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锁:高考志愿影响毕业后能否留在大城市

 清风细雨hans 2016-04-26

  【摘要】:高考志愿很重要,选择学校和专业,对于大学4年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有重大影响,希望考生和家长多方考量,谨慎对待。

  高考报志愿有一个重要问题不能不考虑,就是大学毕业去什么样的城市发展?选择留在哪个城市,需要考虑几个方面因素:一是工作机会多不多;二是人才环境怎么样;三是薪资水平和生活成本高低;四是城市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我的一个学生有一天问我,老师,您觉得如果以后毕业留在北京压力大吗?我没想到学生问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想到了北京的房价,北京的交通,北京三甲医院半夜起来去排队挂号的场景、还想起了北京的雾霾、北京超市的大葱~,呵,大,亚历山大。

  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问题?快毕业了,纠结去哪里落脚,等到毕业后,很快学校宿舍就不能住了,刚毕业找工作也就四千块左右,还不一定能找到。租房子合租也得2000块吧,坐车坐地铁每天远点来回路程差不多30快,一个月下来小一千块,电话费网费省点一百多,其余八百块钱吃饭,你都不敢吃饱~

  可不是嘛,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我看他一直咳嗽,你生病了吗?嗯,不敢生病,还是病了,什么不敢生病?嗯,生病也不敢去医院,即使感冒这样的常见病,去医院少则几百,多了就没谱了~,嗯,是。

  同学,你家是哪里的?北京的,北京的?嗯,北京远郊的,考虑是不是回家里那边找工作,还是留在城里。哦!是,虽然北京郊区户口和市区户口一样待遇,其实生活衣食住行的成本支出,和外地来京的人员一样的开销,有一样的生存压力。

  有女朋友吗?我见他带几分害羞和无奈,有!哦,是同学吗?是。那你女朋友也是北京的吗?不,山西的,你是在帮女朋友咨询老师吧?不,我们面临共同的环境和压力。

  这是大三的学生,他对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感到有些焦虑和恐惧,希望回到老家找一份工作发展。

  除了压力,一线城市的区位优势也很多,我们分析一下吧。

  大学生就业时在城市区位选择上,一般可分为四类:一线城市,主要指北上广深津五个城市;二线城市,指的是各个省会城市,如杭州、南京、济南、重庆、青岛(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大连(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宁波(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厦门(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成都、武汉、哈尔滨、沈阳、西安、长春、长沙、福州、郑州、石家庄、苏州等等;其余地级市都差不多就属于三线城市吧。还有一个常用的概念,就是基层,基层主要是指县级以下城镇和乡村。

  很多大学生毕业求职的思路都是尽量去一线城市发展,一线城市不行就去二线城市,最后考虑在家门口农村或者县城。

  那么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有哪些特点呢?主要是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行业齐全、二是企业多。有些行业在大型城市里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然而有些二线城市才刚刚开始起步。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在部分行业领域,受历史、自然环境、社会分工等方面影响,可能中小城市还领先于一线城市。甚至远远超过经济发达的城市。例如长沙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一线城市,但是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一线城市的水平。再例如,采矿、畜牧、草地、森林等行业注定要在基层,而不可能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高档写字楼里。所以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有人认为,在大城市需要每天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同等水平的人在中小城市可能会获得较高起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来自各地的精英人才很多,但是用人单位也多,发布的职位数量也相应的多,毕业生求职者找到合适工作的概率也会提高。我做过一个实验,在智联招聘网站,搜索关键词编辑岗位,发现北京一天发布的这个职位数量就有上万条,而另外一个西部省会城市只有几十条。北京平均申请每个职位的人数是210人,而刚才提到的那个西部省会城市申请人数是244人。从数据分析来看,在一般省会城市求职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北京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人才环境开说,有什么区别呢?人才环境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体制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地区文化环境等;硬环境指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空气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我认为,从选择人才的标准来说,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区的用人单位选择标准不同,从大的方面来说,一般民企和外企对人才的要求比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准入条件要稍微宽松,大城市选择人才的标准又比中小城市稍微放宽。例如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更看重人才的实际工作经历,是否务实,有没有真材实料。而中小城市更看重学历、学校背景、专业是否对口。在大城市,工作节奏很快,压力大,但是压力也会使人们转化为学习提高的动力,人们再学习的欲望比较强烈,学习的机会也很多,学习成本更低(时间和交通成本除外)。大城市的稍大型企业非常注重员工培训,会不定期给员工进行技能和管理的学习机会,中小城市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意识稍微弱一些。我的一个来询者就曾经被北京的学习氛围所吸引,打算放弃县城公办学校稳定的教师岗位辞职北上。当然,企业给员工提供岗前培训或者岗位再学习的机会,跟企业规模、企业所处行业、企业文化、企业老板的理念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某个地处中小城市的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的同行业企业,那么这个企业可能会接受更加先进的经营理念,也会给员工提供再学习和再提高的机会。还有就是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才,需要考虑当地的法制环境、场地租金、人才储备和用工成本、以及资本市场和产业链是否完整。很多中小城市需要靠人情和社会关系办事,大城市虽然也需要社会关系网,但是法制环境相对好一些,按章办事也会让人心里舒服一点。当然,无论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哪里都存在基础设施、人才市场、资本市场、以及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受到局限的地方,需要我们通合适的方式和途径来化解风险和压力。

  薪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方面。根据大数据显示,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平均月工资是3019元,而全国的毕业生平均月工资是2443元,那么是哪些城市拉低了毕业生的平均工资呢,大部分是来自中小城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抛开生活成本谈收入是没有意义的。在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最大的成本支出的区别在于居住成本。在中小城市,一个月薪2500元的毕业生或许还可以在月底存一点钱,但是在一线城市就肯定入不敷出,甚至流落街头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因为你即便是租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也需要每月支付800左右的房租,买房更是连想都不敢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成本支出,如交通、医疗、子女教育等等,在一线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在生存期的各项开支和收入之间,基本没有太多可承受的空间,家长还需要继续支持孩子走一段相当长的路。跟我交流过的很多大学毕业生表示,最怕的事情就是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失业,再就是害怕生病,失业就意味着交不起下个月房租,生病哪怕只是感冒,去一次医院可能就要支付几百上千的医药费。

  生活环境方面哪里更好呢。我个人认为,虽然一线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千差万别,但是也各有各的好处,看你的价值观是怎么排序的吧,有人就喜欢乡村田野世外桃源,有人就喜欢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但是客观的说,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线城市肯定要优于中小城市,酒吧、书店、咖啡厅、翰墨飘香的美术展、汇集世界各地的美食城、高档奢华的影院等等。但是这里的人口密度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不仅拥挤,而且距离非常遥远,举个例子,我去北京一所稍微偏远一点的大学讲课,课时是一个半小时,但是我往返路上的时间要花上4~5个小时,有的甚至更长。另外,高档的生活休闲娱乐,更需要有高收入支撑,这些严肃现实的问题不能不考虑。

  回到我们开始的话题上来,考大学选专业选学校,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可能会影响孩子将来在地域选择方面的走向,注重健康宜居就选择适合中小城市发展的专业,竞争意识强烈、学习动力强劲、适应能力超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孩子,可以选择适合在一线城市发展的专业拼搏,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盲目跟风。

  作者:梅金锁(国家认证职业规划导师)

  文章系作者原创,欢迎转载和评论,请注明出处,感谢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