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南地质构造

 zsw77792 2016-04-25
 
 
 
 
 
 

陕西省跨三大构造单元。北属中朝准地台,南属扬子地台,中部为秦岭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省内仅涉及其西南部,南侧以八渡—虢镇—眉县—铁炉子—三要断裂带为界,由陕甘宁台坳、汾渭断陷和豫西断隆组成。秦岭褶皱系,北与中朝准地台为邻,南以宽川铺—饶峰—麻柳坝—钟宝断裂与扬子准地台相隔,由六盘山断陷、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礼县—柞水华里西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组成。扬子准地台,本省仅涉及其北缘。北与秦岭褶皱系为邻,南部延入重庆、湖北两省(市),由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四川台坳组成。第三纪以来,新构造活动剧烈、复杂,类型多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构造景观。
    
陕北高原拱起地块,自中生代以来,堆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建造,岩层产状平缓,褶皱断裂不发育。新生代在晚白垩世缓慢上升为大面积拱起区,且具有在更新世西南部掀斜、全新世东北部掀斜的特点。现代地貌为沙漠高原和黄土高原,新构造所形成大的活动断裂不明显,在中生界基岩中有裂隙密集带发育,在新生代地层中可见小断层发育,其走向一般近东西。
    
渭河地堑系新生代断陷盆地,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区域稳定性差。活动性断裂以近东西、北东东、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近东西向断裂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直接控制着侏罗、白垩、老第三系和中新统的分布,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如口镇—关池大断裂;北东东向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初,直接控制着中新统和上新统的分布,直至现在仍有活动,如渭河大断裂、乾县—临猗大断裂。同期的还有北北东向断裂,如韩城断裂;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控制着第三系张家坡组,第四系上、中更新统的分布,现在仍在活动,主要有毛家河断裂、白龙潭断裂等。同期的还有北西向断裂,如八渡—虢镇断裂。断裂皆为高角度断层,直接控制、影响沉陷的形成和发展,使本区形成具差异性断块构造的某些特征。近东西向地堑与北东向凹陷迭加形成断陷洼地,如陵前洼地、保南洼地、卤阳洼地等,近东西向地垒与北东向隆起带共同作用形成断块中低山、断块黄土塬,如嵯峨山、将军山、尧山、五龙山、九龙塬、紫金塬、焦作塬、铁镰塬等。
    
秦巴断块隆起,系由走向东西的紧密褶皱和压性断裂组成的强烈挤压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多深大断裂,且具长期活动性,产状、性质变化大等特点。因差异升降形成汉中—西乡、安康断陷盆地,和北北东向斜列的石门、洛南、商丹、山阳等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断裂活动明显,沟谷深切,地形破碎,动力地质作用强烈。

陕南西乡地区早石炭世煤系地层(木竹坝段)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西省西乡县东南约50公里木竹坝至下高川一带,石炭纪地层广泛出露。石炭纪地层广泛出露。上统为灰色厚层灰岩,中统为乳白或灰白色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

地 层

    陕西省地跨华北、秦岭和扬子三个一级综合地层区。除上白垩统缺失、上侏罗统尚有争议和下元古界尚不清楚外,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
一、太古界
    太华群:为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片麻岩、混合岩夹大理岩、斜长角闪岩。主要出露于小秦岭、临潼骊山。
    
涑水群: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及混合岩,夹斜长片麻岩、石英岩。仅见于韩城禹门口附近。
二、下中元古界
    陕西下中元古界主体为中元古界,分布于华北地层区(简称华北区)的南缘、秦岭地层区(简称秦岭区)的北部和扬子地层区(简称扬子区)的北缘。
    
(一)华北区: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下中元古界铁铜沟组,中元古界熊耳群、高山河组、龙家园组、巡检司组、杜关组及冯家湾组。铁铜沟组和高山河组以陆源碎屑岩(石英岩、石英砂岩)为主,分布于太华山—老牛山南坡、蓝田灞源、临潼骊山和洛南等地;熊耳群由海相火山喷发岩组成,分布于金堆城西南和千阳一带;龙家园组至冯家湾组为一套海相镁质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分布于洛南和岐山—陇县一带。
    
