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从这四个方面帮助孩子最有效,你做到了吗?

 海明心理咨询 2016-04-25

 

 
 
 

每位家长都会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可是有时候帮助他们却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下面为你揭晓答案。

 
 

1

 

习惯培养

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的时候,就要把孩子的坐姿调整好,坐的规规矩矩。其次,孩子的写字必须督促到位,至少要工整。而到了初中,则引导孩子的做题规范性。孩子的做题思路、大脑里的思维层次是体现在做题的痕迹上的。看孩子细不细心,看他打的草稿是不是也很工整就知道了。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当堂“懂”和“完”的能力,当日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当日就要切实地掌握。“学了”和“学懂”的差别很大。

 

时间规划和时间管理习惯的养成,在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时间感,比如吃饭,就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看动画片,就半个小时。让孩子对时间有简单、直观的感知和规划。

小时候,我们都是一点点对孩子让步让出来的,孩子说看动画片,想多看半小时,我们说好,后面就愈加迁就孩子了。

 

阅读习惯的养成,培养习惯的过程如下:先是高标准要求孩子做,强制要求几个月到半年,犹如“条件反射”。孩子性格还定型的时候,一开始都是学习家里人的样子的,所以为孩子创造一个爱阅读的家庭氛围也是培养习惯的重要途径。

2

 

能力和积累

专注力,有意识地训练很重要,比如棋类的训练,有些孩子上课会走神,可以通过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渐进的方式,培养孩子专注于一件事即可。比如孩子练习芭蕾,眼睛就看自己的手,耳朵就只听老师讲,注意力只集中在一个点。

 

思维力,则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如果孩子不问,可以家长多反过来问孩子。这点影响孩子的外语阅读能力、物理和数学的综合体。

思辨力,就话题敞开讨论,鼓励孩子多发表观点,在孩子发表观点的时候,其实孩子也在筛选、甄别话题相关的观点,并且把他认同的观念组织在一起,表达出来,在孩子表达观点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他渐渐塑造自己价值观的过程。

 

阅读力,小时候的睡前半小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书,多和孩子讨论。到初中、高中,可以是饭后半小时,和孩子交流讨论学习问题、学校话题、时事等。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收集、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

 

学习特点

通过观察和引导,培养出真正符合孩子的个性化学习方法。

 

孩子学习分“自觉学习”和“被动学习“,有些孩子对知识点吸收快,同时也可能忘的快;和吸收慢,但是不忘差别还是不同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学习有”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的区别,又或者三者兼有之。

 

怎么发现孩子的个性学习方法呢,我们可以看孩子的听课笔记、错题本、积累本,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比如说,有些孩子写笔记,都是照抄老师讲的,一字不漏,这就是典型的“视觉型”学习。

挖掘孩子优势,兴趣、能力、能力点。

 

美国哈弗大学教育研究院提出了一个多元智能理论,即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强项有利于强化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强项,是一种扬长补短的培养方法也是增强孩子自信的一种手段。

       

在同孩子交流的时候,可以不断试探,找出孩子的兴趣点、能力点。两个人话不投机,可能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根本不同,一个感性、一个理性。

 

只要有长处,就鼓励孩子,多表扬他,不一定是学习方面。怎么激励孩子?首先是我们要无条件的百分百的信任自己孩子,同时给孩子设定一些比孩子目前能力要高一点的目标。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多从因的层面表扬他、肯定他,肯定他就是给他正反馈。

 

 同时“怎么又考考差了“、”怎么考的又比谁谁谁低了“,虽然是家长的无心之言,却可以透漏出家长自己的教育理念。

4

 

创造环境

家庭氛围:家里安静,父母爱学习。

   

升学选择:选择学风好、学伴好的学校。

       

同伴:引导孩子谨慎交友,保持同学朋友间良性的追赶和勉励。

       

老师:孩子跟自己喜爱的老师,学的也会越好。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对老师的认可程度,让孩子更立体的了解老师,从而喜欢他的老师。

 

每个成功家长,教育的方法都不同,但以身作则,行为落地,长期坚持却是他们的共性。家庭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工夫在诗外,润物细无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