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题作文“那束美丽的阳光”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16-04-25
【模拟金题】
中国论文网 http://www./9/view-5351141.htm
  请以“那束美丽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选材新颖。②立意自定,虚实结合。③文体不限,抒写真情。④字数在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思路导引】
  一、认真审题,挖掘“阳光”的比喻义。阳光可以来自大自然,来自历史,也可以来自人的内心世界;阳光的作用,可以是唤醒大地、记录真理,也可以是温暖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挖掘“阳光”的比喻义,即面对苦难的精神之光,可以是无私奉献的美德之魂,可以是人与人相处的真诚之情等。例如,亲情的力量是照亮人们前行的那束美丽阳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照亮大地安宁的那束美丽阳光,司马迁忍辱著《史记》是照亮人们面对困境的那束美丽阳光等。
  二、精心选材,打造“阳光”的闪光点。可以从历史中选材,如历代文学家、史学家、帝王等;可以从当代杰出代表中选材,如航天员、运动员、守卫祖国安宁的战士等;可以从物的角度选材,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只要它们身上有让人为之一振的亮点,就可列入选材的行列……在行文时,可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衬托手法、悬念手法等,从而打造“阳光”的闪光点。
  三、适时升华,展示“阳光”的个性美。无论是写人或物,无论是写过去或现在,无论是写他人或自己,在故事叙述中,都应暗含着“阳光”的力量或是对“阳光”的追求,当叙事成熟时,适时升华,画龙点睛,点明“阳光”的含义,让材料鲜活起来。叙述故事时,可适时穿插对“自然阳光”的描写,或是烘托渲染,或是点化引领;也可以铺叙“阳光”的对立面――黑暗,在层层铺垫叙述丰满后突转,让“阳光”的个性美照亮全篇。
  【佳作示例一】
  那束美丽的阳光
  ◎廖运华
  东方露出鱼肚白,一轮朝阳悄悄蹦出山头,耀眼的光芒便刺穿云层,从竹林间跃出,懒洋洋地躺在窗台上。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桌上的紫罗兰奋力生长着,它总是向着窗外的方向倾斜,渴望得到那束美丽的阳光。没有沐浴阳光的叶子显得异常娇嫩,让人不敢轻易触碰,生怕一不小心就让那可爱的小精灵失去对阳光的憧憬。
  阳光缓缓移动着,它的脚步悄悄移到墙壁上、树梢上、正忙碌着搬食物的蚂蚁上……随着阳光的脚步移动,紫罗兰的希望似雨点儿那样,正点点滴滴地离去,犹如一个长长的省略号。但紫罗兰始终唱着那首对阳光的向往之歌。
  夕阳缓缓滑下山顶,明月悄悄拉上夜的窗帘。青蛙为静谧的夜献上一支支最美的歌曲,小溪在伴奏,星星在伴舞,风儿吹响了树叶,犹如响起一阵阵掌声……呵,美丽的夜色,你是阳光的宠儿吗?你是来安抚紫罗兰的吗?我不清楚。但,你的温馨与柔软,你的幽暗与银灰,你的淡雅与静谧,将你的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月光泼洒了一地,悄悄把大自然带入梦乡,也曾闯进紫罗兰的梦中。有时紫罗兰在梦中惊醒,望着明月,也会静静地生长,为的是明天那束美丽的阳光。
  朝霞拉开夜的窗帘,点亮黎明,星星和月亮便把舞台交给太阳。紫罗兰依然在朦胧中生长,生的欲望让它坚强,梦的力量教它奋发向上。鸟儿唱着婉转的歌谣,在竹林中谱一曲优雅的乐章,无忧无虑地在崭新的天空中嬉戏;知了的歌声飞扬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大声歌颂短暂的生命,告诉世界“我爱这一切”;鱼儿在水中自由嬉戏,练习着妇女们新编的洗衣谣……紫罗兰在这斑斓的音乐中默默生长,只为窗台上那束美丽的阳光。
  时光轮转,白天与黑夜交替着,紫罗兰奋力生长着,向着光明极力伸长脖子和腰脚,尽管置身在一个小小的杯子里,尽管杯中没有泥土,尽管尝不到足够的甘露,尽管不能享受雨水的滋养,尽管得不到太阳纺织的“紫色霞衣”,但它仍旧向着那束美丽的阳光坚持着,生长着。
  一个偶然的日子,紫罗兰从小小的杯子走到了窗台上,它终于如愿以偿,戴上了紫色的“皇冠”,披上了“紫色霞衣”。从未见过这样执著的紫罗兰,从未见过这般顽强的花儿!或许一切俯视它的植物,都该仰起头赞叹,在它的光辉下拼命成长。
  看!云朵为它的拼搏流泪了;听!风儿为它的坚持鼓掌了。
  也许紫罗兰就是打破“温室中的花柔弱不堪一击”的鼻祖吧,它的行动感动了云朵和风儿,还有陪着它成长的我!
