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视眼

 汉夫与 2016-04-26
近 视 眼
一、近视眼的定义及原因分类 :
  1、定义 :
 近视眼(myopia)也称短视眼,这种眼处在休息状态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之后,在眼的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像,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2、近视眼的原因分类 :
  造成近视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眼球的前后轴过长,另一是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量过强。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1)3.0D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2)3.0D到6.0 D者为中度近视眼。
(3)6.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
   2)、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曲率性近视眼(curvature myopia)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2)指数性近视眼(index myopia)是由屈光介质的屈折指数过高所引起的。
(3)轴性近视眼是由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转载]近视眼X

(4)此外,还有因晶状体向前移位所引起的近视眼,则属少见。
   3、)按照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眼(simplemyopia):眼球的发育从小到大,在3岁时为快相期,即由生后的轴长18mm发育到23mm。我国人眼球7~l0岁时已接近成人眼球的长度。在此以后呈发育的慢相期直到24mm。到青春期发展变慢,20岁以后基本稳定。大多数近视眼的度数在6.0D之内,这种眼称为单纯性近视眼。单纯性者绝大多数的眼是健康的,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2)病理性近视眼(pathologicmyopia):20岁以后眼球仍在发展,并有病理性变化者,称为进行性或病理性近视眼。其特点是眼部组织合并发生一系列变性的病理变化;病理变化的早期表现,可能是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视网膜中央反光减弱,玻璃体的轻度
变性,以及眼部的刺激现象,偶而合并着主观症状。但这种变性的病变并不与近视的度数完全相符合,因为有些低度近视眼也可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
   4)、按照是否由动态屈光(即调节作用)参予分类
(1)假性近视(pseudomyopia):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度数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
(2)真性近视(true myopia):即通常的近视眼,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末降低或降低的度数<0.5D。
(3)混合性近视(mixed myopia):指用阿托品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5.0 D)但未恢复为正视。
二、 近视眼的发生率国内外文献均认为,中国(汉族)和日本是近视眼多发的国家;文化发展较迟的民族,如利比亚人、苏丹人和爱斯基摩人,均以远视眼为多发;我国的维吾尔族和广西的化佬族兄弟民族中过去几乎没有近视眼。近年来学龄儿童增多,亦有近视发生。随着学习任务增加,我国近视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中小学近视眼的发生率大致随学龄而逐渐增加。上海医科大学新生入学体格检查中近视眼的发生率经过5年学习后从1977年入学时的40.9%,经过5年学习后,每年分别上升为48.4%、54.2%、60.1%和67.8%,并逐渐增长到73.9%。对广州10所高等院校1981年级学生视力调查表明,3年学习期间视力减退由35%增至46.4%。大学生视力减低中主要为屈光不正,且以近视为主,近视的发生率由27.7%增至39.0%。并根据大量材料发现,城市学校、重点学校、学习成绩较好和用目力较多的学生比农村学校、非重点学校、学习成绩较差和用目力较少的学生近视发生率要高。
三、 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引起近视眼的原因.至今看法仍不统一,但归结起来不外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任何生物的进化,都受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的支配,近视眼的形成也不例外。
   1、遗传因素(hereditaryfactor)有学者利用双生子对近视眼的遗传进行了研究。曾报道了—对单合子的双胞胎(3岁)的两眼复性近视散光最为典型。不仅两人同侧眼的屈光度几乎完全相同,其散光轴位亦只有极小差异。我国对高度近视眼遗传因素的研究发现认为我国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对于单纯近视(低、中度近视,指屈光度在6.0D以下的近视,一般无明显眼底变化,矫正视力正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屈光不正),胡诞宁于1979年在上海的双生子调查中发现,环境因素也有—定作用。
