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不卡,不成器!

 洱海流云 2016-04-26


人不卡,不成器!

叶丙成

 

在美国留学时,有件事影响我很大。从小考试解题很厉害,不管什么题目总能很快解完。我很自豪,殊不知二十年来这习惯造成不良影响,让我留学时狠狠跌一跤。

 

当时带我做研究的是位韩国学长,他把自己写的通讯系统仿真程序代码给我用,还给我研究的方向。他鼓励我先研读他写的程序代码以对系统通盘了解。一直找不到方向的我,很兴奋回家研读学长的程序代码。但看别人的程序代码真不容易懂,才五分钟我就有不懂的地方,赶紧打电话问。正在忙着赶博士论文的学长,耐心说明。又看了五分钟,又发现某处不懂,又打电话问,学长再次耐心回答。十分钟后,又不懂了,再打电话。这时学长语重心长说: “Ping-Cheng,明天我们见面谈谈。”

 

隔天零下十度,我们买了热咖啡在车里谈。学长说:“Ping-Cheng,我觉得你不适合念博士。你应该去找照章办事的工作,人生会比较快乐。”从小大家说我很厉害,今天居然被韩国学长说不是念博士的料,怎么吞得下去!我按捺着性子问:“你凭什么这么说?”



 

他说:“博士是要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你每次碰到问题只想很快得到答案,不愿意花时间靠自己解。找一个照章办事的工作,你的人生会比较快乐。”

 

二十年来的资(绩)优生假象如此被狠狠打脸戳破,当下立誓:“以后遇上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解决,绝不要再被韩国学长打脸了!”

 

后来不管踫到什么难题,我都强力压抑着二十年台湾教育“愈快得到答案愈好”的习性。逼自己花上个把月磨出答案,这样磨出来的韧性,对我后来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职场上要判断是不是人才,看的是能否解决难题。难题之所以难,是因前人没碰过,要靠破格的思考和不被失败打垮的韧性来解决。

 

目前许多有心的老师都在努力发展启发性的教学法,让孩子思考活化。但培养韧性则是较少有人特别关注,但这是极度重要的素质。

 


曾遇到团体自学的孩子,因程序课作业,在家卡关卡了两小时才做出来,爸妈有点担心。我跟他们说:“恭喜!您的孩子卡了两个小时,真棒”真正的人才,必须具备问题卡关很久,还能继续往前冲的心性。程序课不是只为了教会程序而已,很少人写程序不出错,我认为程序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是以程序为媒介,训练孩子把脑海里的想法实做出来,并训练孩子找出所有错误点的韧性。

 

今天孩子能在一个问题上卡关两小时慢慢磨,以后就能在别的问题上磨三小时、一天、一个月,这种韧性才是未来成功最重要的关键。

 

如果爸妈忍不住告诉孩子答案,那就剥夺了磨练韧性的机会。未来只能祈祷孩子,有机会碰到一个愿意狠狠点醒他的师长,而且要保佑他当下不会崩溃…

 

人不卡,不成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