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业科技工作者如何玩转科技创新?

 悟创业之道 2016-04-27



2014年针对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调查显示:

2013年有38.6%的服务业企业

科技工作者参与过创新活动。


相比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中
“58.1%的企业科技工作者从事过科技研发活动”,

这一参与率明显偏低。


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时,
存在哪些阻碍呢?该如何解决?

作者 孙永波

博士后,教授,

北京工商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

研究领域:服务企业运营管理、

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


所遇阻碍


一是服务业企业科技人员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偏低。

服务业科技工作者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影响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动。11.0%的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表示目前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很强,33.6%相关性较强,总计44.6%,这些科技工作者中,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达55.5%。38.8%的服务业科技工作者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一般,4.9%完全无关,这部分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为39.8%。可见所学专业与工作的相关性影响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而被调查的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所学专业与工作的相关性很强和较强的不超半数。




二是学术交流活动缺乏,继续教育平台不完善,难以满足知识更新需求。

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也是参与科技创新的阻碍。在工作实践中积累(59.8%)、自己学习提高(30.1%)成为业务进步的主要途径,而通过同事交流、参加研讨会、单位培养三种方式总计仅为9.8%,学术交流活动明显缺乏。此外,现有针对科技工作者的培训体系稍显滞后。调查显示,75.4%的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认为参加培训或进修是有必要的,但仅有35.8%参加过进修或培训,继续教育机会少。




三是单位创新氛围不浓厚,影响科技工作者安心做科研。

单位创新氛围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调查显示,52.7%的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认为单位创新氛围一般,18.3% 对单位创新氛围不太满意甚至不满意。从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实际影响来看,对单位创新氛围不满意的员工,参与创新活动比例仅为19.7%,而对单位创新氛围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活动的比例高达56.7%。




改革方向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营造创新氛围,激发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建立校企之间良性合作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利益动态平衡,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让高校培养符合实际需求,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服务业企业招收或引进海外人才。




二是搭建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平台,满足科技工作者知识更新需求。

政府部门应对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给予更多重视,扩大宣传,学习借鉴法国、日本等国相关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动服务企业继续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建立科学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改变注重学历甚于能力的用人制度。同时,注重通过各种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平台的建设,发挥科协、行业协会的横向桥梁作用,支持和促进行业技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三是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政府发挥舆论和利益双重引导作用,大力表彰创新型服务企业和做出创新贡献的个人,鼓励服务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引导企业在收入待遇、考核奖励等方面对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一定倾斜。财政支持和补贴要更加注重以服务创新应用成果而不是以论文为标准。完善知识产权法,加大落实力度,使做出创新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得到先发优势。




(数据来源:服务业(企业)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