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龄心画

 why619 2016-04-25

 

   

    2014628日,高密市夏庄镇中小学书法教育基地、高密书法院教学基地成立暨“同龄心画——夷安五子书法精品展”在夏庄镇官庄小学盛大开幕,社会各界200余名书法爱好者和学校100余名小学生参加了开幕仪式。高水平的专业展览进校园,让广大青少年亲身接受书法艺术熏陶,这必将对全市书法教育的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活动由高密市委宣传部、高密市文联、高密市教育局、高密市夏庄镇人民政府主办,由夏庄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官庄小学、高密书法院承办,应邀出席的领导和嘉宾有石铭奎、田绍义、崔红旗、宫德胜、翟敏及著名书法家张其凤先生。

活动仪式由市文联主席张家骥同志主持,官庄小学校长徐亮介绍了高密市夏庄镇中小学书法教育基地、高密书法院教学基地筹建情况。教育局副局长陈廷峰在致辞中对基地的成立和文化校园建设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人大副主任宫德胜和著名书法家张其凤先生为两个基地揭牌。

其后,市文联主席张家骥同志隆重推出“夷安五子”,并分别做了介绍。夷安五子代表、高密书法院院长李强介绍了展览情况及教学基地成立后的打算。著名书法家张其凤先生在致辞中对“夷安五子”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高密能有更多的书法爱好者走出去,共同创造高密书法事业的辉煌。

最后,副市长翟敏做了重要讲话,并代表市政府对两个基地的成立和本次展览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向出席今天仪式的教育界文艺界的朋友们以及同学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在讲话中,她说:“今天的书法展,主创是被称为“夷安五子”的王锡、葛光鹏、李强、齐斌、赵福堂,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是我市书法界的翘楚,他们出生于高密,生长于高密、工作于高密、生活于高密,恪守平凡生活,敬畏传统艺术,不受时下浮躁之风鼓动,埋头追求书法艺术真知,其作品彰显了对书法的热爱,对家乡的祝福,对美的诠释。” “夷安五子”的形成是偶然,更是必然,他必将成为高密的一个文化品牌,形成深远影响。

 

 

夷安五子(从左到右依次是王锡、葛光鹏、李强、齐斌、赵福堂)

 

 

 

天朗气清、群贤毕至

 

 

 


中书协理事、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携中心课题班学员莅临参观指导


 

 

 

“同龄心画——夷安五子书法精品展”前言

 

喧腾的大海横无际涯,翻卷着咆哮的巨浪,舟子坐在船上,托身于一叶扁舟。同样,孤独的人平静的置身艺术丛林之中,奋力拼搏,劈斩一条前进之路。浓墨与宣纸间,舞蹈的灵魂击响时间的洪钟。

1970,在历史的坐标上微若星尘,我们却从那一刻起笔。2014,四十四岁的我们同笔共绘出自己的五环,把我们的迷醉,我们的困惑,我们的追逐,我们的历程,展示于世,就像一杯清茶,于午后的小憩,稍事歇息,即再次启程。结伴而行,虽驿路相殊,笔墨各异,却殊途同归,对太一极境的追求,给予我们一样的激情与忘我,焦渴与狂喜。

真正的艺术能净化灵魂。汉代,扬雄曾在《法言·问神》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明代唐顺之亦说:字,亦诗也。

艺术是对天道万物的诠释与归类,诗书画本就同源,是用不同形式把事物、情感表达出自我的认知。

今天,五名小子相聚,用行动展示对书法的热爱,对家乡的祝福,对美的诠释。远航路上,我们才刚刚启程,祈愿夷安大地给予我们息壤的魔力,在生长红高粱的厚土上,再成长出一片笔墨丛林。

 

 

 

“同龄心画——夷安五子书法精品展”开幕式现场

 

 


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


 

 

市文联主席张家骥主持开幕仪式



 

 


官庄小学校长徐亮介绍基地建设情况



 

 

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廷峰致辞



 



 

市人大副主任宫德胜与著名书法家张其凤为基地揭牌

 

 

 



前排为“夷安五子”(从右至左为王锡、葛光鹏、李强、齐斌、赵福堂)


 



夷安五子代表、高密书法院院长李强介绍展览情况


 



著名书法家张其凤先生致辞


 



副市长翟敏讲话

 

 

 


 

与 书 法 共 风 雅

                                   ——高培丽

 

一直以为书法是需要门槛的,且这个门槛高置于“格调”的金字塔上方,“风雅”是一个台阶,“正气”是一个台阶,“高贵”是一个台阶,“胸怀”还是一个台阶。一步一步踏上去,如佛家的秉戒修行,抖落了满身俗世尘埃,只捧一腔赤子情怀,奔赴书法之高美。

置身于精神之巅,格调高了,庙堂华屋荡清风,茅舍草庵沁兰香,天人合一的意境浑然自成,哪里还要凡夫俗子的刻意营造呢。

研墨,墨如流云凝烟雨,砚润殷殷已着意;运笔,笔似游龙挟闪电,纸背滚滚闻惊雷。这是书法的境界,也是书法的魅力。因其辽远高阔,所以人向往之。君不见,贩夫走卒达官贵人皆蜂拥而至,千方百计寻了那壁立的天阶,仰望书法净界里的风雅与高贵。可人生有那么多的纷扰羁绊,望着,追着,不知不觉间,便零落了精气神,散淡了意志力,自然也就摘不出俗身,去攀登那壁立天梯了。偶尔雅一次,贵一回,却怎奈红尘濡染,终是叶公好龙,只作壁上观者众。所以能持久者,已为雅士,能登高致远者,更是寥若星辰。

