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曲《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杨荫浏

 yjdhyrg 2016-04-25

在现存的古曲中,有两曲的最初出现,可能是在东汉末年以前。它们经过了一千七百多年,传到如今,虽然已经经过了历来琴家不少的加工和改编,但推其原始版本的出现时期,则仍可以列为这一时期的作品。这两曲是《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不知何人所作,在汉末已经出现(应璩(190-252)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傅玄《琴赋》:“马融(79-166)谭思于《止息》。”)。从现存的琴曲看,其内容是描写公元前第四世纪时聂政为父报仇,刺死韩王的故事。这故事见于汉蔡邕(133-192)所著专讲有关琴曲故事的《琴操》。大意如此: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误了限期,为韩王所杀。聂政为了报仇,花了十年功夫,学成卓越的琴艺术,借此得到了韩王的注意。韩王召聂政进宫弹琴。聂政乘韩王静心听琴的时候,从琴腹中抽出了他预先藏好的刀子,一下子把韩王刺死。


汉武梁祠石刻画像《聂政刺韩王》


若这是一个“将古比今”,借题发挥的作品的话,则可能与反抗秦始皇的虐政有关。在汉代的石刻中间,也有关于这一故事的图画。参看汉武梁祠石刻画像《聂政刺韩王》。关于汉代人弹古琴,参看绵阳汉代抚琴俑。

绵阳汉代抚琴俑


这曲的古琴乐谱见于1425年刊行《神奇秘谱》本。


《胡笳十八拍》是约在公元208年左右,蔡文姬(约生于公元177年)参考了胡笳的声音而写的琴曲。内容和公元208年以前蔡文姬自己的遭遇有关。蔡文姬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是蔡邕的女儿。在汉末大乱中间。她在匈奴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约在公元208年,她父亲的朋友曹操派人把她从匈奴赎了回来。《胡笳十八拍》是作于她回来的路上或回来之后。此曲原来是否有歌词,现存的《胡笳十八拍》歌词(此歌词见于《乐府诗集》卷六十九)是否真是出于蔡文姬之手,目前都还是不能肯定的问题。但我们参考这首歌词,藉以推测这一琴曲所可能涉及的思想内容,还是可以有所帮助的。这首歌词用蔡文姬的语气,先是叙述自己如何不幸而处于乱世,为别的民族所虏获,她如何思念家乡,如何不习惯于匈奴地区的生活;后来讲到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她如何疼爱他们;在有回来的希望的时候,她如何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舍不得离开她所爱的孩子;更后来又讲到她回来之后,如何思念他们,如何在梦中见到他们,对他们的思念,如何又成了她新而漫长的一种怨恨;后来,她说明了她如何把胡笳的声调翻进了古琴曲调,以表达那宇宙所容不了的浩大的怨气。


在内容上,这曲体现了不同民族间母子的感情;在艺术形式上,这曲体现了匈奴族游牧生活中所用管乐器胡笳和汉族古典弹弦乐器古琴,用两种乐器和与之相关的乐曲表达形式的极不寻常的结合。在我们各民族音乐文化多方面的长期交流中间,在我们各民族在中国土地上共同建立我们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间,这是一个既具体生动而又优秀突出的例子。


琴曲《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有在少数民族中长期的生活实践;除了和少数民族有着夫妻和母子的爱情关系之外,她又是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爱好者与加工推荐者。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通过这样一位既有生活体验又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女性作者,在具体的作品中融合为一体。这一突出的经验,在古琴音乐中,是特别值得重视的。


摘自杨荫浏先生著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

吉善居琴馆


古琴研习 书画鉴赏 琴书会友 传统文化沙龙公益活动


如果您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