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一岁的父亲,你是一岁的孩子,我们是同龄的父与子

 GreenMooder58g 2016-04-27

导读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也并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与孩子的年龄是一样的。因为只有当孩子出生时,她们才有机会成为爸爸妈妈。此时孩子是一岁,而爸爸妈妈也只是一岁。父母唯有平等地看待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与孩子一起成长,共享喜悦与忧愁,同感幸福与痛楚,才能一起发掘崭新的自我。

  墨墨今年十岁了,他的爸爸是一个企业的老板。从前,爸爸对墨墨很严厉,不是大吼大叫就是经常板着脸。结果爸爸一回家,墨墨就刻意躲着他,根本不愿意和他说话,渐渐地墨墨与爸爸的关系也就变得疏远了。
  爸爸发现这种敎育方式存在很大问题,于是就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他经常陪着孩子聊天,节假日还带着墨墨去郊游、看电影、逛街、跑步......虽然一开始,墨墨对爸爸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但是久而久之,墨墨就开始愿意跟爸爸交流和玩耍了。
  后来,爸爸与墨墨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候,墨墨会很随意的把手搭在爸爸的肩膀上,两个人在一起聊天时也是天马行空,无话不谈。夏天,爸爸会带着墨墨游泳;冬天,爸爸会跟墨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每天晚上,爸爸会给墨墨讲故事,谈谈当天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一起玩游戏,直到墨墨进入甜美的梦乡。
  爸爸与孩子之间的摩擦在很多家庭中都屡见不鲜。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与不和主要是由于双方的心理差异所致。

  任何一位爸爸都想在孩子心中确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并且极力维护作为爸爸不可侵犯的威严;而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希望爸爸不要轻视自己、贬低自己,希望可以与爸爸成为朋友,得到爸爸的认同与肯定。

  正是由于这两种心理的较量与冲突,导致爸爸与孩子的关系变得很僵,甚至势同水火。

  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爸爸的态度严厉和对孩子的不理解,使孩子认为爸爸是一个“暴君”,一点也不讲理,也就更不愿意主动与爸爸沟通与互动。如果这种心态愈演愈烈,孩子就会做出一些出格、叛逆的事情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抱怨。此时,爸爸要想与孩子保持一种和谐、良好的关系,也就变得异常艰难了。


  初为人父,我们育儿年龄也只是一岁,应该摒弃居高临下的姿态,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

一、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知心姐姐卢勤曾经说过:“没有朋友的童年是不幸的。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它们孤独的心理比任何一代都强烈,他们求友的欲望比任何一代都迫切。”

据一项调查显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要能经常跟孩子沟通;能与孩子成为朋友,无话不谈;当孩子面对问题与困难时,爸爸能够帮他解决问题;甚至能成为孩子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朋友。

  一位记者对一位北京的爸爸采访时,这位爸爸说:“其实,爸爸并不是孩子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爸爸与孩子的年龄是一样的。因为只有当孩子出生时,他才有机会成为爸爸。此时孩子是一岁,而爸爸也只是一岁。”

  事实上,当爸爸与孩子接触时会发现,自己也仿佛年轻了许多,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的确,在孩子的身上,你发现的不是升职、加薪、股票与基金,而看到的是天真、幼稚、可爱、童心的喜悦。

  要想得到孩子的信任与认可,使孩子愿意主动与自己交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孩子的“朋友”。对此,很多爸爸会认为,自己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或是将近不惑之年,年领相差太悬殊,要想做孩子的朋友是不现实的。

  其实,做孩子的朋友不是年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只要爸爸能保持一颗童心,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尊重与重视孩子,像“朋友”一样跟孩子交流,就会突破孩子的心理防线,得到孩子的认同与欢迎。

二、与孩子分享快乐与忧愁

文章来源: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