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古诗词复习 解析鉴赏

 江山携手 2016-04-26

中考古诗词复习

《观沧海》解析鉴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

大胸怀。运用了虚拟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这是诗人博大和奇伟胸怀的写照。

《次北固山下》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

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把“日”与“春”作为

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感伤。

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运用拟人手法,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描写,笼罩着欢快和喜悦的心情,充分反映

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天净沙》 的赏析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断肠人在天涯”,令人潸然泪下,化景为情,情从景出,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

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全曲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透露了诗人

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位刚毅勇敢、纯真善良的女性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劳

动人民勤劳、朴素、机智、勇敢的好品质。“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显示了她不爱

功名富贵的优良品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奇特,豪迈有力,语气中充满

了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

《望岳》 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有趣,突出了泰山秀丽和巍峨

高大的形象;“割”突出了泰山的“奇险”。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细望,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象征手法中体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准确概括了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因而后来成为

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千古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揭示主题,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

好情操。

《石壕吏》赏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

了强烈的对照;两个 “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

悲愤的气氛。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衣沾不足

惜,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诗人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高尚情操。

《使至塞上》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以“归雁”反衬,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伤感。千古名

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笔力苍劲,意境雄

浑,视野开阔。

《渡荆门送别》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入”字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

兴奋喜悦之情。

《游山西村》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不单是欣赏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

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

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塑造了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凄凉地”、“弃置身”,抒发了诗人深受打击、迫害而无法平静的愤懑心情。“怀

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用“闻笛”的典故来抒写怀念亡友之情。用“烂柯”的典故来抒发时局多变、世事全

非的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舟”、“病树”常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的,腐朽的事物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是要胜利的。

《赤壁》的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本联对仗工整

,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

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明月几时有》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象力丰富。这是对大自然及宇宙的追问,是对人世间的不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园缺,此事古难全。”这里把景物与人情、自然与社会、写实与写意完美地融合一起,把对弟弟的思念表达得酣畅淋

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分展现词人对亲情的珍重和怀念,是对人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的深切祝愿和告

慰。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抒发他在遭遇诬陷之后的愤慨及郁闷。词的下半阕,主要是思念弟弟,借圆月衬托别情。

《潼关怀古》赏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总结。由写景而怀古,由怀古而议论抒慨,借古伤时,历史上的王朝兴盛也罢、败

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逃不过这其间的灾殃和苦难:

《饮酒》之五赏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

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同时

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行路难》其一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

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几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贫寒者“俱

欢颜”的理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绘成春景,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从

而使诗句成为咏雪的千古绝唱。

《己亥杂诗》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

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望江南》赏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只八个字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过尽千帆皆不

是。”反映出她的失望之深。“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表现了思妇从早到晚一整天的企盼终以失望告终,最后

愁肠寸断。全词采用白描、直叙手法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人物内心活动。

《渔家傲》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既渲染西北边塞的荒漠,表现了塞下风景之“异”,也暗示了将士思乡怀亲的感情

。 “雁去”、“边声”、“千嶂”等边地特有的物象,衬托和突出了边塞“孤城”四周的苍凉秋景,为下面的抒情渲染了氛围

。“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将士的思乡之愁。“燕然未勒归无计”引用典故抒发了战士们的报国之志。 “恙管悠悠霜满

地,人不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例来是作为思乡的意象,营造了思乡不寐的意境。“将军白发征夫

泪”!这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作者壮志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郁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

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武陵春》赏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

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了

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破阵子》 赏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绘了壮观、热烈的战斗场面!“沙场秋点兵”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了却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

、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可怜白发生”,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关雎》赏析

首章四句见物起兴,写自己的爱情与想望。次章八句,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第

三章八句,描写男子向往著愿望实现时的欢乐。

《蒹葭》赏析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渲染深秋空寂悲

凉的氛围,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首二句以蒹葭起兴,既点明了时节、环境,营造了一种萧凉凄

清的氛围,又衬托出诗人当时的惆怅心情, “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

境界。全诗围绕同一中心,抒写作者对恋人的一种执着的思念和追求。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

[专家概说]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的继续关注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
    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
    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要

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
    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今年中考中不少地区由客观题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

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解题指导]
(1)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

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

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

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2)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

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

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典型考题]
1.(2004年北京市海淀卷)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答案选(B) “千寻塔”是塔名。
2.(2004年江西省中考卷)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习题。
【甲】                           【乙】
      小 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分析:
    第1题找出关键词语,其实就是对全诗的整体理解,解答时要善于抓住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词语,“如惜”、“爱”、“

立”。
  第2 题比较甲、乙两诗不同的写法,甲诗写的是小池中的荷花,乙诗写的是西湖中的荷花,这样比较就抓住了解题

的要领。甲诗是从小处入手,细致入微;乙诗是从大处着眼,境界开阔。
第3题属于开放性鉴赏,无论喜欢哪一首,都是可以的,只要赏析合理到位,没有固定答案。
[扩展练习]
1.(2004年南通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
2.[2004年无锡卷] 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别云间
               文天祥                       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了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

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

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

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3. [200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_____,实际上是写________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鉴赏答案]
  1. 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能从“为培育人才而献身”,或从作者思想、著作对后

世的影响,或从作者的理想、事业等方面作积极的思考,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共3分)
  2.D
  3.(1)(共2分)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

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
(2)(共2分)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辅导_诗词鉴赏答题“三部曲”
 
一、落脚课内,打好基础。
                          笔者收集到的全国各地60套中考试题,有43套试题所考诗词选自课内。如杜甫的《望岳》、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杜牧的《江南春》、陶渊明的《饮酒》、王维的《山居秋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等,都是“出镜率”较高的篇目。由此看,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精读、细品课内诗词上来,而不应盲目地研读课外的一些较难、较偏僻的诗词。
                          二、分析题目,明确重点。
                          一般来说,中考诗词鉴赏题依据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来命制,不会出得很难,其考点可分为基础层级与发展层级两部分:基础层级,侧重于对诗词内容的识记与理解,如填写诗词的作者,填出诗题、出处、体裁,解释关键词句的意思,等等。发展层级,着眼于对诗歌情感体味、手法品析、内容探究等方面的考查,一般以主观题出现,具体涉及到思想感情、艺术特色、整体风格、语言特点、意境揣摩,以及对诗中名句的鉴赏等。诗词学习与备考复习,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及风格特点;要局部探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内涵与意蕴;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站在一定的高度理解、鉴赏诗词;要学会比较赏析,可比较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或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作品,在比较中获得更深的阅读体验。
                          三、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诗歌鉴赏,贵在有自己的体验,贵在能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这种体验。无论是对全诗的感知评价,还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味,在表达时都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全面、简洁、得体。此外,还应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与鉴赏语言。例如,对杜甫的诗,历来多以“沉郁顿挫”来评价,而李白,则“雄奇豪放”(或“浪漫飘逸”)。比如古诗词中“柳”的意象颇丰:咏柳颂春,以柳喻美,折柳送别,借柳感怀。融入专业的鉴赏语言,答题水平自然是“更上一层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