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以来的形神观(下)

 真友书屋 2016-04-25

气一元论,毕竟是一种过于混沦的古代哲学猜想,不可能用它揭破极为复杂的生命现象之谜。它既可用以论证人死神灭,也可用以论证神不灭——气既然不灭,则依气而有、被认为阴阳气之灵之妙的神,自然也有不灭之理了。实际上,气一元论思想家们,也多未能得出人死神灭的断然结论。如明人储泳《祛疑说》中,即据气一元论论鬼神为有:

盖人之与鬼,阴阳一气耳,一气受形而为人,一气离形而为鬼。

又说神为天之阳精,鬼为地之阴气,鬼神为阴阳之变化、阴阳之粹精,“天之一气,列而为清明之神,主造化,运四时;地之一气,钟而为福德之鬼,镇土宇,司五岳”。只不过气之形质幽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王廷相也只是强调神必藉形气而有,未肯定人死神灭,说若人死有神,“亦乘夫未散之气而显者,如火光之必附于物而后见”,还肯定“人死而气未散,仍凭物以祟人”[1],只是不相信鬼神能被人役使、为人祸福。

吕坤既强调“形神一息不离”,却又从气为形本、形中有气,推出“气用形,形尽而气不尽;火用薪,薪尽而火不尽”,既然形尽而气不尽,当然有神识乘余气而存的可能了。

黄宗羲破佛老之说,依儒书解释魂魄,颇为精到,谓昭昭灵灵者是魂,运动作为者是魄,人身只有魂魄二者而已。其《破邪论·魂魄》比喻说:

譬之于烛,其炷是形,其焰是魄,其光明是魂。

人之生,先有魄而后有魂,人死,则有魂先去而魄尚存者,有魄已落而魂未去者。问:释氏所言投胎转生之事有没有?回答是有,而不尽然。禀得气厚、培养功深及专心致志透过生死者,或有投生转世为人;或有性与人殊的凶暴之徒转生于异类。此不过亿兆分之一,其余皆随气而散。“散有迟速,总不能留也”,反对佛家说一切人皆轮回不已。试观世上有近于死亡的人,已精神懵懂,就在未死前魂已欲散,死后岂能复聚?至于圣贤,则与凡愚之魂有聚必有散不同,其精神长留天地而不散。

即王夫之,亦依其哲学思想得出实际有似于轮回说的结论,其《张子正蒙注·太和篇》说:

生之则散而为死,死亡可复聚为生,其理一辙。

并依《易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解释:

游魂者,魂之散而游于虚也;为变,则还以生变化明矣。

又从“神者气之灵,不离乎气而相与为体”,推论神无灭尽之理,只是“聚可见,散而不可见尔”,谓“尧、舜之神,桀、纣之气,存于絪缊之中,至今而不易”。从气不灭论走到神不灭论,大概是其思路的必然趋归。这种神即是气的神不灭论,和中国佛教徒神为本体的神不灭论,从相反的两极出发,而在同一终点碰面,从哲学上来说,也是一发人深思、饶有趣味的事。两种神不灭论,若与佛家非断非常,及依多层次心识和身心结构阐发的中道的轮回说相比,都显逊色。

明末,天主教传入中国,与佛教之间发生过争论,轮回即是争论的一大问题。如教士利玛窦撰《天主实义》,宣扬人类的灵魂乃上帝赋予,“不容泯灭”,攻击佛教轮回说为谬,当时高僧莲池在其《竹窗三笔·天说》驳斥说:如果人类灵魂常在而不轮回,那么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圣明的灵魂,何不显灵训诫他们不肖的子孙夏桀、殷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呢?先秦两汉唐宋的诸明君,何不显灵惩罚李斯、赵高、曹操、李林甫、秦桧、蔡京之流乱臣贼子呢?灵魂常在,实无证据。若无轮回,则儒书中所记载羊怙等大量转世事件,又作何解释?利玛窦不知儒书,不识此理,亦不足为怪。

在清代,还有颜元、熊伯龙、洪亮吉等人力排佛教,有驳斥轮回因果之词,然其思辨水平皆不高,无多深的哲学论证。如熊伯龙《无何集》卷三否定天堂地狱之说曰:

今之信因果者,谓人死为鬼,善升天堂,恶入地狱。请问九州之内有天堂地狱乎?曰:无有也。六合以内四海之外,有天堂地狱乎?曰:无有也。然则天堂地狱在何处?曰:人世无天堂地狱,天堂在天之上,地狱在地之下。夫人世无有,则真无矣,人死岂有鬼乎?

其论据不出有限的经验与常识,以人世无有便断然否定人世以外的东西,其在逻辑上的错误,佛典中早已多处辨驳。遗憾的是中国排佛的士人中,真正博通佛典、吃透其说者,几乎没有一个。

摘自:?佛教生死学?

第九章 中土人士的生死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