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第一招:寻找线条 线条是摄影构图中随处可见,合理运用图片中的线条可以使画面更具美感 1、直线 直线比较规整、严谨。常用于表现建筑的高大、景物的纵深。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 2、弧线 弧线即有直线的规整、对称,又具曲线的柔美,是一种刚柔并剂的线条。 3、曲线 曲线极具柔美,题材极为广泛,表现山路,曲径通幽。表现河流,蜿蜒曲折。表现山峦,跌宕起伏…… 4、折线 折线是多条直线的组合,常有出人意料的表现效果。 5、不规则线条 看似不规则、散乱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却能达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效果。 6、线条的配合使用 更为常见的是多种线条组合式构图,对比强烈,形成视觉冲击。 (1)折线与弧线的配合 (2)直线与曲线的配合 (3)直线与弧线的配合 (4)同种线条的交错 7、线条的重复与打破重复 (1)重复的线条能形成一种节奏和韵律,但要注意线条的变化,单一的音符是令人烦躁的,变化的音符才能构成优美的音乐。 (2)在重复的线条中掺入元素,如同打破重复的节奏,使人为之一振。 摄影构图第二招:对比法 对比是摄影构图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生活中,强烈反差的作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练就“摄眼”的第一步,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对比进行构图。 1、虚与实 虚与实的对比是一种常用对比法,通过“虚”来突出“实”。
巧用“虚”的阴影与“实”的建筑形成对比,会让观者在作品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2、疏与密
3、刚与柔
4、冷与暖 生活中,冷与暖是指温度不同,在人们的印象中,红、粉、橙这些颜色给人以火热、温暖的感觉,而蓝、紫、青这些颜色给人以冰冷的感觉。
5、动与静
6、明与暗
7、大与小
8、左与右
9、时尚与落后
10、热闹与凄凉
摄影构图第三招: 对摄影构图观念大解放比法 1、绘画中的留白 概念解释: 国画中的留白是一种构图艺术,在图中某些地方需要留出空白,不能用颜色填满整张图,以此增加图画整体的美观和意境。在摄影中,将国画中的留白的概念引入,同样适用。但这种留白的概念在摄影中其实相当于“做减法”。因为摄影艺术在意境中与绘画是共通的。不能老是把画面堆砌得满满的,留下一些空白,留下一些联想,这也是摄影中追求意境的一种有效的手法。 优缺点分析: 我们在拍摄风景时,时常会留有很多空白,而并非将所有景物都框在取景框里。留出的空白不仅让画面显得大气,而且更让画面具有感染力和联想力。 在拍摄时,要把握好主体对象的位置。因内容少,空间大,主体的位置就显得举足轻重。放得不理想,就会影响整张画面的效果。 2、意境(言外之意与言内之意) 在绘画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绘画时常使用简单的视觉形象来象征一种寓意和心情。而这种意境的使用,在摄影中也非常适用。特别是在东方,传统的东方文化一直以含蓄为特征,寄情于景。所以在摄影中,很多摄影爱好者也喜爱寄情于照片中。 一支梅花横挑画面,寓意纯洁,又显孤芳自赏。
3、从完整性构图到非完整性构图 过去,人们都习惯在画面上把一切东西都表现出来,追求完整。被拍摄事物要尽可能清楚,面面俱到。所以传统的摄影尤其是人物摄影,基本上都是:被摄者的发型、五官、饰物、着装一览无余;在构图上多数都是拍摄人物完整的正面或者3/4 的侧面。不过,这种完整性构图时常被打破,大量有个性的不完整构图作品的出现,使我们突然发现不完整构图的影像更具有魅力,完整构图并非是不容破坏的定律,传统观念需要转变。 TIPS:这种半张脸的构图方法还应用于以下的条件:被摄对象是斜视或者一只眼睛是盲的。这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解决之道。 不完整构图之优势一——“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在摄影中其实就是通过取景来进行取舍。此画面中的男士,其实整体的画面效果并非最理想,但进行不完整构图时,他那原本比较平淡的肖相,突然产生巨大的魅力。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被摄者的面庞,选择你认为最能表达她/他的精神的那一侧来拍摄,这就是“扬长避短”。 不完整构图之优势二——实现对观者的“心理号召” 一张摄影作品,若是某个部分突然消失,必然会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召唤。我们会千万百计地凭借经验去补充那些缺欠的部分,根据部分去猜测整体。此图中的女性左半边脸的缺失,并没有破坏画面,相反它的不完整,正好唤醒人们的视觉记忆和想象力。 不完整构图优势之三——选择重点 拍一张照片如同写一篇文章,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观点独到。这样的文章不仅能吸引读者,还能引起思考和共鸣,如果是“流水账”只会让人觉得乏味。所以,拍照需要进行取舍。将自己最想要表现的部分提炼、拍摄,将另一半不需要的部分剔除,这些就能取得一幅更具有个性,更加夺人眼球、与众不同的影像。 此图中舞蹈演员的拍摄采用了非完整性构图,目的是突出演员的双眼,来强调她的精神世界。若是不通过蓝丝巾的遮挡,那么人物的眼睛将不再成为主体,而重点将移位。 不完整构图优势之四——将形象引到画面以外 不完整构图同时还能显示出一种开放性,它将形象引伸到画面以外,它迫使我们从画面走向更广阔的想象世界甚至现实生活,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的封闭世界已经被打破。 经验总结: 不完整构图的召唤性满足了我们辐射想象的心理需求,它的挑战性又满足了我们寻求视觉的心理需求。因此这样的艺术作品,往往会产生更良久的艺术魅力。 4、构图大解放——从封闭式构图到开放式构图的转变 摄影表现方式的进步,以及观众对画面审美思维的转变,使得摄影构图方式不再局限于封闭式构图,人们对画面的审美思维逐渐向开放式思维转变。