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通论的修正和补充

 郑公书馆298 2016-04-27

      在量子学中,光量子简称光子。在我的相通论中,只能将构成万物的最小基本粒子叫光原子,不能也叫光量子了。单个的光原子基本不会单独存在,一般以若干个组合在一起的光分子的形态存在和运动传播。光原子是有引力极和斥力极的球形小粒子,它以不同的个数和不同的吸合角度连接在一起形成光分子,光分子具有的引斥力是不同的,光分子在运动时也有自旋和轴线角度,由于受到其它光分子的影响,光分子的自旋和轴线角度是变化的。七种可见光的小颗粒可以叫做七种光分子。电子可以叫一种光分子。光是某一频率段内的电磁波,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也可以归入光分子的行列。光分子越小,它形成的电磁波波长越小,波的频率越高。光分子的连续定向流动形成了光场,磁场和热量的辐射。

        在量子学中,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具有波的特性,也有粒子的特性。波的概念,直观可感知的是水波。波是许多微小粒子在一定时间内在宏观层面上的运动轨迹(主要从几何形态来描述)。水波是众多水分子在一定时间内向某一方向的运动轨迹,声波是空气分子的运动轨迹。准确、完整的描述波,还应该表述为是众多粒子的质量和能量的运动和传递。光波是许多光分子在极微小的时间内在在宏观(相比光分子的微小)上的运动轨迹。所谓光的频率和波长,是从波的层面的研究和度量,就如同我们所说的水波的频率和波长,而从粒子的角度则是另外的景象。光的能量,与光分子的的种类有关,与光分子在单位面积断面上的流动频率有关,还与光分子的轴线朝向及自旋有关,这些因素造就了激光与普通可见光在能量及散射上的不同。

        在广义相对论中,物体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等效的,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惯性质量也越大。当它的加速度是二倍重力加速度时,物体的惯性质量将变为原来的二倍。物体以加深速度运动时,它的质量成为变量。如同引力具有朝向地心的方向性,引力质量具有方向性。在加速度运动中,抵制加速度的惯性质量体现于所受推力的平行方向。类似于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于物体形成合力,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方向性的综合质量。物体高速运动时,可能会表现出与万有引力对应的斥力,从而导致物体在引力方向上的质量变小的现象。龙卷风(风圈边部的风速是极高的,远高于12级的风速)在水面上形成的龙吸水现象可以这样解释:快速转动的空气和地球之间表现出排斥力,抵消了部分地球引力,导致风圈内的空气变轻,效果等同于水面上大气压力变低,于是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水被往上压,而快速转动的水也由于斥力抵消了部分引力导致的变轻现象,于是出现了旋转的水圈直达天际的奇特自然现象。只是因为龙卷风圈内的大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不足以形成十多米高的旋转水柱,所以一定存在动能转化为向上的势能或快速移动的物体表现出与地球之间的斥力,导致空气和水重量变小的情况。

       在数学中,数字可以微分和积分,比如10经过30万次微分,结果是极小的一个数,约等于零,但它不是零。因为零经过30万次积分还是零,不可能是10。所谓的光子只有动质量,而没有静质量,从数学角度来看也是行不通的。无论静质量是动质量的多少次微分,它还是有一定值的,并不是零。从数学角度,极小的一个数,乘以一个极大的数,它的结果可能很大。光子就是这种状况:虽然它的质量极小,但它的数量是极大极大的。所以发出光子的太阳的质量必然在慢慢变小。太阳的聚变反应类似于炸药的爆炸,主要发射出光子,但也可能有少量的中子及其它射线逸出,形成了所谓的高能宇宙射线。地球上有陨石降落,同样也会有陨石被太阳吸附,但它们可能在距离太阳还有一定距离时,就已被烤融,被光子流,粒子流裹挟着发散向外围空间了。高能宇宙射线主要来源于太阳,少部分来源于宇宙中的其它天体。宇宙射线中的中子轰击氮元素,形成了碳—14,它是一种不稳定态的放射性元素。碳-14在活的动植物体内是有一定丰度的,但它死亡后由于碳-14的衰变,丰度会下降。经过5730年,碳-14在已经死亡的动植物体内的丰度将是活的动植物体内丰度的一半。这也证明了哲学中偶然和必然的关系:哪个碳-14原子发生衰变是偶然的,必然的是经过5730年,一半数量的碳-14会发生衰变,生成氮元素。偶然是针对某一个体,必然是多个个体中一部分会出现某一变化的概率。人类的男女在自然条件下出生比例也是偶然和必然的证明。偶然针对的是个体,必然是一种概率。

      月球上有许多陨石坑,但看不到陨石。陨石就像一包炸药,会在月球上炸出一个坑,但同时陨石也被撞碎,飞出去,再以小颗粒的形态落回月球表面。而落向地球的陨石,在进入大气层后会与空气摩擦生热,大部分陨石在落到地面前已经灰飞烟灭,变成了小粉尘。小粉尘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会慢慢落向地表,小粉尘也会伴随降雨落到地球的表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子吸附在分子内,将光子变成分子的一部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借助太阳光才能完成,植物的一小部分质量就来源于对光子的吸附。地球的公转轨道在慢慢变大,质量也在慢慢变大。对于石油的生成,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在地球的某一时期,地球上的温度和光照要强于现在,地球上生存有大量的动植物。此时落向地球的陨石的频度和大陨石出现的概率也高于现在。一颗较大的陨石撞向地球表面(可以是陆地表面,也可能是海洋中),撞出一个盆地,形成高温和辐射,同时引起大量动植物的瞬间死亡,陨石造成的粉尘落到地面后覆盖了动植物的遗体,遗体溢出的油脂向撞击坑中汇聚,逐步生成石油,而在油田的外围则有煤矿的生成。由于有陨石粉尘的降落,也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光子的吸附和将无机物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在地壳运动,陨石撞击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于是地壳中形成了一层一层的煤。

      此博文写成之日,是阴历腊月初八,是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的得道之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相通论推导了宇宙中万物的物极必反,生生灭灭,轮回不止:轻的氢元素在恒星中进行聚合反应,而地球上重的铀元素则易发生裂变反应。质量很大的恒星发射光子,质量逐步变小,直至有一天变成一个小的冷的天体。但经过很多的时间,它有可能和另一个巨大的星体吸和相撞,再次发生裂变和聚合反应,形成新的恒星。根据概率论,宇宙中必然存在类似太阳系的其它恒星系,也可能产生类人的智慧生命,但他们将随着星体的某一巨大变化而消亡,但在其它恒星系中又再次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