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粉红莲》:明清传唱五百年

 青梅煮茶 2016-04-27

    ■韦明铧  韦艾佳

    《粉红莲》一名《四大景》《六段景》《八段景》《小小鱼儿》等,早在明代已经流行。先流行于北方,后传播于南方,明中叶以后盛行于江淮之间,扬州也成为《粉红莲》传唱的中心。

    江淮竞唱《粉红莲》

    关于明代俗曲风行南北的情况,明人沈德符《顾曲杂言》说得最为具体:“嘉隆间(1522-1572),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桐城歌》《银绞丝》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渐与词曲相远,不过写淫媟情态,略具抑扬而已。”值得注意的是《粉红莲》流行的地方——“自两淮以至江南”,正是以扬州为中心的地域。

    《粉红莲》最初流行于北方,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都有器乐曲《粉红莲》。王骥德《曲律》说:“至北之滥,流而为《粉红莲》《银纽丝》《打枣竿》,南之滥,流而为吴之《山歌》、越之《采茶》诸小曲。”冯梦龙《太霞新奏》也说:“北之《粉红莲》,南之《挂枝词》,其佳者,语多真至,正自难得。”表明《粉红莲》一曲是从北方流传到南方的,曲调婉转,长于抒情。

    《粉红莲》在清代扬州最为盛行,曲牌通称《四大景》。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先有《银纽丝》《四大景》《倒扳桨》《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篮》诸调。”所谓《四大景》,意为共四段歌词,每段歌词唱一种内容,其间并不一定连贯。后来增加为八段,就叫《八段景》,又衍变为《老八段景》《新八段景》。其实在这过程中,还有《六大景》的说法。最近我们从民国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的老唱片中,发现扬州清曲名家陆长山的一段唱词,名叫《六段风景》。这些唱词的第一句分别是:“小小仙鹤一点红”,“小小鱼儿粉红腮”,“小小花鞋三寸长”,“小小紫竹瘦苗条”,“小小尼姑下山来”,“小小月亮照高楼”。因为共有六段,故名《六段风景》,也即《六大景》。

    民歌的发展,通常都经历由简而繁的过程,从当初的“四景”变为后来的“六景”“八景”也是符合规律的。三十年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拙著《扬州清曲》,收录了《八段景》一种,所用曲调标明为《粉红莲》。《八段景》曲词总共八段,大抵以抒写男女相思为全篇宗旨,各段词意并不相连贯。例如,前两段唱词为:

    小小仙鹤一点红,

    一翅飞在半空中。

    张生拿弹打,红娘来取弓,

    被莺莺小姐搂抱在怀中。

    张相公,张相公,

    人生何处不相逢?

    小小鱼儿粉红腮,

    上江游到下江来。

    水中多自在,头摇尾巴摆,

    香饵金钩钓将起来。

    你既不放我,又不将我爱,

    俏人儿,情甘送你做小菜。

    可见所谓《八段景》,就是八段意义不相连属,但主题大体相似的系列作品。

    《八段景》一作《八段锦》,原是民间沿用已久的名称,其内涵也随境而迁。

    浓艳何如淡色红

    《粉红莲》的得名,未见古今文献解释。从字面来看,应是歌咏粉红色的莲花之意。莲花即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之德,自古来为国人歌颂。

    扬州人历来爱荷花。以扬州八怪为例,多数画家都画过荷花,或者咏过荷花。在扬州戏曲音乐中,也有《粉红莲》《干荷叶》《莲花落》《采莲调》《青荷叶》等曲词。值得关注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李复堂,在八怪中画荷特别多。李复堂是兴化人,兴化是水乡,多植荷藕,画家对荷花的千姿百态理解颇深。在李复堂的笔下,有各色各样的荷花。有粉红色的荷花:“碧波心里露娇容,浓艳何如淡色红?”有纯白色的荷花:“冰雪心肠腕下来,一枝清影画图开。”

    扬州八怪的咏荷作品,金冬心有《西湖莲舫图》,他说:“予本杭人,客居邗上,时逢六月,辄想家乡绿波菡苕之盛,因作此图。”金冬心常常提起故乡的荷花,故他的弟子罗两峰用罕见的白话题道:“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记与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画冬心先生自度曲。”师生的情意,荷塘的氤氲,都在其中。高凤翰的《荷花图》不止一幅,其中题道:“翘翘黄甲,高驾莲芳。青荷扬彩,碧藕飞香。膏凝玳瑁,中澜文章。莲花净界,君子之乡。”歌颂了荷花的静好……

    在扬州流行的戏曲音乐中,有许多曲词与荷花相关。如:

    《干荷叶》,元明俗曲曲牌,曾流行于江淮及扬州一带。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语》载:“里巷童孺妇媪之所见闻者……后又有《桐城歌》《挂枝儿》《干荷叶》《打枣干》等,虽音节皆仿前谱,而其语益为淫糜,其音亦如之。”其经典唱词为:“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借物寓意,因景生情。

    《莲花落》,明清说唱艺术,旧时多为乞丐所唱,与凤阳花鼓相似,流传广泛,在扬州也曾流传。元杂剧《东堂老》中,有人教训扬州破落子弟云:“只思量倚檀槽听唱一曲《桂枝香》,你少不得撇摇槌学打几句《莲花落》。”可见《莲花落》在当时的扬州已经流行,直至近代尚有传唱。

    《采莲调》,扬州清曲曲牌,后为扬剧吸纳。其经典唱词为:“喜鹊站树头,对我叫不休。你又来报的什么喜?想必是叫的明天要过中秋。拿着桨来带着钩,阵阵喜气上心头。忙将莲船解了扣,轻轻划桨顺水流。荷叶向我招招手,莲蓬对我点点头。近处采呀远处勾,采采勾勾把李郎候。”曲调优美,唱词晓畅。

