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崔竣豪 2016-04-26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道总是通过无来作用于万物,从而做到无所不为。

这句话要结合“弱者道之用”来理解。柔弱为氣,大道通过氣来影响和作用于万物。大氣连接万物之内氣,在无的层面上形成一个整体。大道通过影响大氣,对万物产生了全面、整体的作用,从而无所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侯王如果能守住无为之道。

结合上下文,这个之,指无为,指道,指樸。侯王管理天下,所以要效仿大道的无为。无为,也指不干预万物的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不敢为,是不妄为,不强为;更不用说违背万物之自然了。

万物将自化:万物都将自己演化发展。

化,甲骨文、金文形状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与化有关的词组和成语很多,如:文化、造化、融化、退化、变化、演化、化妆、消化、点化、泥古不化、化险为夷,等等。从这些词组、成语可以看出,化,还是有种随时间而变的一种意象。犹如,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婴儿、孩子、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到死亡,有种演化、变化;也如,树木从一颗种子,不断生长壮大为参天大树这样的一个过程。当然,化还有更深、更多的内涵,这里篇幅所限,不展开。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是侯王守住无为之道,万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自然,随着时间节律演化发展,无须干预。

化而欲作:演化中有种欲望要发作。

欲:欲望、将要,一字两意。这个过程就有种不合理的东西,也就是贪欲将要出来但是还没有出来,有种蠢蠢欲动的样子。

圣人是不管具体的一个小事的。所以,这个化而欲作,指的是万物受到天地氣化中的一种邪氣的影响,从而将要偏离了正常演化的轨道。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樸:我用无名的樸来纠正它。

樸:就是道。“道恒无名,樸”;所以称之为:“无名之樸”。在这个变化生长的过程之中,可能有那种不和谐的因素存在,蠢蠢欲动,我就用“致虚极守静笃”修出来的静氣、道行,来纠正他、教化他,让他安静。

注意:上面是侯王守住无为之道,而这里是“”将镇之以无名之樸。可见,老子当年,不仅仅是干守藏吏、柱下吏等这种大家看得见的工作,还干管理天地氣化这种大家看不见的工作!圣人够忙、够辛苦。

镇:通正、貞。镇、正、贞,在发音上相同;在字形上,真、贞,与鼎接近。所以,“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樸”,可以与“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正善治”互参。

无名之樸,夫亦将不欲:用无名的樸来纠正它,也就不起欲望。

不欲:没有欲了,不存在欲了。

不欲以静:不起欲望自然就会安静下来。

天下将自定:天下万物将自己回到正道上。

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得道、食母、抱一,才能用无名之樸,才有能力去管理天地氣化,这个时候,天地氣化的小小的不正常,将要发作还没有发作,就被圣人化解于无形,没有了,不存在了。

圣人是如何镇之以无名之樸呢?这是本章的关键之所在。圣人修之于天下的境界,自然百姓难以理解。但是,通天下一氣耳,吾道一以贯之。一,贯穿从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一直到修之于天下的全过程。所以,或许也能从个人的修身、修家、修乡的经验来管窥蠡测,而略知一二。

有静坐经验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会,将要有种感冒的感觉的时候,静坐一会,往往就不会发作出来;这是一种修炼出来的道行。

如果家庭、单位有种不和谐的征兆,往往是通过言语真诚交流,就把潜在的矛盾化解了。这是听得见的声,伴随着听不见的音,音声相和,化解了无形的氣的隔阂。

从以上是否可以得到启发呢?圣人的对话对象是天地。他平时希言、贵言、不言,但是在需要的时候,用他修出来的道行,用神与天地对话,没有声的音,伴随着听不见的言,从而解决了天地氣化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文化传统”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