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交车与美国哲学

 梦影红楼 2020-06-15

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于美国公交车内经常有年纪很大的老人,下车的时候,他们会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慢慢地拿起自己的手包或购物袋,慢慢地走到车门前……年轻人两三步几秒钟的事情,他们要花半分钟甚至一分钟,即使这样,司机也会好整以暇地等待,绝对不会不耐烦地催促甚至恶言以对。当然,一般人看到这里,必然预期我要对国内国外的服务大发感慨。然而不,我只是在琢磨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他们的居民少,居民少就很少堵车,很少堵车那么司机多等一小会儿也就没什么。其二坐这个线路的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居民,抬头不见低头见,司机为了“睦邻友好”也得这么悠游礼让。即使如此,依然还要着重赞美司机的耐心和礼貌,这也正是我在一辆长途客车上和邻座的一位医学教授这么表示的。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医学教授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他认为:“你觉得这些司机的礼貌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的。因为假如一个老人在公交车上摔伤的话,相关司机要负责这个老人的医疗费。你知道,美国的医疗费是贵得吓人的,所以司机当然得耐心地等他们慢慢来了。”哦,我学到了,原来温暖的服务背后,是制度的保障。

然而,在纽约,和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姐姐谈话的时候,偶尔谈起了中美两国不同的哲学。这位姐姐说:“中国主张性本善,因此强调道德自律。美国主张人生来是自私的,但是放任这种自私就会使大家受害,因此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来监督,以便在人人自私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大多数人的权益和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

虽然姐姐不是专门有所针对,但我觉得以此来说明美国“公交车现象”倒很贴切。原来完善的制度背后,是对人性深刻的洞见。因为体察到人性的渺小和自私处,故而用制度来监督和制约,而在制度的长期规范下,礼让成了一种自然而然。我们今后再看到外国人在其它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礼貌和自制,除了感叹本国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的同时,是否也该更深入地思索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