封闭式构图造成的“画幅局限”也由于开放式构图,得以突破,这对摄影构图学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 概念提示 开放式构图在安排画面上的形象元素时,着重于向画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在表现形式上,常常是画面上的人物视线和行为以及他们的落点都在画面之外,这就暗示了他们与画面外的某些事物有着呼应和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因素,才导致人们对画面的联想和想象。 杜瓦诺——巴黎,1957 开放式构图的特点: 1.均衡与严谨不再成为画面的主导,而原来画面内的形像元素也不再要求完整,那些有意排斥更能完整地说明画面的表达可以被提倡,观众透过那些不确定因素,来获得更大的想像空间。 2.有意使画面的四个角中的内容都变得不完整,尤其是部分近景、特写,都对其进行大胆切割,被裁掉部分就自然成为悬念。 3.画面的构图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似乎是随时随地没有准备的一次快门,画面上会显得杂乱无章,但具有现场的真实感。对于这样随意性很大的画面,观众对画面中呈现的内容会产生信任感,虽然不精美但更真实,所以开放式构图适合于表现动作、情节、生活场景为主题村内容,尤其在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中更能发挥其长处。 封闭式构图的摄影作品要有完整性、均衡性,而且所表现的内容只限于画面之内。 布列松——巴黎,1969 开放式构图之适用摄影体裁 开放式构图与封闭式构图相反,在画面中并非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而是某些元素或者是被切割掉一部分,也或者有完整的形象,但其运动状态或某种指向有向画外发展的趋势,让人产生对画外的联想,也就是说画里画外发生了某种微妙的联系,人们看到的不止是作品方寸大小的画面,而是在头脑中产生了更大更广的画面。可以这么说,封闭式构图注重的是画内的完整表达,而开放式构图则是在画内增添了无形的画外信息。这种构图观念很适合用于人文纪实类的题材中,或者一些带有故事情节和现场感的生活小品等。因为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拍摄的思维可以放得更开更广,这是一种打破常规打破均衡的构图方式,往往可以得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布列松——东德,柏林墙,1962 TIPS: 5、构图大解放——用光来摄影 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问到这个问题时,似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用光的技术,在我们很多的摄影教材中,绝大部分涉及的也就是如何获得准确的曝光量这样技术性的问题。实际上,我这里要强调的是,运用光线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手段,如何来构图画面,使画面获得在普通视觉下难以获得的一种画面。这种画面往往也只有通过镜头才能表现出来。 用光来突出重点是摄影构图学中的重点:人们的视觉生理注定人们永远会首先关注到画面中的最亮区域。 暗影里有什么?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大踏步闯入亮处?我们不知道。你可以给这幅照片作出多种解释,或许它只是人类生存状况的一种写照。生活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当中有些人只作为观察者,而有些人却勇往直前。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看取景器,就要先看光线,观察光线的效果和体验光线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光来突出重点内容,也可以通过光影,直接表现艺术感。光在摄影中,可以是要表现的主体,也可以是辅助内容,更是艺术画面必不可少的元素。
光是摄影中的主题内容,亦是摄影构图学的主体n有一种摄影,直接就是用光作画。其实就是将相机设置成慢门,用长时间曝光,来表现光留下的轨迹。此时,光在画面中所形成的形体(曲线)就是画面的主体内容,而如何创造光的曲线,成为摄影的重点。
一般来说,选择合适角度,利用光的透射,以点测光来确定曝光值。光线的方向决定了画面的“表现”,它决定了高光和阴影的分布。 例图中的两幅作品,摄影师用点测光的方式决定曝光。虽然牺牲了画面暗部的细节,却巧妙地将观看者的目光集中到窗户和窗下墙壁上的投影上,而这正是本作品的主题所在。另外由于摄影师用点测光方式决定曝光,使窗户和投影的曝光非常准确,层次分明,而光线在墙上的投影也曾加了作品了立体感。 本作品中,摄影师用长焦镜头拍摄羊群,虽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羊的神态,但画面却比较平淡并且略显杂乱。 同样是拍摄羊群的作品。这里,摄影师改用广角镜头拍摄,将羊群在阳光下投在道路上的影子纳入画面,使画面顿时生动起来。拉长的影子使画面有了空间感,而且由于广角的运用,朝镜头方向发散分布的影子也从视觉上加强了羊群中羊的数目让人觉得羊很多。另外影子也强调了羊群的方向性,使画面富有动感。可见将光影融入画面,作为画面的因素,会取得意向不到的效果。 点测光:(Spot metering )拍摄光影时,较为理想的测光模式为点测光。 点测光的测光范围是取景器画面中央占整个画面约2%~3% 的面积。点测光基本上不受测光区域外其他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点测光对被摄体或背景的各个区域进行检测。 点测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 摄影师用点测光的方式拍摄了这幅作品,使亮部的墙面细节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而四周的暗部由于曝光不足形成了很浓的阴影。摄影师巧妙地运用这些阴影进行框架式构图,把观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画面的主题上。 和前面一幅作品一样,摄影师用点测光拍摄了这张照片,两道阴影中的倾斜的古老木门,使画面意味深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