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通木竹加工技术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记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04-27

  它的诞生,对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影响在持续发酵。

  上世纪90年代,依托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建设的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中试基地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不断地为行业提供规模生产所需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为实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不断提高着我国木材工业生产技术的开发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技术升级,加速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 

   如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作为工程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试基地以木竹材料加工制造技术研究成果的中间试验为基础、以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工程化研究开发为核心、以孵化功能为定位,承担了大量国家、行业的科研项目的中间试验任务,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中试基地建有人造板工程材料、木材改性及加工等4个中试车间及10个公共配套设施,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科研中试和工程化验证条件,既能满足近期工程化新技术项目开展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需要,也能满足单项新技术开发与综合配套技术开发的需要。


  一系列成果是中试基地给出的答案。

       工程中心建成以来,共有“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制造技术”等3项专利产业化技术项目、“蓝变木材热处理改性技术产业化示范”等16项林业推广项目、“木质纤维微波连续液化关键技术引进”等20项先进技术引进项目(948项目)、“阻燃实木表面装饰材料制造技术”等18项农转资金项目在中试基地完成中试和技术孵化,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通过在中试基地开展中间实验,工程中心还破解了甲醛释放监控、竹材工业利用率低和高性能木竹工程材料研发等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结构用规格材利用技术空白,提高了我国甲醛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控水平,建立了新型高性能竹基纤维材料技术创新链,创制了国产落叶松结构用规格材、甲醛释放量检测气候箱、竹材风电叶片、无醛胶合板和无醛地板等新产品,并实现规模化推广。 


技术转移,成为企业所需成熟技术提供方 

   通过开展中间试验,将更实用、更可靠的技术转移到相关企业是工程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能。

  工程中心成立后,重视针对企业需求的技术研发与示范,以举办行业论坛、所企对接会等形式了解和发现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通过工程中心的技术孵化,一大批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被陆续研发出来并在企业推广应用,除企业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外,也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扩大了国内外影响力。

   “一种大片竹束帘及其制造方法和所用的设备”使竹材的一次利用率从20%-50%提高到90%以上,在浙江等13个省推广应用,产品出口到美国、英国、德国等4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竹材工业化利用第四代标志性技术;“一种增强、阻燃改性人工林木材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技术,解决了木材浸渍改性和木材干燥定型等难题,改善了人工林速生杨木、杉木等木材密度低、材质软、握钉力小和尺寸稳定性差等缺陷,同时赋予木材阻燃、防腐等功能,木材附加值提高3倍,已在全国7家企业推广应用。


  企业竞争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技术转移,新产品在企业投产,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了产品功能,拓展了产品应用领域,使企业利润有了新增长点。同时,进一步拓展了低质人工林木竹原料的利用,增加了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扩大了就业。近年来,工程中心先后有数十项技术成果在企业成功实施和产业化,获得技术转让合同总值550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收入超过50亿元,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和行业健康发展。

       工程中心还坚持开放实验,促进行业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近两年来,工程中心对外开放实验超过400人次,合作研究课题超过33项,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发挥优势,承担重点科研项目中试任务 

  工程中心建成以来,承担了国家、国际合作等各类科研课题545项,国拨经费总额26752万元,以配套资金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约5000万元。其中,针对我国木材资源供需总量不足与低效利用并存、生产效率不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等技术难题,工程中心系统地研究了低等级木材利用、木门机械化制造等技术,突破了高性能竹质复合材料、实木复合门专用装备等技术,创制了软质木材多功能改性等新产品,为木材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人造板及其制品环境指标的检测技术,突破了检测环境精度低、检测结果可靠性差这一世界性难题,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证书各1项,已在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近百家单位应用,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高强度结构用规格材加工利用技术,利用国产落叶松木材,建立了结构用规格材高效加工、性能评价及标准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了建筑结构用规格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我国木结构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是对工程中心取得成就的重要肯定。

  2010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对国家工程中心进行评价,工程中心在全国8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价中成绩优秀,提交的“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得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项目总投资3151万元。项目主要建设木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研究与开发、木基复合材料工程化技术和信息化服务共3个工程化研发平台,并对6条中试线进行了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工程中心的工程化研发创新能力。

  2012年,工程中心获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工程中心重大成就奖”,工程中心原主任王正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刘鸽 王建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