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星海广场前的华表想到的

 好好学习bns 2016-04-26

由星海广场前的华表想到的

殊男

七、八年前的春天去大连旅游,于星海广场上遇见一奇怪的“古老建筑”。

气派非凡的广场上,到处都洋溢着青草的芬芳。沿喷水池的甬道向大海的方向走去,蓝天白云,浪涌鸥鸣,好不热闹。走过一条马路,来到五星广场,一处高大的建筑挡住去路。定晴看去,原来是一具巍峨的汉白玉华表矗立其间。看其规模应该超过北京紫禁城前的那一对明永乐年间打造的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华表。当时我好生纳闷,华表应该是皇家御用,大都以两只相对,矗立在宫殿和帝陵的周围,北京宛平县因其是京城连接中原的咽喉要地,城南的卢沟桥头也有一对皇家敕建的华表,率领桥上护栏两侧的千百头雕工精美的石狮子深情地遥望着帝都。对于大连星海广场上建造的单只华表,我还真是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好端端的一个现代化的广场上,一尊承露盘上翘首嘶鸣的“望天犼”究竟是什么意思?孤孤单单地望着大海,于夜深人静之时,倾听大海汹涌翻滚的涛声。不闻其人生鼎沸的喧嚣,不睹其叩首相望的深情,就这么高昂着龙头,端坐于天地之间的神柱之上?

是故弄玄虚的沽名钓誉?还是标新立异的大胆创新?抑或是另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时我环绕“星海华表”转了数圈,又用双手触摸柱身上凸凹有致的龙纹,非但没有被其盘柱的螭龙、望天的天犼、柱础的石狮所震撼,相反却心生迷惑。是设计者不了解国中的传统文化?还是明知此地不可为之而一意孤行的哗众取宠?我想还是姑且不去议论星海广场的华表了,那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品”,留给游人抑或是有心的史学家去挖掘其背后的隐喻不是更有意思吗?

华表这一建筑形制,应该说是历史渊源颇深。据专家考证,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具体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距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大诞生提早了大约400年。最初的华表是木制的高大圆柱,其顶端是用横木交叉成十字。主要作用一是为路人做道路标志;二是有为过路行人留言之用。至于何时改成汉白玉石柱,还真是未查出原始的出处。

其实华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其代表帝王“倾听百姓呼声,广开纳谏之门”。晋惠帝时的大学者崔豹在其著作《占今注·问答解义》中写道:“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涑也。亦以表识衢路也。秦乃除之,汉始复修焉。今西京谓之交午木”。崔豹的这篇文章大概是华表这一称谓最早见诸于文字的记载,北魏的散文大家杨衒之在其著名的散文《洛阳伽蓝记·龙华寺》中也有精彩的记述:“宣阳门外叫四里,至洛水上,作浮桥,所谓永桥也...南北两序有华表,举高二十丈,华表上作风凰似欲冲天势”。至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再观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巨型拱桥的桥头亦立有高大的圆柱,上面画有展翅欲飞的白鹤。这就是北宋时期的华表

要说上述文章和画作的精美,我还是独喜欢杨衒之的散文名篇《洛阳伽蓝记》。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在其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大加赞美,称它谓“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繁简得宜,文笔优美。”从今天的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上乘之作。记得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也在新近出版的《中国文脉》一书中写道:“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因其纪实性、学术性,使一代散文走向厚实,也使一代学术亲近散文”。我以为这些溢美之词用在杨衒之身上,毫不为过。但是北魏当时是否有二十丈高的华表,却是值得怀疑,因为现在北京紫禁城前的那一对华表,通高才9.8米,近三丈也。至于大连星海广场上的华表有多高,因为手头没有资料,也就无从知晓。不过站于其下向上仰望,其高度应该超过京城皇家的华表了。我想这本身就失去华表的原来意义了,其浓丽的装饰性的味道和背后的深藏不露的“万丈雄心”,应该远胜于路标和纳谏了。

