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个性如何教?

 阳光满城6536 2016-04-25


我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工作。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发现学生们个性分明:有的善于表现自己,有的习惯于沉默,有的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的老老实实服从别人的管理……一段时间后,在学校、班级各项规则制度的约束下,学生的共性明显增强,而个性逐渐减弱,也就是出现我们常说的那种现象:孩子们听话了,有规矩了。只是,学生个性的受压抑,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怎样在引导学生遵守相关规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呢?

——山东省潍坊文华国际学校  钟玉老师

 

几个女生,穿着时尚流行的服装,梳着前卫怪异的发型,用着款式新颖的手机,在校园里成为风景。当老师制止时,她们说,这是个性,是她们的权利。老师无奈,只得和家长联系寻求配合与帮助。

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到海滩上游玩,只见他们支起一个帐篷,然后在帐篷上用彩笔写上三个字“求包养”。海滩管理员前来询问,他们自称是学生,这样做纯粹是为了好玩,显示自己“有个性”。在管理员的劝阻下,两人终于收起帐篷回家。

面对学生的这种表现,很多老师都会很恼火。很多人认为这是学生的一种个性膨胀,是需要抑制和打击的。然而如果因此便重新拾起高压管理的武器,那就不仅是固步自封了,更是一种倒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精神特征,而并非哗众取宠的肤浅表演。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很容易将颠覆规则理解为个性,事实上,每个人都经历过荒唐无知的少年岁月,都会为曾经犯下的愚蠢错误而后悔。教育者不必为学生的一时表现所困扰,而应当理性冷静地关注隐藏在其后的心理倾向。

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那几个女生还会梳怪异的发型吗?那两个男生还会在公共场合吆喝着“包养我”吗?只怕他们自己也会感到羞愧。当他们自己为人父母之后,他们也一定会和当年教他门的老师们有着大致差不离的价值判断。

我们思考教育的本源,就会发现,教育的目的并非管理,并非让学生循规蹈矩,鸦雀无声,老老实实,不犯错误,尽管这是许多老师喜欢并希望看到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完成自我实现。更准确地说,是让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与发展。如果我们理解了个体的自我实现重于一切,我们就应当重新审视我们所制定的规则约束,并且作出合理的修正。

我很欣赏这样一位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他每学期都会带着学生外出游学。所谓游学,即在旅游中学习。课文学到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他必要带着学生去绍兴参观鲁迅故居,在咸亨酒店全班同学吟诵古诗惹得一种茶客引颈旁观;有一个单元讲到中国园林,离上海不远的苏州变成了他的下一个考察目标,在身临其境的徜徉中学生感受到了苏州园林文化的魅力;更令人叫绝的是,在毕业旅行中,他带着学生登上长城,大家集体高唱《长城谣》,他指挥兼领唱,全班同学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我喜欢这样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与那种因为害怕麻烦出事而杜绝一切外出活动的相比,这位语文老师的教育是多么地鲜活而富有生命力啊。相信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个性一定得到彰显。

从钟玉老师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两点担忧:首先,如何很好地管理班级,使其处于可控状态;其次,在此前提下,如何不让学生的个性发展被“误伤”。

我有六点建议:

一,守住底线。对学生的约束和限制不必很多,守住底线即可。告诉学生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一定受到惩罚。制度与规则存在的价值不在于约束,而在于保障每个人有发展自己个性的自由。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妨害到了他人,那么,规则必须制止这样的行为。以此来审视各类校规、班规,必将使这些规章制度大大简化。也许,八条、十条底线即可。当底线一经制定,那是捍卫到底。

二,评价多元。有一句老话,叫做: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此言善哉。如果永远都是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好坏,那么,学生个性永远得不到张扬。我认识的一位班主任在班级里评奖,奖项设置个性十足,有最受女(男)生欢迎的男(女)生奖、最富爱心奖、超级学霸奖、最佳才艺奖、最佳运动奖、最有活力奖……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公布评选结果,并且让学生的家长给孩子颁奖,这是多好的个性激励啊!

三,创设舞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的任务就是搭台,让学生唱戏。这样的台就是“活动”,各种不同的活动。上周我们学校举行运动会,一个12岁的六年级男生名动“江湖”。原来运动会中有一个项目叫做一分钟定点三分投篮,类似于职业篮球联赛全明星比赛的三分大赛。本校的纪录是7个。一帮平时经常打球的高中男生相继登场,最好的同学投中6个。这时,一个平时从来没看到他打球的六年级男生出场了,小家伙不显山,不露水,一出手竟然投中12个!惊得那帮大男孩目瞪口呆。从此校园篮球江湖中流传一个传说。当学校里有足够多的活动,各种兴趣特长和性格特点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的舞台,学生的个性何愁得不到发展?

四,宽松氛围。在压抑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自然得不到释放,只有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展现真实的自我。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坚持一个原则: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来讲解,无论对错,都肯定其表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我的课上就表现得非常放松,即便到了初三,学生课堂讨论依然十分积极踊跃,许多人都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涌现出几个“讲题高手”,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甚至还相互开一些玩笑,课堂气氛至为活跃,只要不过分,我一般都一笑置之。有人曾经总结过营造宽松和谐班级氛围的“四词诀”——宽容、尊重、沟通、欣赏。只要遵循这四个原则,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定会找到温暖舒适的土壤。

五,答案开放。传统应试教育的一大著名弊端就是答案标准化。标准答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害,对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更有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否可以摒弃答案唯一的念头,肯定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并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思考、探究。有一次我听一位生物教师的公开课,课后她主动来与我交流,这节课上得不太好,她来征求我的意见。我问她,你信奉达尔文的进化论吗?她说信的。我说西方有很多人不信你知道吗?他们宁愿相信上帝的存在。她点点头说知道。我接着问,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怀疑自然选择的学说?她很茫然。我接着问,你了解中医吗?她点点头,说她父母就从事与中医有关的工作。我接着问,你相信中医的理论吗?她点点头。我问,你知道在西方许多国家中医是被禁止的吗?她点点头,说中医被认为是伪科学。我说,你现在看到了,自然界,生物圈有那么多的困惑,即便学术界都在为此而争论,你怎么能把灌输知识作为你的教学目标呢?你应该激起学生对这世界的好奇,即便他的结论是错的,只要他能自圆其说,都是值得鼓励的。希望下次能听到你上出这样的课。她很振奋,说下次一定要开一节这样的课。

    六,展示自我。说来说去,如果教师自己是一个个性不鲜明的人,怎能指望他带出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教师的真性情,其实是最好的个性催化剂。看看那些受到学生热捧的教师,纪连海,袁腾飞,哪一个不是个性十足?这样的教师,才会永远鲜活地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