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非你自己站起来,否则哲学什么也给不了你

 ayou808 2016-04-26
“真理是一个女人,你不能用理性对它强行施暴”。

每一个快速成长中的作者,心理都清楚这一点,过去所写出的文字简直糟糕透顶。

于是,这颗好良心开始反过来检讨自己:究竟我都写出了什么值得读者花费时间来读?
 
还不如扔掉、烧掉!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朋友们,当你们在阅读“伟大著作”的时候,也将会反复发现同一类作者背后的难为情的个人心理路程——良心上的担忧和矛盾、敢于面对人类的责任和承担。
 
那么,对于我的极少数值得尊敬的读者,我能给你们说些什么?
 
无法跨越的恒河!

我们——你和我——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生存体验,而这些种种因素缠绕在一起,深深影响并形成了我们唯一而独特的“看”、“思”和“在”的视角——我们的意识的条件反射和身体的新陈代谢的条件有着微妙而巨大的差异。

如果我在此提出一个超出你们经验之外的“意见”,或表达一种关乎“其他事实”的真实体验,我将如何传达于你?抑或说,你如何来感同身受?

当心!

朋友们,不要被我这里所写的任何文字和观点给欺骗了。「它只是基于最表面的“语言符号”的水平线程式的“关系之链”」。

它是存在,也是非存在。

它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言说。它是隐喻的明喻。

事实上,任何伟大的著作都只传达它独具个人的视角和体验,而这视角和体验却在语言和文字中几乎被全部遮蔽和埋没了。

误解与理解之悖论。

你们——我的极少数值得尊敬的读者——“应该”在读这篇文章之前,首先在意识和心理上强行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你必须反抗“我”和我。
 
问号——这是对你我的双重负责和教育。

你们究竟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一点哲学知识或思考上的启发,还是纯粹想要满足小小的好奇或自我意识下的虚荣?

个人主义之败血症。

朋友们,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必须远离我。诚实的面对你自己的内心。

你到底要什么?——

没有一丝的羞涩和怀疑,没有过去怨恨和未来的忧虑,就在此刻的当下完全放松去感受。

只有这样,一切才能自行返回到你自己。

你就是真理之桥。

朋友们,你们终将有一天会深刻的理解这句话:「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为根本和直接了」。

你就在道之中。

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别人”或“我们”。

你必须在自己身上认出这一点:“你”是上帝与魔鬼的全部来源。

你就是世界之解释。

当浩瀚的著作和伟人的光环代替了你自己的生命,偶像的雕塑便顷刻间成了葬送你的坟墓。

朋友们,你要坦诚的问一问自己:「你究竟想要什么?一种思维方式?一个新鲜的观点?

你崇拜和钦慕你的偶像,然而你的偶像却反过来杀死了你。

偶像与观念之迷信。新闻传播学之伎俩。

朋友们,你搞错了。是你的生起性的想象和情感的美化投射放大了你的偶像的形象,而你的信念的不坚定和自卑的情绪才重重的将你击倒在地。

你是跪着的。难道你没有看到吗?就连你的影子,也是跪着的。

你迫切而焦急的想要从偶像那里得到一点“真理”,然而,你的偶像连同你自己就在这个“等待”中渐渐老去。

你的偶像的高高在上,是你的跪着的形象衬托下被抬起的。

你“要”站起来。这是你必须对自己下的绝对命令。

一个响亮又虔诚的句号。

句号是一个信仰。与生命的唯一有关。

接受你的一切的不完美——绝不是自我安慰!

你的自信将重新回到地平线上。

任何来自于偶像的“产物”都应该提高警惕。它总是伴随着权力的看不见的争夺。

你必须学会自我肯定。同时,你要敢于直视和蔑视一切偶像。

朋友们,你们想要从我这里获得“观点”,但这是毫无意义的。「你必须学会自己思考,而只有这样,你才能再次通向我所说的」。

“哲学著作”可以给你增加大量的“知识”,但这是自欺欺人的。

消费经济学之知识冲动。

你必须扔掉书本,首先发现你自己。

知识是你的好帮手,然而它不是你本身。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哲学家懂得保持恰当的谦虚。他会对知识保持“特定等级”的尊重,并且随时准备自我批判。然而,它也从不允许知识过分耗散乃至摧毁自己的自信。