从最初的木制结构的华表到今天汉白玉的精美螭龙纹、云纹及承露盘上的望天犼雕像,其一路演变的过程却是值得玩味。最初华表的顶端,就是一个十字交叉的横木柱头,之后是承露盘上伫立的凤凰,后又改为白鹤,最后又演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望天犼。至于是从何时改为望天犼的,从现有的文字记载上看,起码到北宋徽宗赵佶坐在龙椅上指点江山那时算起,在大画家张择端的笔下的华表上,还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白鹤形象。望天犼为何物?古书上说是一种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兽。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的动物。我记得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的坐骑就是这种神兽,想必是底层百姓对望天犼的一种期许吧。

由此看来,华表上最重要的柱头部位,几千年来也是几经演变才定格成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那么它最初的形象又代表了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文明的演进变化说起。翻开中国文明史的记载,最早的祭祀活动应该从祭天、地、鬼、神开始,这也是生命的外显神态。最早的祭天活动,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黄帝在泰山筑坛向天献“祭”,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于此,天、地、鬼、神各就其位,衍生出来的更加细致的分工开始逐渐形成。周易、华表、青铜、武士、城邦、诸侯、帝王、神兽等具体的生命形式和深沉隽永的内在精神层面上的高级形态如同自然界的风、雨、雷、电,降临大地且开始左右人类文明史的缓慢进程。

国中现存最有名的华表就要数紫禁城外的那对了。北京天安门前的那对华表的柱身上雕刻着盘龙,柱头上立着瑞兽望天犼,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古朴精美的华表,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感到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又感到历史的庄重和威严。从时间上看,几千年来,华表实际上已经与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的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图腾的标志。

紫禁城前也即是金水桥南面桥头不远处的华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构成,即柱头、柱身和基座。华表柱头上的部分又叫“承露盘”。承露盘的来历跟刘彻有关,文献记载,汉武帝一生信道,总想长生不老,曾命人在神明台上立一铜铸的仙人,双手举过头顶,托着一个铜盘,承接天上的甘露,以为喝了甘露便可长生不老。后来这种形式便流传下来,并且取消了仙人和横木十字交叉,简化为柱子上面放一只圆盘。华表的柱头上也有瑞兽,名字叫“犼”。古人创造出很多瑞兽,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大多寄托着人们祈福避祸的愿望。如麒麟,是凶猛的瑞兽,且护主心特别强,有招财纳福、镇宅辟邪的作用。而貔貅则是以财为食,能食四方之财,带财运,能发财。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因此也成了天子的化身。“犼”则是一种形似犬的瑞兽,根据所在方位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传说是龙王的儿子,能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着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应该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称“望君出”。而天安门前面的一对石犼面朝南方,寓意皇帝不要久出不归,故而称“望君归”。

华表的柱身呈八角型,一条巨龙盘旋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汉白玉的石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真有巨龙凌空飞腾的气势。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华表的基座称为须弥座,这是借鉴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而且在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狮,头的朝向与上面的石犼相同。栏杆不但对华表起到保护作用,还将华表烘托得更加高耸和庄严。

其实关于华表的作用,自古至今就争议不断。一般认为,华表又名恒表、表木,是一种在古代建筑物中用于纪念、标识的立柱。另一派专家的意见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华表上古名“谤木”,相传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也有人认为,华表是由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变而来。这种乐器名为“木锋”,是一种中间细腰,腰上插有手柄的体鸣乐器,先秦时,代天子征求百姓意见的官员们,奔走于全国各地,敲击木锋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天子不再派人出去征求意见,而是等人找上门来,将这种大型的木锋矗立于王宫之前,经过演变,就成了华表。还有人认为,华表原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

这几种传说中,我比较倾向于图腾说,华表就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和求解是图腾产生的基础。至于衍变出来的其他学说,都应该是后人赋予它的心愿和理想,这也符合人类文明史的渐次演进过程。

2013年3月9日于勿盈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