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龍为何物?(羽)

 双仁渔 2016-04-25


六、维度生物说

墨先生在上一篇关于“双鱼玉佩”的文章里有提到维度生物这个概念,但讲的比较少,这次墨先生会再延展一些。关于是否有高维度生物,这是科学发展以来一直受到专家学者们争论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维度:

根据90年代提出的M理论(超弦理论的一种),宇宙是11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4维的(3维空间和1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7维空间甚至21维空间,只是我们看不见。

一维、二维、三维空间最早源于数学概念研究。数学家们想使度量能规范、严格、整体、普适化,所以定义各种一维、二维、三维、四维空间与其它多维空间

在其中生成了拓扑学分支,去看看最新的基础几何拓扑学墨先生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

零维度空间是一个点,无限小的点,不占任何空间,点就是零维空间。当无数点集合排列之后,形成了线,直线就是一维空间,无数的线构成了一个平面,平面就是二维空间。无数的平面并列构成了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的空间

三维的世界是静止的,当三维世界以时间为基准发生变化时,四维空间就产生了,如果把时间看作一根轴线,则这个轴线上的任意一个点,都是一个三维空间,也就是说无数个三维空间依据时间轴线集合,构成了四维空间。

在四维空间中,时间呈线性进行,虽然未来不可预测,但源头只有一个,将来也只有一个,不管下一秒将发生什么,即将发生的未来只有一个。

同样,忽略了三维属性后,我们将会发现,任意一个四维物体在时间轴上都表现为一条线段,无数线段组成一个时间平面。这个时间平面就是五维空间,它是由无数个四维空间根据某一轴线集合而成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五维空间的物体,应该是跨越不同时间轴线的。在任意一个时间轴线上,我们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假设说一个四维生命体想要跳跃到其他时间轴线上,那么它就必须先成为一个五维的生命体,很显然,在跳跃的过程中,它会同时出现在两条时间轴线上,这时它已符合了五维生命体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四维空间中,时间是线性的,方向和进程不可改变。只有在五维空间中,你可以改变时间的方向和进程。所以,与其说你改变了历史,不如说你改变了自己当前所处的时间轴线。

空间是无限维的,如果作为空间的参照标准,我们可以想像

一维空间是一条无限长的直线。

二维空间,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第二条维是与第一条维相垂直的直线,在纸上我们就可以画出,而且再也无法找到第三条与这两条垂直的直线,这就是一个平面。

三维空间,也就是我们的空间,很容易看出,其实还有一条线可以与前两条线相垂直,那就是第三条维。

第四维空间,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只要再找到一条与前面那三条直线相垂直的直线,那就是第四维了。

但是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到第四条与之垂直的直线,就像在纸上无法找到第三条垂直的直线一样

如果还不能理解,墨先生可以给大家做个试验

我们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也就是一个字,试着在纸上画出第三条与这两条相垂直的直线。大家会发现,根本就不可能画出

从纸上看,我们无法画出第三条垂直的直线,因为我们把纸当成了平面,平面只有两条维,就是我们画的那两条相垂直的直线。而当我们用一根笔芯或一根针,穿过十字的中心点,是不是发现穿过纸张的笔与那两条直线相垂直了

这就是第三维,而如果仅仅在纸上永远不可能画出第三维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纸,发现纸上的第三维就是一个点,不管这根针有多长,在纸上立着的也就一个点。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是否能找到第四维呢

科学家根据此原理,从而诞生了人类遐想的超立方体

这个部分如要深入研究,势必要研究数学、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说句实话,墨先生到现在也没能真正理解高维度的形式,所以能与大家分享的并不多,如果有的朋友还是没有理解,后续墨先生会单独编写一篇关于维度的文章。大家也可在墨先生公众号“山海河洛”中留言进行讨论。

(墨先生推荐一段视频,讲诉了零维到十维的原理,内容有点烧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YGHUuN9Nwc/

大致了解了维度的概念,我们现在聊聊维度生物的事。有理论阐述蚂蚁就是一种适应二维空间的生命形式。它们的认知能力只对前后()、左右()所确立的面性空间有感应,不知有上下()。尽管它们的身体具有一定的高度,那也只是对三维空间的横截面式的关联。蚂蚁上树也并不知有高,因为循着身体留下的气味而去,它们在树上只会感知到前后和左右。