  褚仁远等于1983年对双生子的测定,得出遗传指数为65%。胡诞宁于1984年对上海高中学生一级亲属调查得遗传度为50.5%,即遗传和环境对近视的发生约各占—半。因此推论,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
  为探讨环境因素对近视眼形成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将幼小动物放在人工设计的特殊视觉环境中喂养,用以观察环境对眼球发育的影响。Wiesel将恒河猕猴的眼睑缝合形成上下睑缘粘连,在眼前形成半透明的遮盖膜喂养在明亮处。实验结果如表3-3-1所示。其中5号是单侧眼睑缝合18个月后,打开缝合,睫状肌麻痹后做带状光检影和眼球摘除后测定其屈光度和眼球长度。结果表明缝合眼形成-13.5D的近视,眼的前后轴长亦增加20%,从表中还可看到8号猴因已发育成熟,喂养17个月屈光度和眼轴均无变化,2号猴刚生后就将眼睑缝合,仅6周即成为-2.75D的近视。1979年Wiesel等又将眼睑缝合的猴喂养在全黑的条件下,并不发生近视。
[转载]近视眼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形成实验性近视眼的客观条件是,必须有光线刺激,但并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这样,就使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受试动物失去了眼球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正常视觉刺激。同时,实验动物的年龄,即被试眼是否处在生长发育期,也是是否形成实验性近视眼的决定条件。综上所述,人眼的屈光状态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所支配。但在幼儿阶段.眼球尚未发育成熟,突然走进视卫生条件不好的工作环境,又从事长久而紧张的视近作业,则环境因素就成为形成近视服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减少看近物或防止过度调节着手。
四、 近视眼的屈光情况  近视眼是由于眼屈光系统的后主焦点,与眼的感光层(视网膜)两者之间的相互位置没有安排恰当所造成。因眼的屈光力太强,而眼球的前后轴长仍属正常,称为屈光性近视(refractivemyopia);眼的前后轴太长,而眼的屈光力尚正常者,称为轴性近视(axialmyopia)。此外,还有因眼的屈光力过强、合并眼的前后轴过长而形成的近视。无论哪种近视眼,其共同特点是远点在有限远以内,平行光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因而使远视力降低,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为了看得清楚,须将物体移近,使进入眼球的光散开,物像就向后移到视网膜上(图3-3-2)。
[转载]近视眼 [转载]近视眼 图3-3-2 近视眼的屈光现象眼睛所能看消楚的最还点称为远点。正视眼的远点在无限远。近视眼的远点位于眼前的有限距离,并且近视眼的度数愈高,远点距离眼球愈近。因此,根据远点的距离可以测定近视眼的度数。例如,远点距眼1m就是1.0D近视,2m是0.5D近视。为了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在进入近视眼的眼球之前散开,可以在近视眼前加凹透镜片(图3-3-2D),这样就可把分散的光集焦在视网膜上。如远点在1m,用一1.0DS镜片,可以把由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在未进眼球之前先行散开1.0D,好像从近视眼的远点发出一样。因此,用最弱的凹透镜得到最好的远视力时,所用镜片的度数就是近视的度数。因为近视眼的远点比较近,尤其超过3.0D的近视眼,在一般近距离工作不需要使用调节。这种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调节力量逐渐减弱,但在看近距离物体时,因可使用其远点进行工作,并不感到有什么困难,或者困难来得晚些。这是因为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近得多,因而近视眼的调节范围较小。因为近视眼使用调节较少,它的调节力比正视眼,尤其比远视眼差些。由于调节与集合两者的联合运动关系,当近视的两眼同时看近处物体时,易于引起两眼内直肌过度紧张,往往发生肌性视疲劳,表现为眼睛容易疲乏,患者感到眼与额部不适,类似远视眼引起的调节性视疲劳,如将一眼掩盖,近视眼的肌性视疲劳即消失。当两眼不能维持这种由于调节与集合之间矛盾所带来的紧张状态时,就不自觉地放弃一只眼的集合作用,使眼球偏向颞侧。这种偏斜开始时是暂时的,后来可成为永久性的外斜视。
五、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近视眼最突出的主观症状是远视力的降低(如下图),随近视度的增加远视力呈下降的趋势。
[转载]近视眼 [转载]近视眼近视眼的近视力,在单纯性者都可达到1.0。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单纯性近视眼并不能看作眼的病态变化。近视度数较高者,要将近视力表放得近些,才可测得最好的近视力。将近视力表放在规定的检查距离以内,所测得的视力,要按照移近后的距离进行换算。如在20cm处看到1.5的视力,则实际上约为1.0。
