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场意外严肃的辩论赛|活动获奖名单

 英雄无悔1111 2016-04-26


图片来自|《冰与火之歌》同人作品


上周,我们由冯叔的一篇文章《只做一件事好,还是同时做几件事好?》(点击阅读)引发了一场辩论。选择只做一件事,就要抵抗外面大千世界的各种诱惑;选择同时做几件事,就是放弃了成为某个领域大神的机会。


这场「冯仑风马牛」史上第一场辩论赛,打得出乎意料的严肃,而且有许多出彩的观点碰撞在一起,让旁观的我们忍不住暗中叫好。话不多说,赶紧来看一看吧!


正方

只做一件事好


@ 王苹果(249票)


一个行业做一辈子是生命的深度,挑战很多行业是生命的广度。深度和广度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但只能选一个的话,我会先选择深度:一辈子只做一个行业。原因有三:


一,人精力有限,在深度和广度的实现上,更易做出成绩、更能好好存活上,很明显,深度的机率更大。


二,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行业最高的心法基本相通的。比如,下棋的高手,做饭的高手,做企业的高手……心境在一个层次上。所以想知晓更高层次更广博的乐趣,做好一件事就能实现。因为你能交到同心境层次的不同行业的朋友。


三,如果没有一件事的深度,就去追求多件事的广度,那就像下雨天的大地,看着是一片汪洋,但只要太阳一出来,立马消失不见,成不了一口井,一个湖,更成不了海。因为没有生命力。


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你必须成为一个二,还能生个三,然后才能生万物。所以,在没有深度或者专业化的时候,不要想广度。



《吴清源》


@ 秦不闹(133票)


世界永远不缺乏新的东西,全球几十亿人口的头脑风暴碰撞出的思想就像爆米花似的。但是却只有极少数的一群人,他们在做一件事。


日本最有名的寿司职人小野二郎曾说过:“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即使到我这年纪,工作了数十年,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至善,但我每天仍然感到欣喜。我爱自己的工作,并将一生投身其中。”——这种境界,我心向往之。


谁说一个行业做一辈子就是故步自封,不懂得创新了?你把你所有的技术、创意、研发全都用在你的一种产品上,无论更新换代多少,我就还做这个。男前豆腐只卖豆腐,又出了周边产品,一年挣五十亿日元妥妥的。


所谓“专注”的价值不在于今天能够做成一件事,而在于持续地改善,持续地增长,持续地满足需求,从而创建企业生存的和谐境界。企业有了持续的“专注”,就有了“独自掌握和占有”资源的能力,也就有了领先于别人的基因。


能把一件事做好就行了,怕就怕你当了那只猴子,掰了玉米、抱了西瓜,一路走一路丢,低头一看原来就剩芝麻。这么看来,用心做好一件事,或许是没错的。



《寿司之神》


@ 豆真逗(81票)

  

支持正方,前段时间看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很生活化地展示了故宫修复工匠们的日常,轻松自然的工作场景和闲谈吐槽,把匠人的儒雅又专注的性格刻画出来了,沉浸入一门手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单纯而专注。



《我在故宫修文物》

 

@ 正阳门(80票)


我认为一辈子做一个行业最好。


首先,作为普通人,三十五岁之前工作十年。在一个行业工作十年,或者在三个行业工作十年,哪一个更专业一目了然!


其次,跳槽无非是工资或瓶颈期的作祟,换一个工作从头再来90%还会遇到这种问题。


最后,应该问自己想要什么,凭一时的兴趣频频转换行业,看到的只是光鲜的一面,进入同样会遇见硬茬。大公司不一定最适合你,小公司不一定薪水低!普通人,有点才气,有点运气,重要的是有把子力气,专业做一件事,才会带来实实在在的积累。



《未生》:工薪阶层教科书


 

@ 红领巾(74票)

我是正方。我想反驳对方,冯唐,仅是冯唐。出现一位最会写诗的妇科医生,我们也只是欣赏的心态,允许不同的人生但不足以倡导。


对于大部分人,工作是为了获取某种程度上的自由。专注于一个行业,把功夫做到最深,精益求精,先不说符合国家提倡的匠人精神,至少不用为了糊口而工作。像我们这样的普通职工,可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更多选择生活的自由。


最后我总结一下:前两天,我妈喊我买个电饭煲!



《搜神记》:冯唐拍的纪实真人秀

 

@ 橙橙(74票)


我觉得首先要对这个“好”下定义,才能去做判断。


如果这个好是成功的意思,那专注只做一件自己擅长事更容易成功。如果这个“好”是快乐的意思,我想就因人而异了。每个人的精力,年龄,性格,好奇心都不太一样,所以是专注做一件事,从事一个行业更快乐,还是同时做几件事、跨行业更快乐,这就看个人感受了。怎么爽怎么来嘛!