有过这样的实验:一群蚂蚁搬运一块食物向巢里爬去,我们用针把食物挑起,放在它们头上很近的地方,所有蚂蚁只会前后左右在一个面上寻找,决不会向上搜索。对于蚂蚁来说,眼前的食物突然消失实在是个谜。当它们依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被长、宽确立的面上遍寻不着时,这块食物对它们来说就是神秘失踪了,因为这块食物已由二维空间进入到三维空间里。只有我们把这块食物再放在它们能感知到的面上,蚂蚁才可能重新发现它。这对于蚂蚁来说,却又是神秘出现了。

科学家们对打了一个比方:一只蚂蚁在一张纸上行走,它只能向右或向左,向前或向后走。对它来说高与低均无意义,维的空间是存在的,只是没有被蚂蚁所认识。同样,我们的世界是由维构成的,但我们没有觉察到所有其他的维。

根据物理学家的看法应该还有7个维。尽管有这么多的维,但这些维是看不见的,它们自身卷在了一起,被称为压缩的维。为了弄清这种看法,让我们再以蚂蚁为例展开我们的想像。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将蚂蚁在上面行走的那张纸卷起来,直到卷成一个圆筒形。如果蚂蚁沿着的纸壁走,最后它又会回到出发点,这就是压缩维的一个例子。如果能沿着著名的麦比乌斯带走,也会发生上述现象,当然它是维的,但如果沿着它走过,总是会回到出发点的。麦比乌斯带从维的角度讲是压缩的,按照物理学它有个维,但谁在上面行走,都只能认知一个维。

墨先生认为这起码说明了不同维度的生物可以在同一时空下生存,或者说维度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生命体之间的感受维度系数不同。那谁又敢保证在这个世界没有凌驾于我们的高纬度生物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无法真正知道蚂蚁是否能感知第三维度

墨先生认为我们生活的空间虽然是四维空间,但对于人类来说,似乎只能算是三维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三维空间内,我们可以自由活动,来去自如。在科技不断进步后,我们已经基本可以做到,在高度及深度的第三维上不受太大的约束。

而我们所说的第四维度时间维,目前对人类来讲只能进,不能退,这似乎跟可以自由活动的三维空间不一样,我们是否只是在三维半呢?在科学发展在一定程度以后,我们是否可以回到过去呢?(但墨先生认为,如按照维度理论,就算回去了,也无法改变历史。)

对于龙是什么样的生物这个问题,绝大部分人认为龙是一种五维生物,而墨先生并不认同这种理论,高维度的生命有可能存在,这一点墨先生相信,而身为低维度的我们是无法看到高维度的生命的,这一点有些朋友可能无法理解,简单的说,我们可以看到扑克牌上面的人,而他们却我们看到我们。

所以墨先生认为,龙不可能是高维度的生命,从维度系数上看,它应该是跟我们一个维度,墨先生倒是觉得龙是外星生物这种说法,还是有可能的。




  

七、外星生物说

除了马小星先生的理论外,墨先生最为推崇的就是外星生物这种说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上一篇文章中,墨先生提到了人类起源并不是进化论,而是外星人基因改造的产物的简单看法,了解过神话传说的都应该知道,黄帝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阐述的非常精彩。黄帝姬轩辕在神农九黎两部落之东南。当时这三个部落是之间最为强大的,于是争霸战开始了,姬轩辕怕两面受敌,所以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姬轩辕乘胜挥军,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

传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可是炎帝战败后,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他们把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军威大振,便起野心要为炎帝报仇了。蚩尤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能飞,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对阵。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阵中。蚩尤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黄帝的军队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被围困在烟雾中,杀不出重围。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灵机一动,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一个方向,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这样,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非常焦虑不安。这一天,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觉昏然睡去,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黄帝顿然悟解,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黄帝演练熟悉,重新率兵与蚩尤决战。 
    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他打听到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着一头慢兽,叫,它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派人把夔捉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声音震天响。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军威大振。 

    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特意召来女儿女魃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平时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 
    黄帝布好阵容,再次跟蚩尤决战。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蚩尤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 

    黄帝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蚩尤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他也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很紧急。这时,女魃上阵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黄帝率军追上前去,大杀一阵,蚩尤大败而逃。 
    蚩尤的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由于篇幅的问题,我们今天不讨论这场战役的其他问题,只说一点,就是皇帝所派出的“应龙”。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

应龙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大家会发现,这里所说的应龙跟我们讲的中华龙是有明显区别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翅膀,应龙的形象更加靠近恐龙时期的翼龙,这种生物的飞翔技能跟鸟类相似,是完全可以理解,而中华龙却不同。

墨先生比较赞同李卫东先生的理论,当时的大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部落战争,而是一场神战。而那时的神战如放到现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是外星人的战争。下诉是墨先生结合李卫东先生《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一书的看法。

