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是谁曾与西施约会过?

 自渡自己 2016-04-25
赵汗青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人之首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国人。她姓施,因家属于越国(今浙江省诸暨市)浣纱村西而得名。

    西施出身贫苦,却异常美丽。常在溪边浣(洗)纱以换食物。后来被越王勾践选派为“肉弹”,在消灭吴国的计划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吴国灭亡后,西施深感夫差对其的恩爱情深,遂自刎以谢吴王。也有史载被越王沉于江中。但还有一说很得民心,说她随越国大臣范蠡到太湖隐居了。从此她的凄美故事一直流传于民间。

    到了清代咸丰年间,一位叫王轩的书生游览西施的故乡后,目睹西施浣纱石情难自抑,于是在石上题诗:

    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青。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刚停笔,一个美女向他走来,自言就是西施,还大胆地吟道:

    妾自吴国还越国,素衣千载无人识。

    当时心比金石坚,今日与君坚不得。

    两人相聚甚欢,情意绵绵,一直到日落西山后才依依惜别。

    如果神经稍为正常的人应该都会认识到,这是文人雅士杜撰的风流故事。然而萧山(今浙江萧山市)的郭凝素竟深信不疑,这一天,他跑到浣纱村去,也在浣纱石上题诗,盼望西施出现,但等到月升中天也见不到西施的身影,只好怅怅而归。

    这件事很快被传为笑谈,诗人朱泽为此赋诗一首:

    三春桃李本无言,苦被残阳鸟雀喧。

    借问东领效西子,何如凝素效王轩。

    “三春”即春天(古人将春天分为孟春、仲春、季春),这时,桃花和李花最灿烂也是最美丽,诗人以此来比喻早已逝去、早已“无言”的美丽的西施。第二句的意思是;西施的灵魂因被郭凝素之流纠缠而十分苦恼。

    三、四句用“东施效颦”的典故对郭凝素之流进行嘲讽。典故出自《庄子》:西施因为心痛而紧皱眉头,同乡的丑女东施看见了,认为这个样子十分美丽,因此也将眉头皱起来,结果丑的不堪入目。这两句的意思是:郭凝素为效王轩题诗,这种行为比东施效颦更丑。

    嘲讽相当尖锐,但也活该,谁叫郭凝素是个色迷迷的大傻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