知识与自信的内在关系。

一个“通才”同时也是一个“疯子”。

疯子是一个小孩。
 
然而,一个自负的哲学家将总是狂妄到想要“强暴”人类和自然。
 
事实上,这类“不诚实”的哲学家会在某一天突然被某个勤奋而幽默的“科学家”绊倒在地,摔得鼻青脸肿。

“哲学家”的心虚和嫉妒已昭然若揭。

也许要历经无数的骗局和惨痛的代价,你才会深刻的明白这一点:伟大的哲学家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自己——而不是哲学知识——走近真理。

谬误并非真理的对立面,它也许是后者的全部来源。

哲学知识与你何干?「它们在成为印刷品的时候,就已经形同枯槁了」。

你必须通过自己去衡量和检验这一切。

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你必须克服你“内在的奴性”。自我教育之必要性。

你必须放下你喜爱做判断的习惯,才能开始学习另一种思考的艺术。

它是自由的游戏。一个孩子的天真。

当一个人逐渐失掉了“天真”,那么“人性”的“限制”也就接踵而至了。

但这又算得了什么?

社会教导你们说: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否则你就“不”是…。

父母教训你们说: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否则你就“不”能…。

你提醒自己说:我“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只”能…。

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所有的“不”和“应该”都在试图限制你,障碍你,甚至杀死你。

一条自我否定之路。

事实上,“不”和“应该”在绝大多数领域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角色扮演与从众心理——威权和专制之全部起源。

但这又与你何干?你是你自己的。

「狡诈而粗暴的自杀逻辑和词源学上的隐蔽的说教」。

如果你“想要”自由,“希望”思考,那么你就必须完全认清这些无形的锁链。

只有如此,朋友们,你才能重新夺回你曾经失去的一切。

“著名”且“权威”的心理学家告诉你说:你的心理和精神有“问题”。

“著名”且“权威”的政治家告诉你说:你的要求和行为有“问题”。

“著名”且“权威”的医学家告诉你说:你的身体的确有“问题”。

事实上,“不出意外”,你总是能够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

实验主义与社会舆论之妥协和勾结——“邪恶的精神病-道德学”。

然而,“问题”——是一个首先值得注意的问题。

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

所有的仰视——怀疑主义诱导下的否定逻辑——都必然贬低你自己。生命如果不在反抗中变得更强,它就必然在服从中悄悄衰退。

生命即肯定。

事实上,“所有的解释”都是基于人的“有序度和合理性”的需要,而我们的“权威”为了“需要”把这种“有序度和合理性”加诸到了万物之中与之上,同时,也间接规定了你。

物理学家之不为人知的“道德自欺”。

你是你所创造的表象。

你有没有看清?这是一场生死的视角和信念之战。

生命的本质在于最表面的“解释”和“建构”——简化和重复的艺术,那么最高与最低也就达到了和解和平衡。

数学家与宇宙学家之“隐蔽本能”——精神与肉体之重合。

朋友们,你必须深入的理解这一点。

你必须自己参与其中。真理是无路可循的。

西方的哲人们在经过了“道德”的教化和“战争”的洗礼之后,大多已经双目失明。

东方与西方之交合。盲人之本能。

你们在哲人身上寻找什么?

一个问号,抑或一个句号。

你们——我的极少数值得尊敬的读者——冷静的听:你要放下过去一切的“知识”,然后重新学习——超逻辑的辩证法。

任何形式的规定和判断都是一种“权力”的争夺和强制,然后,“权力”的主奴关系便成为一种“自然法”。你的身心被五花大绑,你的头脑渐渐失去了氧气。

“你在垂死挣扎中匍匐前进”。

“你终于成了心平气和的家畜”。

东方的哲人“也许”处于更“自然”的环境的滋养和更“健康”的饮食条件下,比西方的情况可能要不那么糟糕。但这些“比较”并不重要。

拿来主义之比较学。

你必须有胆量质疑“也许”。

生命之治愈和恢复。

概念之热动力学。一团“思想分子”的碰撞和能量转换。

你们必须自己去试验。一场生命的试验。

必然性的呼唤。生命之爱。

你不要放松警惕,危险正在于你的自负和怯懦之中。

你必须时刻警觉你的意念和情绪反应。

半人半兽之“疯狂”。一支射向无限之箭。

身心巨大的冲突和肌肉强烈的颤抖。一次危险的灵魂之跳跃。

类似癫痫的难以呼吸, 头脑的无序膨胀和濒临死亡的悲观——只有到那时,我的朋友,你才可能再次重生。

你的良心将蜕皮。一层历史的厚厚而又古老的皮。

崭新的世界将在你眼前第一次打开 。“从下往上”到“从上往下”的人类“最高逻辑”。

从遥远的“主奴关系”的洞穴,穿越无数个世纪的“自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生死斗争之幕,有一天你将会来到“新的宗教”的堤岸,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将馈赠于你,洒满你的整个脸庞。