(二)秦岭区:该区的中元古界集中分布于秦岭北坡。由宽坪群、陶湾群和秦岭群组成。宽坪群由变质的碎屑岩(片岩)、火山岩及硅镁质碳酸盐岩组成,分布于洛南—宝鸡、纸房—永丰一带;陶湾群中下部以大理岩夹片岩为主,上部以片岩为主,出露于商州、洛南一带;秦岭群由一套中级变质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组成,分布于宝鸡、太白、商州、洛南等地。
    
(三)扬子区:该区的中元古界局限于川陕交界处,由火地垭群和三花石群组成。火地垭群由变质火山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分布于南郑一带;三花石群由火山岩、片岩、石英岩组成,分布于西乡三花石—石梯河一带。
三、中上元古界
    
中上元古界仅包括碧口群,分布于秦岭区文县—勉县分区的何家岩小区,为一套巨厚的海相火山岩夹变质砂岩、石英岩、片岩组成。
四、上元古界
    陕西上元古界包括上、下两大部分。下部相当青白口系,上部为震旦系。华北、秦岭、扬子三个地层区的发育程度及其岩性组合均有所差异。
    
上元古界下部:包括石北沟组、陡岭群、铁船山组、西乡群和刘家坪组。主要地层为板岩、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石英岩、凝灰岩。分布于洛南石坡、陈耳,旬阳、商南、铁船山至松林梁之间,宁强—镇巴、西乡一带。
    
震旦系:华北区震旦系发育不全,仅出露有下统的罗圈组。主要分布在洛南上张湾至玉池沟一带及蓝田张家坪至洛南灵口一带。可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为砂砾岩、泥砾岩,上段为砂岩、板岩。秦岭区的震旦系分布较广泛。下震旦统在商南赵川、商南耀岭河、安康牛山、平利、岚皋等地,为海相酸性火山岩、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灰岩、板岩;在略阳、勉县、宁强,为白云岩夹板岩,含磷矿。扬子区震旦系下统以碎屑岩为主,上统以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为主,分布于宁强—镇巴、阳平关等地。
五、寒武系
    寒武系是省内分布最广地层之一,三个地层区均有出露,上、中、下三统齐全。扬子区以砂岩、白云岩、灰岩为主,分布于宁强—镇巴、镇坪南部。秦岭区在岚皋、紫阳、平利一带主要由泥灰岩、碳质板岩、钙质板岩组成;在宁强—勉县一带由粉砂岩、碳质页岩、灰岩组成;在旬阳—商南、柞水一带由灰岩、白云岩组成。华北区寒武系中寒武统徐庄组之下以砂岩为主,夹泥灰岩;之上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分布于洛南、韩城、千阳、陇县等地。
六、奥陶系
    
奥陶系为省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华北、秦岭、扬子三大地层区均有分布。扬子区为泥灰岩、灰岩、砂岩,出露于宁强宽川铺—汉中—西乡三郎铺以南、镇巴兴隆场—紫阳紫黄以西的地区;秦岭区岚皋—紫阳为砂岩、板岩;勉县—宁强以千枚岩为主,夹石英岩和硅质灰岩;佛坪、柞水、旬阳以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宝鸡—太白、洛南—商州为火山岩、凝灰岩、灰岩。华北区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分布于洛南、渭北、府谷等地。
七、志留系
    分布于扬子区和秦岭区,华北区缺失沉积。扬子区仅见中、下统,上统缺失。中统以生物灰岩、灰岩、泥灰岩、砂岩、页岩为主,分布于宁强桃咀子、南郑法慈院至西乡三郎铺一线以南;下统以页岩、砂岩为主,分布于宁强、南郑、西乡等地。秦岭区仅在略阳发育中、上统,其他地方发育下、中统。安康白庙—洪山寺—汉阴汉阳坪以南,往西及南止于饶峰—麻柳坝—中宝断裂、紫阳—平利等地仅发育中统,以板岩、泥岩为主,下统以砂岩、砂质板岩为主。在勉县—宁强、留坝—旬阳—白河以千枚岩、片岩为主。在略阳白水江—留坝—洋县金水河中、上统以砂岩、板岩、泥灰岩为主,下统以千枚岩夹砂岩为主。
八、泥盆系
    