    《青荷叶上》,扬州清曲传统曲目,用《南调》演唱。其渊源是冯梦龙《挂枝儿·荷珠》、颜自德《霓裳续谱·荷叶上的水珠儿转》、华广生《白雪遗音·露水珠》。韦人、韦明铧《扬州清曲·青荷叶上》词云:“青荷叶上露水珠儿现,痴心的人儿用手去拈。正欲拈,滚得一个都不见。可怜我这一片真心将你恋,你在这边拆散,却到那边团圆。啊呀呀!何苦将我来骗?我这热烫烫的心肠偏被你这冷冰冰的东西骗!”比喻巧妙,堪称绝品。

    《粉红莲》则是同类题材音乐的代表作。

    小小鱼儿游四方

    扬州清曲《粉红莲》最流行的唱段之一是:“小小鱼儿粉红腮,上江游到下江来。”“你既不放我,又不将我爱,俏人儿,情甘送你做小菜。”这段词表现了一个女子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怨恨和不得已而自嘲的心态。因为首句有“小小鱼儿”四字,所以曲牌也称《小小鱼儿》。《小小鱼儿》就是《粉红莲》。

    这条“小小鱼儿”也果然游向了四面八方。扬剧吸收了这一曲牌,扬州弹词也借用过这一曲牌,甚至福建闽剧也有扬州游去的“小小鱼儿”。扬州清曲曾经流行全国南北,对各地戏曲产生深远影响。这一点如果只由扬州人自己来说明,说服力还不强。如果由学术界公认的戏剧理论权威周贻白先生来追根溯源,更能使人信服。周贻白是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过湘剧、京剧、文明戏演出,后来致力于戏剧史研究。他的《中国剧场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戏曲论集》等著作,体现了博览群书、勤于调查的治学特色。他在考察各种声腔系统、剧种流变方面,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成果。《周贻白戏剧论文选》一书收录了探讨京剧、湘剧、汉剧、楚剧、闽剧、赣剧、川剧等剧种历史的文章。在《闽剧》一文中,周贻白指出,福建地方戏闽剧的声腔分为四类,即“江湖”“飏歌”“逗腔”“小调”,其中的“飏歌”其实就是来自扬州的歌,应该写作“扬歌”。

    周贻白先生说,闽剧中的“飏歌”,曾经有人认为是“阳歌”,怀疑其与历史上流传的弋阳腔有关;“但飏歌类中又有《银纽丝》《打斋饭》《纱窗外》《小小鱼儿》《花鼓》《看相》《打棍皮》《弥陀寺》之类,其中除《打棍皮》系南罗腔外,其他如《花鼓》《看相》《打斋饭》《银纽丝》《纱窗外》《小小鱼儿》等,都是苏浙一带的‘滩黄小调’。这类小调在清代乾隆嘉庆之间,曾风行于江苏的扬州一带,一时有‘扬州小调’之称。同时,扬州盛行一种清唱,以南北曲为其基本,俗称‘扬州唱口’。今‘飏歌’一类曲调,既多与扬州小调及清唱相同,然则‘飏歌’或当作‘扬歌’了。”周贻白在这里追溯了闽剧音乐的重要成分——飏歌的来源,指出它就是来自扬州的歌。这种“歌”有几个不同的名字,如扬州小调、扬州唱口、扬州清唱等,实即扬州清曲。其中,闽剧的《纱窗外》即扬州清曲《王大娘问病》所唱的曲调,闽剧的《小小鱼儿》即扬州清曲的《粉红莲》。

    扬州清曲是怎样传播到南方福建的呢?周贻白说:“至于这类声调如何传到福州而搀入‘平讲’中去的,意者当为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以南台辟作商埠,扬州人有挟艺来此谋生者,因而为当地人所传习吧?”文中所说的“平讲”,指福建当地的农村小戏。1842年8月,清朝政府因败于英军,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商埠,上述地方立刻繁华起来,招来大量戏曲艺人。扬州优伶就是那时把扬州清曲转播到福建去的。

    实际上,不但闽剧的飏歌源于扬州,福建的小调也多源于扬州。周贻白在《闽剧》中接着说:“闽剧中小调一类,包括的曲子有《紫琵琶》《奈何天》《四大景》《叠断桥》《牡丹亭》……其中如《四大景》《牡丹亭》《湘江浪》亦皆扬州小调,尤以《叠断桥》一调现在仍传唱未衰。”他说的《叠断桥》也叫做《红绣鞋》,其唱腔之委婉、曲调之柔靡,足以征服闽人。

    清末民初的上海,虽然表面繁华,但市民们的心情是压抑和苦闷的。在此情况下,扬州清曲以其古老的形式、传统的内容,引起了人们的共鸣。黎子云、裴福康、陆长山、葛锦华、钟培贤、尹老巴、王万青等扬州清曲名家的代表性唱段,如《风儿呀》《十送郎》《八段景》等均由大中华、百代等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在上海向全国广为发行。

    1962年,中央音乐学院采集各地曲艺音乐,特地来扬州录制扬州清曲《粉红莲》,由清曲名家王万青演唱。王万青十二岁从父学昆曲,十五岁改学清曲。先拉二胡,后学琵琶,初唱阔口(男腔),再唱窄口(女腔)。他嗓音清亮圆润,吐字清晰有力,感情细腻充沛,擅唱的曲目有《黛玉悲秋》《秦雪梅吊孝》《小寡妇上坟》《九腔十八调》和《粉红莲》等。

    “小小鱼儿”终于从扬州游向了四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