艺术之女巫在此等候多时。你的每一寸细胞都将激动的跳舞。

朋友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焦虑而挣扎的,你们心底的苦闷和表面的笑容无法掩饰。

自杀之化学灵魂学与精神生理学。

你们的身边会有许多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声音同时来到你的耳朵里,你们站立于彷徨和无助之街头,你的头脑不知所向,你的心灵无所适从。

朋友们,不要希望,也不绝望。

事实上,每一个时代都是上一个时代所渴望的。

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幼稚”的蒙蔽和欺骗。

混合主义之传染病理学。

你必须自己认清这一点。

万物处于永恒轮回之中,生命之最大重负。

起点与终点的合一。圆圈之谜。

你必须安住于当下,就连“必须”也必须放下。

你——不合时宜者,必须为自己树立最高的目标和信仰。

那么,人际关系的好坏,家庭伦理的争吵,财富和名利的多寡,幸福和欲望的追逐,等等,将自动取消其“虚幻”的诱惑。

一切都将会重归于简单。快乐与简单之因果律。

你必须学会享受一个人。喜爱上孤独。

在孤独中航行,你唯有拼死一搏——对人类无条件信任的爱。

偶然性之赞歌。

生命旨在于“激情”。孤独将激情重新点燃。

你必须学会滋养并催化你的激情。

事实上,每一伟大的创造者都深知这一点。

“道德学家”总是对自己的“激情”躲躲闪闪,然而,藏在口袋里的珠宝总有不小心漏光的时候。

“历史学家”也总是出于“不合时宜的”考量而对“伟人”的“生平”串改删减,然而,可怜又规则的正方形似的“素描”将再也无法透视“活人”。

“逻辑学家”更是经常性的与前两者展开巧妙的合作,或者有时是一种“不得已”的残忍自控,将弯曲的“个别”硬生生的压扁成笔直的“一般”。

朋友们,真相并非是一种“理性或道德”的选择——毋宁说它刚好是“意外和例外”,然而它——理性和道德的合谋——正是最残忍而恐怖的对人类和自然的“犯罪”。

自然主义与道德主义之偏见。

这些“犯罪”的杀人者却把“无辜者”关进了“罪”的牢狱中,如此,他们才好安享和平而威严的装饰和殿堂。

虚无主义和功利主义之内在联系。

朋友们,危险来自于最深处,同时,也来自于最近的地方。

你必须足够智慧和谨慎。无情是一剂解药。

不要害怕没有朋友的寂寞,不要担心亲人会离你而去,不要恐惧年长的“面具”会起来反对。

你必须战胜绝望之大恐惧。

希望这个女妖也许会在此处引诱你,使你缩回原地。

你必须连同“希望”一起抛诸脑后。

向死而生。

朋友们,事实上,“一切都起源于信念之强弱”。

“一个血气十足的男子汉!”

强者深知自我克制而不依靠于任何“上面”之物,更不依赖于“前后”之物。

一个圣徒和一个农民。

全部历史和生命之“伟大颂歌”。

甘当强者的同路人,与或是弱者的群庸,必存不可调和的对立。

两条永恒之路

 ——热爱命运或保存生命。

“过去的已经过去,然而,正是基于这一点,它才值得我们绝对的肯定。”

后记:

作者在这里玩了许多句法上的“花招”——从标题的一反“传统”到布局的绝对无序,无一不是俏皮的创新——目的是只允许那些特定的读者进入特定的房间。 


不过,每一个“普通”的读者也许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部分“共鸣”——你们的“专属房间”。原稿中的人名被故意略去。要理解这里的全部内容,也许还需要花费读者不小的辛苦。


“ 金黄的麦子,需要勤劳的双手。”每一个小句子也许对应着作者无数个日夜的“工作”


这里绝没有任何一眼看去就能抓住的重点。任何肤浅自负之辈在这里不会收获期待的快乐和傲慢的享受。


“真正的读者”必然是那样一少部分人——「拥有自信而健康的胃肠、幽默而自由的头脑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


唯有敢于轻装上阵而自信十足的读者,才能参与其中和我一起成长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