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楼”旧影

 青梅煮茶 2016-04-27
    中山路,鼓楼医院东门,进门沿着一条小坡道向北徐行,一栋西洋风格的小楼出现在眼前。
  小楼坐北朝南,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三层建筑。楼房墙体青砖勾缝、红砖镶嵌,绿藤附墙,墙面上开有圆拱形窗棂,屋顶还打了外突状老虎窗,两处门头上一边上嵌有“基督医院”标牌,另一边门楣镌有“光绪十八年AD  1892”字样。这就是鼓楼医院的前身——基督医院,民间又称为马林医院。

  建立

  南京城市史研究者胡卓然告诉记者,马林医院的建立,和英籍加拿大医生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息息相关。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麦克林受英国基督教会派遣,以基督教会会友身份来到中国传教。他取了中国名字马林,在上海熟悉中国的国情民俗,经长江逆水而上,来到南京。
  当时的中国对西医治疗方法有所抵触,马林的尝试屡屡碰壁。他将自己打扮成走街串巷的唱书人,衣着中装,头结发辫,混迹于学堂、酒楼、茶馆等地,免费为贫民、乞丐诊治疾病。
  在开诊前,他先弹唱《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山海经》等故事,和患者拉近感情后,才为病者诊治。
  马林起先在鼓楼与城南花市大街(今三山街长乐路附近)附近设立基督堂小医院,但因地方狭小,常常面临人手不足、经费紧张的窘境。
  1887年,恰逢美国基督教会牧师美在中来宁,他在得知马林的困境后,便乘美国教会开年会之际募集资金,择址兴建医院。
  “这其中一个叫景维行的中国人帮了很大的忙,他捐出了鼓楼南坡的10余亩地作为医院院址。”胡卓然告诉记者,景维行曾经做过端方的幕僚,在汉口开办过金龙机器面粉厂,担任过日本正金银行的买办,是个叱咤商海的风云人物。
  1892年,医院落成,并于次年3月开始收治病人,命名为“基督医院”,马林出任院长。
  马林行医的格言是“平等对待王子与乞丐”。他规定头等病房每月5元,二等病房2元,三等病房免费。医院每年要免费收治赤贫患者200到300名,占全部收住患者的三分之一。
  基督医院的建立让人们对马林的印象也越来越好。后来不管马林出现在哪里,人们就从四面八方集拢来,大喊“马林来了”。大家把他开设的医院称为“马林医院”,久而久之,它的本名反而鲜为人知了。
  1911年,美国教会所办金陵大学增设医科。1914年,金陵大学为健全医科,以27000银元将基督医院购下,更名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外国人也叫它“大学医院”。
  医院更名后不久,马林便离开,转而在城南花市大街的小基督医院里继续行医。

  会员

  1927年4月,国民革命北伐军抵达南京,南京市政府接管医院,易名为南京市立鼓楼医院,后于1928年8月归还金陵大学。
  1930年秋,美籍医师谈和敦来医院任院长。他在1933年成立乡村卫生科,这是中国最早的乡村卫生科,在长江沿岸农村设立了11处工作站,开展以防盲为主的农村防疫、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工作。谈和敦自己常常亲自出诊,他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南京的乡间小道上穿行,去病患家中嘘寒问暖。
  据市方志办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当时医院经济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美国教会拨款,二是向国内外募捐,三是向病人收费。后来医院为进一步募集资金,发明了“会员制”。会员按照捐款的多少分为“服务会员”、“普通会员”、“保健会员”、“慈善会员”等。其中“服务会员”、“普通会员”为医院义务工作者;“保健会员”为经常捐赠物品和年捐国币二十元者,可享受免费体检和疫苗注射;“慈善会员”享受权利又分数等,年捐款二十五元者有一月免费病床一席,年捐款三百元者有一年免费病床一席,年捐款三千元者有永久性的免费病床一席。

  沦陷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鼓楼医院成为南京城内唯一对平民开放的医院。
  拉贝先生在1937年12月9日的《拉贝日记》中写道:“路灯熄灭了,在夜幕中,可以看见伤员在街道上蹒跚,只有鼓楼医院的医生还在坚持着。”
  整个大屠杀期间坚持在鼓楼医院工作的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威尔逊,是当时南京城唯一的外科医生。
  威尔逊在12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150例病人中只有10例属于内科和产科,其余都是外科。今天我起得很早,在回家早餐前先查看了一个病房。早餐后,整个上午我都在查看其他病房,午餐后开始做手术。”
  当时有人以危险为由劝威尔逊离开,得到的却是他斩钉截铁的回答:这里还有我的病人。
  直到1938年,无锡圣安德烈医院医生护士来到鼓楼医院,威尔逊才得以离开南京。
  1946年,威尔逊医生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为第一个出庭作证的证人。他在东京审判书面证词中写道:“日军入城后不久,送往鼓楼医院救治的平民人数急剧上升,日军针对城中平民的暴行在持续六周多后才开始减退。”
  1941年12月,日美宣战后的次日,日本宪兵队与同仁会南京诊疗班侵占医院,改名为“日本同仁会南京诊疗班鼓楼医院”。班长土屋毅任院长,各科负责人均由日本人担任。
  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国人要到医院工作,必须填写“宣誓书”,表示“愿意效忠大日本帝国”。医院职工及住院病人还经常受到日本当局的“有无通敌性活动”的调查,甚至连吃饭也要受限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