但总有人不辞辛苦,登临峰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张旭书效公孙大娘剑法,皆为后人之典范。可见,当一个人站在高处时,闪烁便成为一种使命。

近几年,高密书法得益于一颗大星持之以恒的闪烁,书风日正,异军突起。在这片繁茂的星空里,夷安五子的光芒尤为夺目。于是,闪烁,传承亦成为他们心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锡、葛光鹏、李强、齐斌、赵福堂,五子同龄同愿,集多年之功,手书心画,夏庄镇官庄小学的一场书法大展,引全城书法爱好者纷至沓来。抛却一切俗事,云集于此,只为品一场高水平的书法盛宴。因爱驻足,鉴之,赏之,习之,有雅趣携正气,有高贵盈胸怀,书写便飞扬起浩荡之气,凝聚成精神之魂,以宁静致远的姿态,或铿锵有声,或汪洋恣肆……这一刻,附庸风雅也好,笃意尚书也罢,胸中一定是澎湃着书法精神与书法意象的。

一位须发斑白的儒雅老者颌首称许,目光灼灼;一群在校的孩子屏息敛气,以手临帖;梦,在一点一横中开启;梦,也在一撇一捺里圆满。这是夷安五子的闪烁,成就了五位同龄“小子”的书法人生,也开启并圆满着孩子和前辈的书法梦想。

“风雅”是一个台阶,“正气”是一个台阶,“高贵”是一个台阶,“胸怀”也是一个台阶。热爱书法,不妨从“附庸”开始,一步一步地攀登,一步一步地坚持,造化总是不偏不倚,书法之花有此格调高致的濡养,风雅高贵处,自会有奇花绽放。

中国面孔,有书法容颜;夷安书法,有五子之光。

愿“夷安五子”的书法之路越走越宽广!

 


书法展厅观者如潮

 



展厅一角

 




中书协理事、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先生参观展览作品

 

 



 

“ 夷 安 五 子 ” 简 介

 

“夷安五子”指1970年出生于高密已经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五位青年书家,他们出生在高密、成长在高密、工作在高密、生活在高密;他们志趣相投,各有所长,自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在工作生活之余临池不辍,持之以恒,都有外出进修经历,师从名家;他们多年来一直活跃于当代书坛,并都在书法上有所建树;愿意做一个书法文化的传承者和普及书法文化的先行者。

这五个人分别是:王锡、葛光蓬、李强、齐斌、赵福堂。

 

王锡:生于1970年1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密市书协副主席。




 




葛光鹏:生于1970年5月,90年代进修于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佛教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万印楼印社理事,高密市书协副主席。




 




 

李  强:生于197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届书法研究生。书法师从张其凤、刘文化、王岳川诸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大海棠学社社员,潍坊市画廊协会理事,高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高密书法院院长。

 

 

 
















 

齐  斌:生于1970年6月,多次参加中国书协的短训班和导师工作室的学习,现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首届创作课题研讨班进修。师承于著名书法家刘洪洋、王金泉、刘文华诸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赵福堂:生于1970年8月,先后进修于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书协李双阳导师工作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海棠学社核心社员,苏州南吴门书社执事,高密市书协副主席。




 

 




 

 

 

《同龄心画——夷安五子书法精品展作品集》序  

       ———为夷安五子”书法展而作

 

时下,高密习书之风甚浓,80余万人口的县级市,中国书协会员就有二十多名,被称为夷安五子的王锡、葛光鹏、李强、齐斌、赵福堂,则是其中的翘楚。此五人皆为1970年出生,生长于高密、工作于高密、生活于高密,他们扎根民间灵性深厚的土地,恪守平凡生活,敬畏传统艺术,不受时下浮躁之风鼓动,埋头追求书法艺术真知,自费去最高学府拜师学艺,这是搞艺术者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同为“70人”,有幸与他们结缘于高密,真为这些求真务实,执着追求的同龄人感到欣慰与骄傲。

书法,是一门用线条表现世界审美的艺术形式,所谓气象万千、满纸云烟,或如堕石、或如蝉翼,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表述的都是功夫与审美再现。万物一理,艺术亦是悟道。孙过庭在《书谱》里提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三个阶段是书法水平由低到高的过程,也是书法家人格修养逐步走向圆满大成的过程。修艺如修行,是个体生命自觉融入自然法则,融入千万年来社会生活对自然的适应而沉积的文化成就与审美的过程。用一条线表现世界,大道至简,而越简却是越不易,冗繁除尽留清秀,平淡之中见本色的功夫,使多少追求者耗尽一生也不能把握,看历代书法家在艺术上的造诣,多少天资悟性与先天机遇,造化不足者穷尽一生磨损在追求险境的路上。好在,艺术的魅力亦在于永无止境……

受嘱为五位年轻的书家作序,联想到工作的繁忙与个人的自我修养,不禁触发与康德一样的感叹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江水三千,独取一瓢饮”。此语不只适用于生活的浩大、欲求的无尽,也适用于艺术。在无穷尽中找到脚下的位置,为自己立法,笃信、诚挚、前行,使生命更圆融。引一句广告语:风景不在终点,而在旅途。

   

                                                                徐方吉

                                       (注:作者是中共高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