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哲 “五音令人耳聋”——《道德经》 靡靡之音令人失去心智,为什么说耳聋呢?老子在这里是说圣人之治,不要迷恋五音。有一个故事,商代有一个叫师涓的乐师,他专门收集、整理乐曲,并能奏出一手动听的乐曲。一次,纣王把师涓抓来,要师涓为他演奏。可师涓奏出的乐曲都不和纣王的口味,纣王威胁要杀死他。他冥思苦想,创造出一种名叫“靡靡之乐,北里之舞”的歌舞来应付纣王。纣王听了很高兴,免师涓一死。从此,纣王整天陶醉在这种“靡靡之乐”的歌舞中,不用心去治理国家,不久被周武王打败了。可以说纣王没有听到老百姓的申述和疾病中的呻吟。 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人沉迷于令人放纵欲望、引导人懈怠堕落的音乐,因而日益颓废、萎靡、缺乏活力。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污染,但是很多人乐此不疲。对于喜欢听音乐的人来说,耳机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伙伴。越来越多电子产品的出现,许多年轻人耳机和耳朵形影不离,除了睡觉,吃饭、走路、坐地铁或公共汽车时都在听。有些人,即便是在睡觉的时候,也要有耳机的相伴,听着音乐入睡。 不过,很多人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五音令人耳聋”——真实不虚!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达3000万之多,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4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 长期接触高音量声音,是造成中国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噪音标准,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使用耳机每次超过65分贝,就会对听力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平时说话的声音音量大约45分贝,大声喊基本是65分贝。如果每天使用耳机两小时,持续三个月就会有导致听力下降的可能。长时间使用耳机,并在高音量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听力下降,对听力有害无益。 保护听力最简单,最明显、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耳机音量降低、使用时间缩短。 耳机带来的噪音还是可以自我操控的,环境噪音的危害则不由我们自己做主。 汽车鸣笛、飞机轰鸣、电锯滋滋;商场的舞曲、街边的喇叭、甚至广场的音响……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嘈杂之音,这似乎是社会发展所要付出的代价。它无踪可寻、无迹可遁,却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难以避免的危害。 噪音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 欧洲环境署在2014年公布了欧盟首份噪声评估报告,称超过1.25亿欧洲人承受着超过法定指导水平的交通噪声污染,导致每年高达1万人过早死亡。 报告名为《2014欧洲噪声》,分析了欧洲的噪声暴露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和公众健康问题,指出了噪声污染的广泛影响,交通噪声困扰着欧盟28个成员国近2000万欧洲民众,影响了800多万居民的睡眠。
⑴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⑵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 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⑶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⑷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⑸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实验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噪声强度、频率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宇航器等机械结构时,由于受声频交变负载的反复作用,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这种现象叫做声疲劳。 一般的噪声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噪声级超过140dB时,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例如,当超声速飞机在低空掠过时,在飞机头部和尾部会产生压力和密度突变,经地面反射后形成N形冲击波,传到地面时听起来像爆炸声,这种特殊的噪声叫做轰声。在轰声的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由于轰声衰减较慢,因此传播较远,影响范围较广。此外,在建筑物附近使用空气锤、打桩或爆破,也会导致建筑物的损伤。
各种噪音应该对症下药、分类整治:社会生活噪音需要提高人们的自觉意识,而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噪音还是通过物理防噪或是法律条例禁止等等。
(个人体悟 仅供参考) 2016年4月25日 7: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