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前两篇的主题,继续说牌楼。山西碑楼中最出名的当属位于绛县横水镇乔寺村北的乔寺碑楼,因为它不仅漂亮,而且体积最大,高十五米,宽十七米,五间七碑,气势恢宏。乔寺碑楼是碑楼主人,当地大富商周禄在的后人在道光十七年(1837)为他修建的,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
乔寺碑楼目前已经是省保,它的特点就是把碑楼这种形式推向了极致。山西碑楼我看的还不多,前面说过了单座的和双座的,都是一楼一碑,而乔寺碑楼是一楼五间七碑。这座美轮美奂的碑楼彰显着楼主人当年的荣华富贵,也引出了一位三晋名人来。这就是碑的撰文者,道光十五年探花,翰林院编修散馆,刑部主事乔晋芳。这位探花是横水镇人,与碑楼主人算是同乡吧。
在碑楼里面的七块碑中,有追思碑,感德碑,恩德碑等,奇怪的是还有一块神道碑,在当中的位置,上书:诰授武翼都尉军功议敘游击晋封资政大夫禄在周公神道。这立刻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神道碑为什么放在碑楼里呢?这块碑上的文字也许为整个碑楼确定了性质,即这是一座周禄在的神道碑楼?也就是说碑楼附近的某个地方就应该有主人的坟茔,其他名目的碑只是捆绑。当然这只是猜测,可除此之外,神道碑放在碑楼里很难给出其他的里解释,而且,“神道”后面没有“碑”字,显然是有为整个碑楼命名的意思,而其他名目的都明确写明“XX碑”。类似的情况我在别的地方也见到过,就是神道碑与其他名目的碑同置于一座碑楼里,这一现象很值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