[转载]近视眼近视眼看远处目标,所看到的是弥散光环。为了减少这种光环的影响,常常要把眼型缩小使瞳孔比较狭窄,以增加视力。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来说,3.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D者,在0.2~0.3之间,1.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近视眼的远视力,经过镜片矫正可有显著提高。但并不是所有病例都可达到正常值。度数高于6.0ID以上,矫正视力往往低于1.0。10.0D以上的近视,矫正视力达到1.0者很少。有人曾将观察到的各种近视度与其矫正后远视力进行比较,其平均值列于表3-3-2。
[转载]近视眼按照纯光学的观点,如近视眼的眼底无明显的病理变化,近视力是正常的,应当可以用凹透镜将远视力矫正到相当于近视力的正常值。但在临床上,往往遇到视力不能矫正的例子,这应当从视觉心理学方面找答案。患者自幼即用其本身的去逛不正眼观察宇宙中的万物,他已习惯于长久以来看到的歪曲不清的物像。在用新的矫正镜片矫正时,虽可将原有视力明显提高(由0.1提高到0.3),但因病孩在配戴新的眼镜后对形成的新物像不习惯故不能耐受,尽管矫正镜片完全正确,但在短时间内却不能适应,所以不能将远视力提高到理想程度。
   2、高度近视眼的另一个症状是飞蚊症。
  患者感到眼前有黑点飘动,好象蚊子飞动一样。这是玻璃体内的—些很细微的不透明体,这些不透明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就是飞蚊症。近视眼的眼轴较长,玻璃体内小的不透明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响相对变大,所以容易被觉察出来。这种飞蚊症往往只有主观症状,用简单的彻照法查不出来。因它不影响视力,故没有临床意义。
  高度近视眼可以发生真正的玻璃体变性或玻璃体液化,因而可引起明显的飞蚊症。它往往伴有眼前光芒、火星及闪光等感觉。用彻照法检查时,有暗的团状物在玻璃体内飘动。玻璃体的变性进行较慢,可从视物不适开始,视力逐渐减退;如合并发生黄斑区变性或视网膜剥离,可使视力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
  人到老年后调节逐渐降低,此时轻度近视眼可以不用戴眼镜就可看书。到老年时,由于瞳孔收缩挡住了一部分弥散光,增加了焦深可以提高一些视力。
   3、视疲劳:
  虽然近视眼不像远视眼易于发生视疲劳,但在低度近视时视疲劳也较多见。这是由于近视眼的调节与集合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所引起的。因为近视眼在看近物时不用调节,但为了保持双眼单视,两眼的视轴一定要集合起来。为了维持双眼单视,如果使调节向集合靠拢,就要产生过度的调节,因而引起睫状肌的痉挛,即人为地增加近视度数。另—方面是集合向调节靠拢,即向较低的集合方面发展,因而产生眼外肌的肌力不平衡。这种潜伏性的视觉干扰,是引起视觉紧张和视疲劳的原因。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看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外斜视。如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并且发生偏斜较早,如在幼儿视功能尚未成熟时期,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近视眼发生视疲劳的另一原因,是高度近视眼的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很近,即调节范围很小。没有矫正的近视眼从事近作业时,即使被观察物体有轻度的距离变化,也要较强的调节度(屈光度)才可将物体看得清楚。因此,这种患者要经常处于紧张的调节状态.因而易于引起视疲劳。
六、 近视眼的治疗
首先,从视力检查中把具有近视现象者,分清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然后分别进行处理。
   对于真性近视的治疗:
   1)、镜片矫正: 至今仍认为镜片矫正是治疗真性近视的最好方法。在配镜之前,要先弄清真性近视的度数,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患者,不要被视力的假象所混淆,把假性近视当做真性近视用镜片来矫正。
   对各种近视都要充分矫正,因为充分矫正后,不但能提高远视力,防止进行性近视的继续发展,还可防止外斜视。
  低度和中度近视眼充分矫正后,不论看远还是看近,都乐于配戴。仅有个别高度近视眼,由于戴了充分矫正的镜片,在看近处物体时,迫使患者使用调节(这是高度近视眼在戴镜前从未使用过的),而感到不舒适,因此不得不从看远的镜片中减去-1.5D~-2.0D。
   对中等度以上的近视患者,尤其幼儿患者,应当充分矫正。视网膜的像清楚了,可以刺激视觉器官正常发育,防止向高度方向发展。
  低于-6.0D的近视眼,要充分矫正并经常配戴眼镜。近视眼的完全矫正,是将近视矫正为正视,用以恢复调节与集合之间固有的正常关系。近视眼镜对近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在戴镜后使阅读距离恢复正常。初次配戴近视眼镜除了由于不习惯使用调节可以引起不适外,随着年龄增加,由于老视眼的出现,这种看近时的不适感觉也会慢慢增加,有的要配较低度数的镜片,有的要用双光镜片才可从事近距离工作。
  高度近视者,既要完全矫正以获得较好视力,但又往往不能耐受;较为满意的方法为降低镜片度数,争取能够保持舒适和双眼视觉功能。镜片降低的度数一般在-1.0D~-3.0D之间。眼底有病理变化者,任何镜片均不能获得满意效果,可采用复合望远镜的办法。此法虽使物像明显放大,但视野大大缩小。在无法帮助看清近处物体时,迫不得已只好将物体移近使视网膜成像放大来增加一点视力。
  高度近视者配戴接触眼镜,可以增加视野,避免破相,又可使两眼屈光参差明显者减少两眼像差,使之维持双眼视觉功能。青少年近视者,不但可用接触眼镜增加视力,还可压迫角膜防止近视继续发展。
   2)、手术治疗
