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垓下歌罢掉头南:司马迁用文学手法写项羽与虞姬之死

 老骥瘦马 2016-04-25

易中天解读汉代风云人物时,从刘邦与项羽对比中,认为项羽这个人就是显得太过儿女情长了。他说:“在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当项羽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居然无心作战,就坐在自己的军账中,也不再考虑接下来的战争该如何进行,就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他的乌骓马,他的虞姬,该怎么办?于是他在帐篷里点起火把,设下酒宴,又把虞姬请出来,自己拔剑起舞,咏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么意思呢?说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办啊?项羽唱着唱着流下眼泪,随从们都不敢抬头看,不敢仰视。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战争,不是事业,是宝马和美人,确实是太儿女情长了。项羽的这个性格博得了后世无限的同情,项羽这个人实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当时的女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会发出‘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话了。”(见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

好像项羽失败与虞姬有关似的。虞姬的存在惹得项羽不思再战,缠绵悱恻。

历史能象易中天先生这样解读吗?如果这样,历史就会失去魅力。

中国的历史著作都是亦文亦史。王蒙先生在一次讲座中说,“当历史进入了文学,文学就有了自己的分量,自己的境界;当文学进入了历史,历史就特别动人与感人”。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史记》既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伟大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称之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他用文学的手法将项羽之死的历史写得生动、写得惊心、写得慷慨、写得虽败犹荣、写得虽死犹生。

“四面楚歌”“英雄悲歌”“慷慨诀别”“溃围南出”“迷途大泽”“东城快战”“乌江拒渡”“头颅赠故”,这一系列情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酣畅淋漓的将项羽悲剧命运发展过程不断推向高度。项羽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最后得到了完善、丰满起来、生动起来,从而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也是历史形象。

敌军围困万千重,黑夜里四面想起低沉幽怨的楚歌声,这给项羽带来了极大的悲情,带来了生的压力。也许在这个时候,项羽就有了慷慨赴死之心。他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对自己的能力充满着强烈的自信,但形势的不乐观,对保护不了自己的所爱感到无奈,英雄末路,该如何抉择?然而又是那样义无返顾,“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垓下歌罢掉头南,展现出的是英雄本色,壮怀激烈,是勇敢,是豪气。司马迁是伟大的文学家,对历史事件处理独具匠心。他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写出项羽如何处置虞姬,虞姬又是如何自处,事实上在这里任何结果的书写,比如虞姬的被敌人杀与被项羽杀,都降低项羽的悲剧力量。而是两人相互悲歌,生离死别。一个并不缠绵,一个再上战场,他们是志同道合,他们是一对英雄儿女。这里对虞姬人物交代的“神来之笔”,升华了历史上项羽的精神与思想情感。也为后人再创作虞姬提供了想象空间。

虞姬这个人物形象也应该是很厚实的。后人从《史记》仅有的文字空间中重新塑造了这个人物,想象这个人物,歌咏这个人物,形成了厚实的虞姬文化。

她应有与项羽共同的“灭秦”志向,在灭秦兴楚这个道路上,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所以她对项羽的贡献不仅仅是女色,不仅仅是歌舞的感官慰藉,他们还有共同精神内容。“散楚歌残霸业空,虞兮无计朝江东,”在项羽事业失败的一刹那,虞姬感受到的似乎不是她生命依靠的缺失,她感到的应该是她为之奋斗的兴楚志向付之东流了,是那么无奈!“可怜愁染荒原草,犹带当年剑血红”,这是明代叶志淑的《虞姬墓》诗,似乎最为理解虞姬情感志向的。

她应尚武,英姿飒爽,伴随项羽征战,不需要项羽的庇护。如果只是一般的歌舞伎怎能随项羽征战在军中左右?

她是项羽的精神,不仅是美的激发项羽昂扬斗志,美的抚慰项羽疲惫身心,应是与项羽灵与肉的结合,在项羽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危机关头,项羽想的是如何处置她,如若不占有重要地位,项羽何以如此?对一般女人,军情紧急,项羽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她肯定了项羽,并以自己的行动维护了项羽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的形象。“天将烈女配英雄,意气相投见始终。”“千夫辟易楚重瞳,仁敬居然百战中。博得美人心肯死,项王此处是英雄”。(清吴伟业)

虞姬加重了项羽的悲剧氛围,使项羽接下来的行为慷慨悲歌,潇洒无比。

“迷途大泽”,如同“四面楚歌”,是继续强化项羽的悲情气氛。“屋漏偏逢连天雨”,厄运接着一个厄运。

如果说,“英雄悲歌”“慷慨诀别”展现的是项羽英雄之气,那么“东城快战”,则展现的是项羽英雄之骨。

接下来的“乌江拒渡”展现的是项羽英雄之气节。

这为后来历代中国人而欣赏。唐胡曾诗云:“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最为代表的是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战马赠长者”“头颅赠故人”展现出的是项羽英雄之义。

项羽乃对乌江亭长说,我知道你老人家岁数大了,我骑这匹马已经五年了,日行千里,所当无敌,有了很深的感情,不忍杀之,赠送给你老人家吧!

带着十余处伤痕看到了汉骑司马吕马童:“哦,那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不好意思了,面对昔日的“领导”、长官,以手挡面,对同来的王翳说,“这就是项王也!”,项羽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今天成全你吧!”乃自刎而死。

这是何等的英雄之举啊!豪气、骨气、义气、气节在这最后的时刻里全部展现出来了。这是文学的力量与作用,从而使这一人物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刘邦十年帝,项羽千载王。刘邦政治军事上赢了,赢得十年帝王,但项羽却赢得了千载赞誉的精神。

虞姬使项羽成为有血有肉的千古不朽的感人形象。

——选自《项羽十论》 北京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请朋友转发并关注“文化经济新视界”查看更多精彩文章。长按下图,点图击“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即可。

欢迎朋友为“文化经济新视界”写文章。

信箱:chinamfp@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