我想,做一件事,从中感到快乐,应该会更有机会去进步,去获得成功!



Frank Catalfumo:布鲁克林的手工制鞋匠



同时做几件事情好


@ Rainsir  (386票)


我估计冯叔这么一说,支持反方的人更少了,哈哈。不过我支持反方。


不断挑战新行业,不代表这个井还没打出水呢,就换其他井了,而是说,把一个行业研究透了,研究出东西了,然后再换一个新的。人总是会厌倦的。


就算是专业性的行业,其实也有好多细分。研究一个细分研究到顶级了,换一个也很好啊,没必要到了瓶颈,还不走,还死磕。因为有时候瓶颈是时代的原因,个人力量无法突破,比如物理学吧,没有科技进步,人们研究到分子就死活研究不下去了,水平不够啊,科技就只能到这里,还想怎么呢?所以到这种时候就别死钻牛角尖了。换个新行业,挺好。不要与趋势为敌嘛。


研究到自己的极限,或许不需要一辈子。不断挑战新行业,这辈子也很有意思。好多人也都是如此啊。比如冯唐,医学干着干着觉得没钱途,换了,咨询干着干着觉得累了乏了,而且也研究得够深入了,就当作家去。都是人生的选择,重要的是自己觉得幸福。


现在研究研究玉,看看古董,读读书,多好。所以新行业旧行业,还是看自己的生活状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断挑战新行业,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突破摄星


@ 黄三麻子(282票)


人和企业有点不一样,人会思考、感受,渴望突破和自由,一辈子从事同一件事确实更利于生存,从而占有更丰富的生活资料,但是容易感到机械性和枯燥。共产主义的蓝图不就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每个个体从事不同的他所喜欢的事情吗?


另外,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有可能在同一个人的思维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伟大构想,这是一直深挖一个领域所做不到的。

 


Christopher Lee:二战中尉、演员、英国爵士


@ 和光同尘.(203票)


我就是喜欢同时开干几件事情怎么了?我就是觉得不断挑战新行业,干好多有意思的事特别爽特别调节,怎么了?


读书的时候我发现,天天就知道学习的孩子总不是学习最好的,反而是什么都干,什么都涉足的孩子思维特别活跃,学习也特别好,其他方面也特别优秀…… 所以我这种死读书的孩子就被甩在了身后…… 后来我渐渐明白,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对于个人而言,广泛的涉猎,多接触几个新行业,不会让你的某方面下降,反而会让各个方面提升。


大概就是,对于一个人个体而言,是个木桶,均衡发展水才多,如果有短板,大概就会变成跷跷板什么的,不能放水了吧。



 《小王子》:死读书不如爱做梦


@ 赵昶淇(156票)


作为个人我觉得一辈子做一个行业简直就是混吃等死啊。太少有这样意志坚定的人了,除了科学家(而且他们还是肩负着伟大祖国的使命),其他哪有什么人呢?


看看周围那些一辈子在一个行业的,比如某些机关政府单位的人啊,什么公务员啊,企业的职员啊之类的,越来越像“老白兔”,太少有人真的专注了,大多数人都是刚开始新鲜然后熟悉了就混吃等死,不想研究,慢慢慢慢就沉寂了。


毕竟大家都是人,都有人的惰性,肯定不可能像机器一样活着。是人都有极限,都会烦躁都有情绪,不断转换新的兴趣点,对个人而言肯定是有利无害啊!公司是个机器,不停换血换人,专业化反而好,而人呢?不是机器,不停只做一件事,早晚会磨损!连科比都打篮球打到一定程度就退役了。身体到了极限,也是一种极限。


总之换行业,真的是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科比完美落幕

 

@ 子牙(128票)


看了好多人都在谈什么“匠心”谈什么工匠精神。其实我觉得吧,工匠精神这东西有时候是个伪命题。


所谓的工匠精神,多数是建立在一个人非常热爱这个事业的基础之上。可是有多少人从事的行业是真正热爱到沸腾的呢?很少,多数是利益驱动,荣誉驱动,感情驱动。连马云都说,如果他不做互联网,可能会去开个饭店,只要能做事儿就行。


所以说到底,驱动他们的还是人的一些原始欲望,所谓对行业的热爱到什么程度之类的,我真是没感觉。除了音乐,美术这一类的原始欲望型行业,其他的真的没感觉有人能够对机械热爱到发狂,对化学试剂热爱到发狂……(别拿特例说事儿)。


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靠最原始的欲望驱动的去生活去生存,大多数的人还是随命运逐流然后到某一个行业养家糊口的,还有一部分人就是直接选择更有利,更有钱,更有权,更有地位的行业。


所以,大多数人,别自己糊口还成问题的时候,就去谈什么情怀。没有最好的行业,只有更有利的行业。尊重人性,换行业是个大概率事件。



沃尔玛用大数据预测员工跳槽


@ 寿棒棒(123票)


首先讨论这个辩题,我们要先限定一下辩题的范围,我们今天的辩题限制条件是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哪个好?