传说中的神其实就是外星人,乘坐月球这个空心的宇宙飞船来到地球上。此时月球和地球距离很近,因为月球离得太近,人类看到的是一个平面。所以人们那时说的天,其实就是在说月球,而非现在的天空。两个星球用某些设备进行连接,这也是为什么各个民族也都知道天上是众神的住处,而且各民族都有通天塔、登天梯的传说。 

    到了地球之后,外星人综合各种动物的基因创造了人类,但在完全成功之前还是有很多失败品,传说中的怪人、巨人半兽人人鱼、人面狮身等等。中国的女娲造人、圣经里的上帝造人,以及其它民族的人类起源神话,讲的都是这段历史——神创造了

那段时间,外星人和人们生活在一起,并且教给人类很多先进的知识,例如黄帝内经,例如周易,例如如何造金字塔,例如玛雅文明。人类的文明忽然被创造出来,并且达到了我们至今无法企及的地步。这就是各民族都通过神话记录的黄金时代

因为某些原因,外星人之间开始了内战,并在地球上用了各种毁灭式的武器。我们可以想象原始人看到现代战争的场面他们会怎样进行描述飞机就是大鸟或者飞龙,坦克就是喷火的野牛,发射炸弹就是闪电,炸弹爆炸或者声波武器就是擂大鼓,机器人就是铜头铁臂的人。而恰恰传说的神战内容就是这么写的,而其它民族也有相关的诸神之战的神话。考古学也证明地球上很多史前文明毁于比现代武器还要先进的武器。

美国在二战时期,把太平洋上的几内亚作为军事基地打日本。岛上的原住民,看美军开着飞机来,手里拿的枪会喷火,就以为他们是神。他们把美军和飞机的形象画下来,成了他们的图腾。我们不能嘲笑他们什么,这就是科学进步和神话之间的奇妙联系。也许现代那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对将来的人类来说,只是一个常识,你没办法要求古人在当时就了解鬼火是磷这种理念。

    最后战败方临死前还不甘心,对月球做出了致命一击,撞断连接天地的不周山,天塌了一大块,之后天与地就分开了。 月球受了重创,开始脱离地球

月球脱离地球,也给地球带来了致命一击,巨大的引力,让地轴发生很大的偏移。很多考古资料都表明,南北极以前是比较温暖的,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且易经有一个黄帝版,一个周文王版,黄帝版的乾卦在西北,周文王版的乾卦在东,就是因为黄帝版在地轴偏移的史前时代,地轴偏移之后,周文王根据新的地轴方向修正了易经,此谓周易。到了这里我们已经多次提到黄帝了,黄帝不是人类,而是外星人中的一个,应该是外星人的领头人,或者经常和中国人接触的一个外星人,黄帝内经、易经,都是他教的还有造人的女娲,教人类造兵器的蚩尤,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等。总之,中国上古时期的领导者全部是描述的非人的长相炎帝为牛首人身,蚩尤是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这些都绝对不是人类能够做到的,就黄帝长相正常些,可生命也太长了。

而地轴偏移最大的影响是海水全世界范围的倒灌,诺亚舟的故事就从这而来。各个民族都有类似大洪水这样的传说,并且有神警告人类,马上要发生大洪水,让人类造船,并且带着家人和动物逃命随后大洪水来了。 
    这场大洪水除了造成无数人的死亡之外,最惨的就是毁灭了外星人创造的史前文明。幸存的人,都是居住在高山上的人们,仅仅保留了一小部分外星人教会的文明,同时还流传了这一切的神话。例如至今流传的易经,可是懂的人很少,所以后世还有偃师造人,还有木马流车,但是这些东西渐渐失传了。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让人不可理解的史前文明的原因。 

    接着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月球受了重创当然要修理,先是跟人类已经混熟的这帮外星人在修理,但由于损坏巨大,所需材料要求高。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昼夜皆在。这十个太阳是什么?极有可能是其他的宇宙飞船或者超高科技的修理工具,在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发光现象,他们带来各种材料用高温补月或补大气层。

根据神话记载,女娲补天用的是七色石,而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某种合金或者更高的材质填补月球受损的外壳因为距离地球近且热量过大,给地球造成了旱灾。最后月球补好了,后羿太空飞船开走或者让外星飞船飞走,造成了射日的传说。

墨先生之所以要说这么多好像跟主题没有关系的内容,就是为了给所为的“应龙”做铺垫,既然当时的神可能是外星人,那“应龙”也极有可能是一种飞船,或者是高基因技术改造的战争怪物。我们天天都在想,这个宇宙是否有外星人,他们到底在哪里呢?外星人真的有这么厉害吗?会不会科技比我们还要低呢?

