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力线悬吊提拉用于中面部提升效果评估

 古月三羊 2016-04-27


韩国数位医生通过38位面部松弛下垂的患者,评估了弹力线悬吊提升中面部的效果,且认为该方法安全有效。


研究对象:2015年9月-10月间,进行弹力线悬吊提拉且回访期超过3个月的38位患者,其中37位女性,一位男性,平均年龄为40.4岁。


弹力线:包括用于悬吊组织的不可吸收缝线(Elasticum?, Korpo SRL, Genova, Italy)和无需钝性分离组织,便可移植弹力线的双尖长针(Jano needle?)。


手术过程:


  • 术前设计:患者端正坐姿,评估中面部的移动性。在颞区下方、颧弓根部上方2cm处的发际线内标记A和B点,A、B点间距2cm;划出鼻翼边缘和耳垂间的连线,在其下方1.5cm处,下颌区域标记C与D点(图1)。



图1. 术前设计示意图


  • 手术技巧:使用2%利多卡因和1:100000肾上腺素浸润切口区。在颞区下方做两个穿刺切口,使用Metzenbaum剪解剖至颞区筋膜,当使用Jano针插入A点时,使用Adson-Brown镊夹住皮肤边缘,而后将针穿入皮下组织,谨慎操作,以防损伤真皮,针从C点引出,从而使得弹力线穿入;转动针头至B点,此时先前在后面的针尖变成在前面,针穿过皮下组织层,从B点引出针,在剩余5mm针尖留在组织内时,提拉弹力线;针转向A点,同时针尖位置再次转换,针穿颞区深层筋膜,从A点将针引出,并提拉弹力线,而后打结。重复同样操作(B→D→A→B)。如果在C点或D点穿入真皮层,使用18G针头释放,另外,使用5号尼龙线缝合颞区下方的穿刺切口。


治疗结果:


术后5位患者即刻出现轻微不对称,并通过压力治疗进行矫正;11位患者出现不自然皱纹折皱问题,并通过突然的轻柔按摩解决。随访移除弹力线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24位(63%)患者出现瘀斑,且最长3周,无需治疗便会消失;8位(21%)在皮下植入弹力线时,立刻轻微出血,此情况通过机械压力止血。所有患者术后3天恢复正常生活。


术前皮肤松弛度平均评分为5,术后3个月为3,具有显著差异性。


研究者认为虽然客观分析了弹力线提升的效果,但仍需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弹力线是否能够提供更持久的满意效果。


案例展示:


案例1. 52岁女性患者,治疗前(上);治疗后(下)


案例2. 28岁女性患者,治疗前(上);治疗后(下)


案例3. 50岁女性患者,治疗前(上);治疗后(下)

原文标题:Evaluation of Elastic Lift for Facial Rejuvenation

作者:Moon Seok Kang, et al(韩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