人。毕业后选择自己创业,成立太原市虹驰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室内外装修设计工作。

这篇文章很开眼界。古墓对我们来说很陌生、神秘。我很想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要这样营造一个地下居所,那些形式和符号都代表什么意义。(可能《盗墓笔记》看多了。)




一直关注郭朝晖构建的微信平台,他最近写的文章《疯子王朝在太原》,让我重温了太原特有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勾起了我的一丝回忆。

去年因工作之便,往返几次去昔阳县,有幸和昔阳县考古所接触,从他们那里了解了许多当地的考古工作成果。工作之余,也粗略地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有了些进一步的认识。闲来手痒,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见所闻。


昔阳县是山西境内一个很有特色的县城。

早在解放初期,凭借“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就已闻名全国,这里是党政建设的教育基地,也是一个旅游城市。

昔阳县的城市建设颇为考究,县城里的建筑、广场构筑物等都有解放初期的鲜明特色。

这些年来,城市建设的进程一直在推动着县城的开发,沉寂在地下上千年的古墓葬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陆续暴光在世人面前。

这些出土的墓葬中,有的星星点点地散落于各处,也有墓葬群的集中出土。这其中不乏有构筑精良,内饰考究的古墓葬。根据墓葬的形式及出土文物,在一步步调研后,大多数可确定为金代的墓葬。


1墓葬的形式及一些出土文物


出土的古墓葬多为砖砌体,平面多是八边形,四壁有石制的梁、柱、斗拱和门窗,墓葬的顶部以青砖叠涩的方法砌筑成高耸的窟窿顶。

好一些的墓葬内有彩绘和砖雕装饰。窟窿顶的砖砌体上绘有一个个白色的圆点,犹如夜间的星辰。

墓葬中彩画是最大的亮点,彩画的形式和《营造法式》所述的官式彩画出入较大。我查阅过一些相关的书籍,在长治一座已发现的金代墓葬彩画中,找到了相似的感觉。

想来,当时民间的彩画形式是很多样的,官方记录的也只是几种较典型的彩画形式。一些墓葬中墙壁的彩画内容很丰富,画法也很灵活,不受拘泥,大多描述的是墓主人日常的生活内容,有夫妻对坐的画面,还有店铺里做包子、卖包子的场景,画得很是生动。


图1:外圆内方



图2:壁画描绘日常的生活场景



图3:叠涩窟窿顶上的满天星



图4:陪葬品也多是日常生活用品



2、墓葬的历史文化背景


南宋时期军事力量薄弱,宋王朝只占据了沿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淮河以北则是辽、金、夏等北方民族割据。

辽在唐代末年逐渐兴起,建筑受唐朝北方建筑影响较多。1125年,辽被金灭。金占领中国北部地区后,吸收宋、辽文化较多,金代的建筑即沿袭了辽代的传统,又受到宋代建筑的影响。我们从墓葬的建筑形式和彩绘的色调上都可以得到印证。

墓葬中斗拱粗大,和宋代建筑中相对娟秀、精巧的斗拱有差别。墓室中的彩画有繁有简,但整体色调更多依从的是赤白两色的彩画旧制,偏于唐风。


图5:金宋时期政权疆域图(网络)



3、文物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冲突


古墓葬更多是在建筑工地挖土方时被发现的,一些价值不高的墓葬会被建设单位重新填埋,而一些有价值的古墓葬则让相关部门左右为难。

昔阳县政府部门对于这些墓葬的处理方式还是颇让人欣慰的。最近发现的一个墓葬群不仅让地上的工程停工,最终改变了这个地段在城市规划上的职能。而那些散落的古墓葬,极具历史价值,但它的保护却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对一些墓葬进行了搬迁工作。


和我接洽的史馆长负责过此类工作,面对我的好奇,认真又细致地给我讲述了一遍他们搬迁的工作流程。

搬迁墓葬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整体式搬迁,即在排除墓葬周围土层后,在墓室建筑外围加固墓室,并分离加固墓室底部,然后用吊车吊走。这种迁移方式多用于较奢华的古墓葬,墓室内有大量的壁画及彩画。

另外一种则是把墓室拆分后,构件编号,至迁移地后再组装还原,这种方式多用于相对简朴的墓葬个体。我找了几张整体墓室的搬迁照片,大家可以更直观一些。

图6:整体搬迁步骤一——清除周围土层


图7:整体搬迁步骤二——加固墓室



图8:整体搬迁步骤三——分离底部,起吊



图9:整体搬迁步骤四——吊车运走



四、“考古”之我见


考古工作,我们大家一般是见不到的,在我和考古人员的接触中,虽然没有看到他们工作时的场景,但在翻看一张张照片时,心里已是感触良多。

考古工作是一个细致又辛苦的工作,真正的工作现场,有时让我们这些局外人感觉毛骨悚然。但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他们的工作更像是穿梭于现代和历史之间的一条纽带,也像是在打通自然界“生”与“死”之间的鸿沟。

史馆长在给我翻看、讲解这些照片时,眉眼间充满着热情和欣喜,这种神情让我似曾相识。

曾经的求学经历让我已然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生活所留下的每一处印迹,都是人类文明的印证,不论是城市中辉煌的王宫、府邸,还是乡村中朴实的巷道、老宅,亦或是深埋于地下的遗址、墓穴。

如果看透了“生”与“死”的界限,感受到大自然对生灵的这份胸怀,我们就更能体会到这些历史遗存的可贵,“它们”和处在当下的“我们”是这个大自然共同的财富。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让我醒来。

——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