  角膜磨削术(keratomileusisd)此术首先于1964年由Barraquer所提倡。本法为用特殊设计的仪器从角膜中央作板层切除术,取下的角膜经低温处理使之硬化,并在极为精细的车床上按照需要进行磨削,待达到需要的屈光度后,再予以解冻并缝回原处。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 RK)其法为在角膜中央3—5mm以外与角巩缘之间,作8~16条放射状切口,切口深度为0.36—0.50mm。角膜表面切开后,使角膜弧度变平,因而减少其近视度。一般认为,可矫正3.0D近视。
  准分子激光治疗这种激光是由氯化氢所产生的,其波长为193nm的紫外线。它可打破组织分子内和分子间链使组织脱落,因无热效应故对存留组织无损害。在角膜的正中央,即以视轴为中心的5mm直径横向分层切削。治疗时用中央开洞的光栏保护周边部的角膜,每次照射水平地切削1μm的角膜表层组织,随着照射次数增加光圈直径缩小,就可—层一层地逐步向深处切削而达实质的前表层,最终在视轴附近切除最深。据报道,这种治疗比较安全,术后48~72h角膜即愈合,感觉舒适。
  晶状体摘除术高度的单侧轴性近视眼,摘除晶状体后,有的可以成为正视眼。不用任何镜片纠正,即可获得较好的视力。但这种无晶状体的眼,因无调节力,看近非常困难;而且所有高度近视眼常常合并眼内的病理变化,进行任何眼内手术,效果都不理想。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脱出。
  其他:手术疗法为巩腔缩短术,即巩膜切除术、角膜移植术(适用于角膜中央区有混浊的高度近视眼)、眼球固定术(巩膜加强术)则为防止高度近视眼的眼球继续伸长所设计,其法是在巩膜外加膜固定,增强巩膜的强度。
   2、假性近视的治疗
  假性近视是眼在由看近转为看远时,眼调节放松迟缓的屈光状态,它随同看近的时间延长和调节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看远和调节放松的程度而减轻或消失。
   1)、提高视中枢的兴奋性,改善视觉功能
  包括直流电治疗近视眼、正骨梳筋、穴位导电、气功疗法和冷水浴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近期提高远视力,但眼的屈光度和眼球轴长无改变。其所以能提高视力的可能解释,是由于大脑的视中枢及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加所致。
   2)、放松调节
  ①.药物疗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阿托品类药物滴服,它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睫状肌麻痹,因而对于假性近视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均合并轻重不同的看近困难,因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且当药力消失后,若再从事近距离作业又可复发。
  ②.利用看远放松调节包括远眺、晶状体保健操、远雾视法和眼保健操等。近雾视法是用1.0D~1.5D的凸透镜在看书时配戴,用以减少近处物体进入眼内的光的散开度,故可减少调节起到防治近视的作用,据此原理现在出现了转为青少年设计的渐进多焦点镜片。
  ③利用同视机的原理所设计的光学治疗仪治疗这类仪器均把左右眼的视线分开。用凸透镜观察近目标使调节放松,所附三棱镜可解决调节与集合之间的矛盾,故对假性近视的疗效是肯定的。
   ④.利用电子振荡或电脉冲所设计的治疗仪治疗这类方法大多可以暂时提高视力
七、近视眼的预防近视眼的病因比较复杂.有遗传和环境两种主要因素。在目前尚不能用遗传基因的情况下,近视眼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改善视觉环境方面。
   1.改善教学用房条件
(1)教室开窗要够大,符合采光系数的要求,即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面积之比不低于1:6。
(2)自然采光不足者,应增加天窗或亮瓦。
(3)窗外不应有高大的遮挡物。
(4)黑板应用无光漆,经常保持乌黑或墨绿,避免直射光和反射眩光。板书要工整,字体不要过小。黑板的黑度如不够浓,则板书的白字与黑底之间亮度对比降低,不易辨认。
(5)教室灯具不要过低(不低于1.7m),否则易于产生眩光。
(6)课桌椅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2.增强人工照明灯具布置要合理,照度均匀。每个桌面的照度不低于100 lx。视力随照明度的增加而增加。照明为26.75lx时,视力为1.22;照明为53.5 lx时,视力为1.32。若把照明增加到l07lx,视力只提高到1.40。这就说明,当照明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照明时,虽视力可有所提高,但变化并不明显。
  3.提高亮度的对比度对青少年或学生来说,就是印刷品所用纸张的明度和字体的黑白对比度要提高。如果纸不够白、墨不够黑,则亮度对比度降低,看起来就困难。为了看得清楚,也要将书本移近。其他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姿势:在乘车和走路时看书,由于字体不稳定,要随时努力调整眼的调节和集合,故易于引起视疲劳和调节紧张。
(2)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近视眼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结婚后遗传率更高。
(3)注意锻炼身体,减轻学习负担;注意营养,养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正确的读写姿势。
(4)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建立学生视力档案:把边缘视力者,做为监测对象,对于低下视力者,应鉴别视力低下的原因,如由屈光不正引起,应进行相应的矫正和治疗。对于其他眼病引起者,应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