这些问题墨先生无法回答,只能说在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绝对不是唯一的高智慧生物。

    弗里曼·戴森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理论。叫做“戴森球”,所谓戴森球其实就是直径2亿km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的人造天体。这是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融合反应堆

戴森球是一种设想中的巨型人造结构,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这样一个球体是由环绕太阳的卫星所构成,完全包围恒星并且获得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戴森认为这样的结构是在宇宙中长期存在并且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的文明的逻辑必然,并且他建议搜寻这样的人造天体结构以便找到外星超级文明

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绝大部分能源来自恒星的辐射都被浪费掉了,目前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大约 1/10^9。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曾经担任爱因斯坦的副手的戴森,当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他提出了一个方案,根据这种方案,一种先进技术几乎可以产生无限的燃料供应。他设想一个足够发达的文明通过建造一个由接受器和能量转换器构成的球,就可以利用他们自己那颗恒星的全部能量输出。

这些球被称作戴森球,它们当然可以提供巨大的能量,但也会辐射与之相当的热量。这种热量可以在许多光年以外在光谱的红外范围内探测到。还有一些人把这种想法发挥得更进一步,他们主张比我们的文明先进几百万年的文明可能利用整个星系的能量,甚至整个星系团的能量。我们在宇宙深处看见的许多类型的能源中有些是这类过程的废弃产品。这就使参与SETI的研究人员把潜在的文明分成三种类型。

型文明

(包括我们星球在内)是已经发展到以下水平的那些文明:他们能够开发利用自己栖息的那个世界的自然资源。(人类目前为0.7级,未达型文明)

型文明

应该能够建造像戴森球那样的东西,并且能够处理他们那个恒星的全部能量输出。文明发展到这个水平几乎可以肯定有能力进行星际旅行。这样的文化也许已经研究出绕过光速藩篱的方法。一种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文化要比我们先进几千年甚至于几万年。

型文明

领先我们成百上千万年,并且已经掌握利用它们星系的全部资源的技术,这种能力对我们说来就像是属于上帝却又在物理定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宇宙的意义上,这不过是一种生命形式之开始进化相对来说比我们稍早一些而已。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生命似乎具有神一般的力量,其实,他们也是在某颗遥远的行星上,在单细胞有机体的泥浆里形成的。只不过他们发展的时间比我们更长而已。

这种分类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们很快就被国际上接受成为标准。这个时期也是苏联寻找地外文明的研究工作最活跃的时期。

至于到底有没有外星生物,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墨先生想表达的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存在这种比我们人类科技绝对发达的生命体,甚至当初降临并创造我们的外星人就在某处看着我们。

有人认为,龙是一种基因密码极其不稳定的生物,可以随时改变身体结构。当然,对于这点墨先生并不太赞同,也无法理解其原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龙生九子的内容,有网友认为龙之所以生下的儿子许多都不成龙,正是符合其基因不稳定的特点,而墨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太过臆想,且可以用龙性至淫来解释,但终归都是猜测,我们就不深入讨论了。不过应许多网友的要求,还是讲讲九子的问题。

首先,我们常说的九,并不是现在真正意义上的九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至于到底是哪九子,民间有许多中说法,比较大众的说法是: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生九子在明代以前并没有记载,直到明弘治年间,才开始出现。

传说明孝宗因弄不清九子的名字,就令中管去问内阁。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接到皇帝的御书小帖,下问生九子名目,仿佛记得少年时曾在杂书中见过,但仓促之间又答不上来,就问编修罗玘,罗玘说曾听老师说过,只记得其中五六个名目;于是又问吏部刘绩。刘绩说家中有一本旧册子,册面上备录此语,取来一看上面果然记有九子之名,但却未记出自何书,无从查考。皇帝的垂询不能拖延太久,李东阳无奈,只得凑合据以复命回答说:

生九子不成,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足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李东阳的门生杨慎曾听他老师谈过龙生九子的事情,很钦佩老师不蔽下臣之美贤相之节,根据自己的印象记下了九子的名目说: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趴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铺首。又有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其性通灵不寐,故用巡警。

杨慎所记的九子名目与李东阳有很大不同:一是在名目上,他去掉了囚牛和嘲风,增加了饕餮和椒图,并改性好坐的狻猊为性好烟火的金猊。二是在排列次序上,他把位列第八、九的、螭吻提为第一、二三是在龙子的形状上,增加、蒲牢、螭吻等的形体特征。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明史》说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为明代第一,在当时知识界影响很大,因而后人论及龙生九子,多引述杨慎之说,早于杨慎的李东阳之说反倒不为人知了。

