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家长已经成为校园暴力怂恿者

 风过竹笑 2016-04-26

你知道吗!家长已经成为校园暴力怂恿者

4月22日晚,有网友在QQ、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一段视频,数名女生掌掴一名女生。不到100秒的视频中,女生被掌掴32,其间一直没有反抗。

4月25日道县政府官网通报称,系琐事引发,目前已对涉事的多名学生进行处理,其中,3人被处以治安拘留,另4人管教

调查情况为:马某莲(女,15岁,本次事件的主导者)因琐事与小学六年级女生熊某结怨,后尾随放学回家,胁迫熊某到偏僻处,轮流对其掌掴。同时,马某让围观的小学四年级女生用马某的手机拍下视频。当晚,马某将视频传微信好友圈,随后该视频被迅速转发扩散

当地派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决定对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何某进行治安拘留(初次违反治安管理,裁决不投所);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马某莲、刘某进行治安拘留(裁决不投所);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夏某、施某、熊某某、刘某,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你知道吗!家长已经成为校园暴力怂恿者

近年来,校园暴力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它已不再是男生和“坏学生”的“专利”,很多女生,甚至一些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三好学生”、“好孩子”,也时而成为暴力的实施者。

不仅如此,有些校园暴力还出现了“互联网十”模式,即校园暴力实施者或围观者将受害人被欺凌的图片或视频上传至网络予以公开传播,由此使得校园暴力衍变为网络暴力,其迅速传播和易被模仿两个特征将危害进一步扩大化

你知道吗!家长已经成为校园暴力怂恿者

到底是哪些因素助长了校园暴力?长期从事刑法学研究的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刘教授以及对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专门研究的林教授给出的分析和评论,非常值得一听。

我们发现,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的主要归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

部分家长,已经成为校园暴力的“怂恿者”

国家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共依法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比上年增长3.9%。这意味着自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2年呈递增状态。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以及法制观念都有较大破坏作用。上述几个因素在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发布的67起校园刑事犯罪案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你知道吗!家长已经成为校园暴力怂恿者

此外,从已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来看,施暴者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的因脾气暴躁易激动,也有的因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有的因对人生茫然、自暴自弃等。

家长错误或片面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着校园暴力。

这种教育理念常见于养育独生子女的家庭,有的家长因太过担心孩子遭受暴力攻击而教育其“以暴制暴”。这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即可应对校园暴力。还有些家长甚至身体力行,亲自实施暴力行为来保护孩子,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也是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

为什么校园女生暴力常伴随性侮辱行为?和女生在青春期有关!

校园女生暴力现象的升温,已成为当前校园暴力的显著特征与重要趋势之一。校园女生暴力在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上具有不同于一般校园暴力的特点,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共同促发了校园女生暴力的产生。

你知道吗!家长已经成为校园暴力怂恿者

正是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家长老师不仅没有理解和重视青春期女生所特有的敏感和情绪化等特质,反而还因此责备女生不够沉稳和坚强,甚至还要求女生改变和克服其生理和体能上的劣势。

由此,在青春期女生遭遇学习、生活上的挫折,或者产生心理问题时,常会听到类似于“女生就是没有男生心理素质好”、“女生在学习上没有男生后劲足”等带有一定性别歧视色彩的评价。

应当看到,“去女性化”教育会使得女生在遭遇青春期心理问题时非但得不到正确教育和引导,反而会因此遭受轻视和责备,以致产生强烈的脱离女性这个“弱势群体”的愿望,在此情形下,一些女生为了使自己变得“强势”而去尝试抽烟、喝酒、打架等常见于男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心理专家提醒

抓住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提高孩子情绪控制能力

学龄前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尤其是3-6岁这个阶段,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所以经常会“闹独立”,你叫他这样,他偏不这样。

对于孩子过度逆反,其实是儿童吸引关注、宣泄不满的一种方式。如果不加以重视,到12-18岁时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因此,家长应主动寻找原因,切忌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测测您的孩子 是否有轻微暴力倾向

下面问题是世界儿童发展组织针对儿童生活环境教育做出的儿童暴力倾向观测分析,您的孩子是否有以下行为,请根据您的观察回答填写,以测定孩子是否存在危险的暴力倾向。此表适合4到14岁的儿童。

1.好斗、袭击、殴打;2.激动易怒;3.不服从、挑衅;4.毁坏自己或别人的物品或财产;5.鲁莽、冒失;6.不合作、抗拒、不体谅;7.捣乱、打扰;8.拒绝指导;9.寻求注意、好炫耀;

10.支配别人、恃强凌弱、有威胁性;11.活动过多;12.不可信、不诚实、说谎;13.妒忌;14.偷窃;15.否认错误、责难别人16.板脸撅嘴、恼怒怨恨而不言;17.利己、自私;

18.焦虑、恐惧、紧张;19.胆怯、腼腆、害羞;20.退缩、独处、无朋友;21.抑郁、悲观;22.过度敏感、易受伤害;23.经常感觉到为难;24.易慌张;25.冷淡;26.常哭泣;27.沉默、不坦率;

28.不专心29.白日梦30.笨拙、动作不协调;31.凝视空间、失神;32.缺乏主动性、易受引诱;33.懒散、迟钝;34.漫不经心;35.常打瞌睡36.缺乏兴趣、感觉厌烦;37.缺乏持久性、不能做完事情;

38.脏乱、不整洁;39.结交坏朋友;40.与他人合伙偷窃;41.忠实于坏朋友;42.组织或参加团伙;43.如果有机会,就要夜不归宿;44.逃学45.出走。

评分方法:选择“是”2分,选择“偶尔”1分,选择“不是”0分。

分析: 总分在70分以上者,有很强的暴力倾向;总分在50-70分之间者,有较强的暴力倾向;总分在30-50分之间者,会有偶尔暴力倾向发生;总分在30分以下者,其暴力倾向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也要不断学习并调整方法。孩子就象小树,需要不断的修剪枝桠,让TA未来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给孩子多些关注和爱吧,不让家长成为孩子暴力的“怂恿者”。

关注 “laoshihaohao”订阅号每天都可以免费获取更多育儿知识、教育资源、教养智慧、中高考考试指导。“老师好”立志做国内最优秀的O2O课外辅导教育平台,专业中小学一对一上门家教通过有效的学习任务跟踪体系,见证学生成长,提高学习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