陕西泥盆系分布在秦岭地层区和扬子地层区,以中、上统为主,下统发育不全。秦岭区的凤县唐藏—沙沟街—商南一线以南、凤州—山阳一线以北,以砂岩、板岩、泥灰岩、千枚岩为主;旬阳一带上统以灰岩为主,中统以千枚岩、泥灰岩为主。扬子区仅见于石泉老鱼坝—西乡下高川—镇巴观音堂,上泥盆统以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为主,下泥盆统为砂岩、砂砾岩夹泥灰岩。
九、石炭系
    分布于华北、扬子、秦岭三个地层区。华北区缺失早石炭世沉积,中、上石炭统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秦岭区的石炭系在凤县—山阳以南齐全,以北缺失上统,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局部夹陆相碎屑岩。扬子区三统齐全,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夹含煤碎屑岩。
十、二叠系
    陕西的二叠系发育较全,为海、陆相两种类型的沉积。陆相地层主要分布于华北区,其次为秦岭区北部,主要为碎屑岩、泥岩,夹煤层;海相地层分布于秦岭区南部及扬子区,地层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部分为泥质岩及含煤碎屑岩
十一、三叠系
    
分布于华北、秦岭及扬子三个地层区内。在华北地层区,除岐山、麟游一带的下三叠统下部有海相地层外,全区均为陆相地层,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在秦岭区,下、中统为海相地层,仅上统为陆相地层。下统为板岩、砂岩、泥灰岩、灰岩,分布于凤县、留凤关、镇安西口;中统下部为灰岩夹钙质砂岩,中统上部为含钙泥岩夹钙质砂岩、泥灰岩,分布于镇安一带;上统下部为石英砾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板岩,上部为含炭质板岩与中细粒石英砂岩、砂岩、砂质板岩,分布于周至柳叶河和蟒岭南侧。在扬子区,下统为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少量页岩,分布于汉中牟家坝—西乡茶镇以南和汉中梁山、宁强关口坝等地;中统为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组成,分布于宁强—镇巴一带。上统为砾岩、砂岩、炭质页岩组成,含煤,分布于宁强—镇巴一带。
十二、侏罗系
    陕北:下侏罗统主要出露于府谷—富县一带,在彬县、麟游、陇县一带的钻孔中也可见到,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夹砂岩及少量泥灰岩,向上逐渐变为灰绿色砂岩、页岩互层。中侏罗统主要分布于彬县至铜川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在陇县娘娘庙到千阳草碧镇一带的钻孔中也普遍见到。下部为砂岩;上部为砂岩、页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夹煤线和煤层。上侏罗统出露于千阳草碧沟、芬芳河、凤翔袁家河等地,由棕红、紫灰色块状砾岩、巨砾岩夹少量棕红色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陕南:下中侏罗统为一套含煤碎屑岩,主要分布于勉县堰河、紫阳红椿坝、瓦房店,及西乡麻柳—茶镇一带和镇巴县城—简池坝一线以南;中侏罗统为一套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砂岩、砂砾岩的含煤地层。
十三、白垩系
    
陕西的白垩系仅发育有下统,为陆相沉积,分布于陕北和陕南盆地内。
    
陕北:分布于榆林、宜君以西,彬县、千阳以北。自下而上分为宜君组、洛河组、环河—华池组、罗汉洞组和泾川组。由一套以紫红色到杂色为主的砂岩、砾岩、粉砂岩、泥岩夹页岩、泥灰岩和少量凝灰质砂岩组成。
    
陕南:分布于凤县双石铺、河口、平木一带,以及商州构峪,洛南南侧,蓝田小寨南沟—寺沟,蟒岭南侧金盆沟等地。主要为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
十四、第三系
    
本省第三系受地质构造及古地貌的严格控制,分布于新生代构造盆地中。关中盆地出露较全,发育最好。为陆相碎屑沉积。下第三系为紫红色、棕红色泥岩、砂岩互层,夹砂砾岩及砂岩等;上第三系为一套深红、棕红、棕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含钙质结核,夹砂砾层。
十五、第四系
    
广泛分布于陕北、关中地区,陕南局部分布。省内第四系发育完整,沉积类型复杂。陕北第四系以冲湖积、冲积、风积砂及黄土堆积为主;关中第四系最发育,以湖积、冲积和洪积相沉积为主,风积黄土仅分布于渭河南北台塬及三级以上阶地区;陕南第四系,发育于山间构造盆地,以湖积及冲积、洪积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