  啊!紫罗兰,你就是那束美丽的阳光,你用柔弱的身躯告诉我:只要心中有阳光,梦想就会阳光灿烂;只要心中有阳光,前途就会阳光明媚!
  【评点】普普通通的紫罗兰,在日与夜的交替中,不怕生长环境的艰苦,突破束缚自己的障碍,以拼搏为桨,挥洒出引领人们占领精神高地的那束美丽阳光!
  【佳作示例二】
  那束美丽的阳光
  ◎宋小勇
  每个旭日东升的日子,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总会想起那些穿梭往返于人生路途中的高大形象来,他们犹如一束束美丽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房。
  在浏览古代文人的生活时,我的心灵被苏轼的才气所震撼。
  翻开苏子的历史,得失之间,自然是失意的份量为重。他满腹经纶,壮志凌云,却因“乌台诗案”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人生从此两重天!
  也许苏子的人生并不顺利,但他的诗意人生却始终没有停止。他没有悲观,没有沉沦,在痛苦中重生,在重生中升华。到达黄州,苏子在书海之间畅游,在山水风光中游览,挥毫泼墨,品月怀人,将人生得失看得云淡风轻,在“出世” 与“入世”间豁然开朗。人生风雨几何?苏子笑谈间,流露人生感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完此词,在“何妨”、“任平生”之间细细思量,你就会品咂到,苏子淡出官场之意,令人汗颜!诗中表现的忧乐两忘的旷达胸襟,更令人钦佩。身处逆境,却无所畏惧、乐观旷达,在妙趣横生中展现出豪放的人生气度。这,就是苏子!他虽然只是一介文人,却能在人生苦难中参悟出神圣的诗意人生,找到那束美丽的阳光照亮人生!
  官场失意,也许是人生的不幸,却是苏子人格魅力升华的大幸!
  自此,苏子诗意大兴,穿梭在文学与人生之间,任才气在尺幅之间游荡、驰骋。苏子,这匹信马由缰的千里马,已不再是悲苦与不幸的集合体,而是诗意的宠儿!他在游刃有余中完成着一部宏伟的诗史,壮阔而悲壮,厚重而蕴藉。他看到了人生痛苦中乐观豪放的伟大,他体验了失意中完善自我的艰辛,他的思想在愤怒中挣扎,他的魅力在折磨中高尚!他抒发着“人生如梦”的感慨,他阐述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哲理,他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悲剧在苏子的人生中上演,诗意在苏子的乐观中延伸。在幸与不幸之间,苏子选择了诗意,此乃文学之大幸!
  苏子的诗意人生,犹如那束美丽的阳光,从遥远的历史中来,照亮了文学的殿堂,照亮了人生的意境!
  【评点】作者抓住对苏轼人生突变的辨证看法,角度出新,在幸与不幸中找到了评价的立足点。苏子为官之不幸,正是文学之大幸,读者之大幸。这样的角度胜人一筹。同时,作者善于引用诗词,增强了文章的诗意,与苏子的身份相得益彰,更突出阳光的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