“我们”是谁?我们是生在中国这个发展阶段的年轻中国人。所以说国外、古代案例的全部滚蛋。接受现实好吗?什么叫活得好?至少要养得活自己吧。这个时代养得起手工艺人吗?那些号称小而美的店多半都是文艺青年在搞。


手工艺人?你年方几何?师从哪里?学艺几年?入门了没有啊?现实点吧,这不是一个大师的年代。在这个时代当然是挑战新行业活得更好,至少养得起自己。


而且你沉得下心一心学艺吗?违背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轨迹?你连爹妈逼个婚都扛不住,连老板上司冤枉你几句你都扛不住,你还要拜师学艺?收你也是有鬼了!



文艺青年开的咖啡店

 

@ 雪灵(118)


我支持反方观点。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人生是什么。


人生来赤条条,死去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那么,人生就是活一个过程。无论是一件事也好,一生也好,都应该精彩不是吗?专注于一件事,是可以赚更多钱,但是你没有时间去享受其他事情带来的乐趣,你的人生不是单调了许多吗?


我记得冯叔前段时间有篇文章说,每11年专注于一个领域,可以在一个领域成功,人生有7次成功的机会。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浪费别的6次机会,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精彩呢?


专注于一件事还有个坏处,它抹杀了其他的可能。比如你20岁喜欢同时做两件事情,30岁可能就把其中一个爱好变成了一个职业。比如马云,他年轻时候是教师,同时喜欢探索世界,所以他转行做了互联网。如果他不同时保探索新世界的爱好,那阿里帝国就不会存在,他还是一个英语老师。


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件事情的同时,保持有做别的事情的能力,以免被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抛弃,以避免自己的生活世界枯燥。



马云

 

@ 鬼手(95票)


我特别不同意秦不闹的说法。


1.  世界上真的不缺乏新东西么?实际上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所有的新东西,都是旧根基,连计算机,也不过是建立在1和0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太新鲜的事,连科学都如此,更不提人情世故了,所以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2.  我们考虑寿司之神的问题,确实,寿司之神一辈子似乎只做一件事,定力惊人,这建立在他对这项事业非常热爱、个人毅力很强的基础之上,敢问,有几个人,是找到了一辈子挚爱的职业,还毅力超人的?


我个人的感觉是,媒体的包装,个人成功之后的总结,并不是完全的真实,现在他是寿司之神了,大家都觉得他厉害了,所以他说什么都是对的,假如他说,我每天都打一小时游戏机,那么大家一定也会把他打游戏和寿司之神联系起来,实际上然并卵。


就像那个问题:很多基金经理都打扑克,这对投资有什么帮助?很多程序员都还打DOTA呢,并没觉得DOTA对编程有什么帮助。实际上成功者的事后表述,屌丝该谨慎对待之。


3.  冯叔讨论的是个人,而非企业,企业可以规范化,可以人情化,甚至机械化。但是人,不可以。科比可以每天四点起来看洛杉矶的早上,阿尔法狗还根本不用睡觉呢!是人,就必须尊重人性,前男豆腐卖完豆腐不是还干别的了么?周边产品算是一件事,还是另外一件事呢?有时候这个界限很模糊。


所以我真心觉得,既然冯叔说作为个人,那就把角度当成个人看,别当成“艺术人生”“新闻联播”“雷锋的一生”。



日本动漫有完整的产业链

 

@ 菰蒲蓬涘(87票)


现在许多人都提倡日本的职人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但是就如本文所列举的这些知名大公司,也无法完全定性为某一种专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企业,都是技术迅猛发展和多元化领域的完美结合。


身为个人,也很有必要掌握多元化的技术乃至于思想,这样才会有助于创新,有助于实现自我认同感以及自我价值。


话又说回来,工匠精神就是技艺的代名词:偏重于“技”,则不失为手艺人;偏重于“艺”,则不失为艺术家。两者兼得,则足以一枝独秀。所谓多元化,就是打破“技”的束缚,赋予职人更多的可能性,从而自成一派。


由此说来,擅长于一技,但也没有必要对其他领域漠不关心,这样只会固步自封,这只是时间分配问题,不影响自身大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最后引用陆游诗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敦煌雷音寺榫卯结构:技艺的完美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