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诗词与复句

 梦醒小径边 2016-04-26
所谓复句,从结构上来说,它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分句;从意义上来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分句之间联系紧密。换句话说,复句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单句与单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古代汉语的复句,在问题表示的种种关系上并无不同。复句关系的表示,较多须用关联词语,有时也用意合法,这也是古今汉语问题共同的。但古今汉语在具体使用关联词语上,有不同之处,这是值得注意的。在传统诗词的创作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更多的用意合法,这是与一般的文言文不同之处。在传统诗词中,复句的种类,与一般的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也是相同的。下面,我们分而述之。
一) 并列法
并列关系的两个分句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还可以是同一主体的不同动作等。这种方法,在现代常常用“也”、“又”、“既……又”、“一边……一边”等等。在文言散文中常用“而”、“及”、“且”等。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 连贯法
连贯关系,是书面表达中句子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使之更为通畅的方法。 它的三个条件是:统一的话题,合理的顺序,前后的呼应。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又”、“便”、“于是”等等。在文言散文中,常用表连贯关系的词语有“则”、“因”、“而”、“斯”、“乃”和“于是”等等。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三) 假设法
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理解。在现代汉语中常用“如果……就”、“假如……那么……就”、“即使……也”之类的关联词语连接,也有用关联词语中的一部分“……就”、“如若……”等连接两个单句。在文言文中常用的关联词语常有“其”、“而”、“则”、“为”、“若”、“苟”、“即”、“诚”、“设”、“使”、“向”、“向使”、“自”等。传统诗词中表示假设关系的也常常多用意合法。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 递进法
递进关系的复句,一层比一层深入。(1)依次而进。 汉代傅毅《舞赋》:“合场递进,案次而俟。” 南朝·梁·刘孝标 《广绝交论》:“夫寒暑递进,盛衰相袭。” 宋代范成大 《问天医赋》:“十巫递进,三医更謁;採金匱之宝藏,紬玉函之祕策。” (2)顺次提升。 宋·宋祁 《冯侍讲行状》:“未几, 孙宣公 亦入露门执经递进,公得 孙 同列以为宠。”在现代汉语中常常用结对的关联词语表现:“不但……而且”、“不仅……也”等等。在文言散文中,前一个单句用“尚”字或者“且”字,与后面的“况”字相呼应,表示进层关系。但也可以只用“况”字,或只在前面用“尚”、“且”、“唯独”等词。在传统诗词中,表示递进关系的也常常多用意合法。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五) 因果法
因果关系指原因与结果二者的关系,在现代表示原因和理由的分句常用“因为”、“由于”、“既然”等;表示结果或结论的分句,常用“所以”、“因而”、“因此”、“就”、“才”、“以致”、“致使”等等。在文言散文中,表示因果关系最习见的是“故”、“是故”、“是以”“以是”等,有时也用“以”字。如唐·高适《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 选择法
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分别举出几样事情,要在这几样事情选择一样,在现代汉语中,表示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宁可……也不”、“是……还是”。在文言散文中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或”、“且”、“将”、“其”、“抑”等。如无名氏:
但求天长地久,何必朝相暮依。
七) 转折法
后一个分句所表达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继续表述,而是转到同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的反面,或者是部分相反的反面去表述。这种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常用“但是”、“但”、“可是”、“然而”、“不过”、“可”、“却”等等。在文言散文中,最常用是“然”和“而”,也可用“顾”、“抑”等虚词。如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八) 条件法
前面的分句提出条件,后面的分句说明发生的情况。现代汉语中常用关联词语,如“只有……才”、 “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不管……也”“越……越”等。在传统诗词中多用意合法。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 目的法
前面的分句叙述事实或措施,后面的分句说明目的。常用“以”、“用以”、“以便”、“为了”等表示。在传统诗词中多用“以”、“为”表示,也多用意合法。如《吴越春秋》卷九《弹歌》:
飞土,逐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