受皇帝和李东阳、杨慎的影响,龙生九子的故事便不胫而走,盛传一时。而且添枝加叶、愈传愈奇。说什么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龙遇牝必交,如得牛则生麟,得豕则生象,得马则生龙驹,得雉则结卵成蛟不特九种已也;且云其中一子名吉,盖与鹿交,遗精而成,能壮阳治阴痿等等。

至此我们应该可以知道龙生九子原无其说,墨先生认为其仅仅只是因明孝宗提问九子名目,由大臣们拼凑出来的假货。但因出自名人之手,其后又经许多名人传播,名人效应使它弄假成真,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最终成为一说了。不过许多东西也不能说绝,墨先生认为起码明孝宗为何会提到“龙生九子”,还是可以再向前推敲的,只是无依据可查而已。

关于九子个体的详细内容,墨先生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寻找。

墨先生在开篇就表示了,个人认同马小星提出的珍惜物种理论及外星生物理论,为什么这么说呢?墨先生认为这两者其实是可以做结合的。假设,龙这种生物是外星人基因工程的产物,不管出来的龙对于外星人来说它是成功的,还是失败品,最终都因为当时的战争或者其他原因被忘却了,随后这种本就少数的生物,渐渐淡出了人类的视野。 

说了这么多,相信对于龙没有什么认识的朋友看了墨先生的文章之后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有了自己的看法。墨先生并不是要大家接受这种理论,只是想要表达个人对于龙的看法及情绪而已。



最后墨先生想用200796发生在江苏高邮的龙吸水事件进行结尾。

首先大家都应该知道,龙吸水仅仅是一种形容词,并非真的是龙在吸水,它属于龙卷风的一种。

龙卷风形成的原因是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于蒸汽层下面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云团逐渐变大,云内部上下云团上下温差越来越小,水蒸气分子升降幅度越来越大,云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云团下面上升的水蒸气直向上升,水蒸气分子在上升过程中受冷体积缩小越来越小,呈漏斗状。上升的水蒸气分子受冷体积不断缩小,云下气体分子不断补充空间便产生了大风,由于水蒸气受冷体积缩小时,周围补充空间的气体来时不均匀便形成龙卷风。

而墨先生要说的并不是龙卷风的本身,在200720079615时左右,江苏高邮出现了龙吸水事件。在国内多家媒体播出,并引发热映。最先播出的是东方卫视,看过此视频的网友都发现,视频前十几秒,发现疑似龙形物体快速从云层游过。因此这一视频立即在网上引起轰动,被广泛传播。
    随后央视新闻频道和CCTV4分别报道了此次事件,新闻频道的画面中原有的龙形物体没有了,而CCTV4的画面中原本的龙形物体变成了快速飞过画面的三只鸟。

这几段视频被传上网后,引发了大众的争议,有的人认为东方卫视的龙形物体是由于视频不清晰造成的,其实就是三只鸟。绝大多数人们觉得是视频被动了手脚,掩盖了事实。

从而开始有不少网友开始关注此事件的相关视频,进行帧数解析。得出结论是三只鸟是后期修改而成的,从视频的前半段可以看出,无关视频清晰与否,CCTV的三只鸟是在云层外边,东方卫视的条状飞行物是在云层里边。从视频的后半段可以看出,在接近画面左侧的地方,CCTV的三只鸟呈三角形排列,东方卫视的条状飞行物是一条曲线;而且,CCTV在三只鸟没有飞出画面已经切换掉,东方卫视的条状飞行物一直飞出画面;关键是,仔细看的话会发现,CCTV三只鸟飞行的位置与东方卫视条状飞行物的位置不同。

对于此事许多网友问墨先生其真假,因为墨先生并非专业人士,对于视频的真假无法做出判断,且这其中还有些不便说出的内容,墨先生无法给与大家肯定的某些答案。

但如要墨先生大胆的猜测,墨先生认为——那就是龙!  



整篇文章到这里墨先生已经全部写完了,由于整篇文章洋洋洒洒近5万字,确实花了一些时间,以至于更新等会比较慢,墨先生在这里必须对一直默默支持等待的朋友们说声不好意思。

其实会选择“龙”这个主题也是因为墨先生当时确实下了承诺,选取广大网友推荐最多的话题,但因为“龙”跟“UFO”有些类似,这种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领域实在太大,墨先生要搜集了解相关的所有内容且汇集到文章之内,难免有些粗糙的地方,可能并不能让所有读者都满意,不过墨先生在这里还是要感谢所有帮助及支持过墨先生的人。谢谢你们!万分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