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3 十六特胜

 光明012 2016-04-27
十.六.特.胜

六妙法门,第一是「数」。行者因修习数息之故,即能生出四禅、四无量心以及四无色定,前文已略为解释。

第二妙门是「随」。行者因修随息之故,能生出十六特胜。

佛说十六特胜缘起,是初说四谛法时,弟子有不能悟者,故为他们更说九想观、八背舍等不净法。修不净观

虽除贪欲,其中又有生厌患心者,因此不得无漏。故佛改变方针,教其舍不净观,转为修特胜法,因特胜法中,

有定有慧,具足诸禅,故称为特胜,细分为十六。

一、知息入

息入时,知其从鼻、口、经咽喉、胸、心至脐部。

二、知息出

息出时,知其从脐、心、胸、经咽喉、至口、鼻。如是一心照息,心随于息不乱。又能知息相粗细、轻重、

涩滑、冷暖。修习随息法比数息为胜,因子息心闇,无有观行智慧,多生爱见过患。习随息之时,即知此息是无

常,命依于息,以息为命,如果一息不还,则命亦随之而去,息既无常,命亦无常,爱见等病,自不易生。

三、知息长短

修随息时,忽觉入息长,出息短。因心静住内,息随心入故,入则知长,心不缘外境,出则知短。又心细则

息亦细,息细则入息从鼻至脐,微缓而长,出息从脐至鼻,亦复如是。如人疲极,休憩欢喜,息即随细且长。反

之,心粗则息亦粗,息粗则出入急疾而短。譬如人遇恐怖,疾走上山,或担重疲极,此则息短。

四、知息身

修随息时,忽觉其身如云似影,又觉出入息身毛孔,见息入无积聚,息出亦无分散。觉身空假不实,无常

生灭。亦知生灭,剎那不住。以上三事和合,方有定生,三事既空,则定亦无所依,知空亦不可得,如是了知

,于定中方能不着。

五、除诸身行

行者因觉息身,忽发得初禅定,心眼开明,见到身中三十六物,臭秽可恶,此时方知三十六物,皆由四大

而有,其中一一无我,亦无我身,此时即除心行粗受。

六、受喜

照出入息,则可除却懈怠睡眠,而觉心轻柔,随着定心而受喜。

七、受乐

乐从喜生,若心得喜,身便调适,身调适后,则得盛乐,乐是喜增长故。又初心中生悦,是名为喜,后身

喜,故名为乐。

八、受诸心行

上既受乐在怀,必有心所法相随,依心乐境,入一心时,知此定乃虚妄不实,而不贪着,则得三昧正受,故

受诸心行。

九、心作喜

前既止心一境,但未有慧解,必为沈心所覆没,今用喜照了,令其不沉没,故名作喜。

十、心作摄

因喜心动散,则发愈过常,摄之令还,不使驰散,返观喜性,毕竟空寂,可使定心不动摇。

十一、心住解脱

以上身之乐,凡夫得到,多生爱染,为其所缚,不得解脱。今以观照智慧,破析身乐时,即知此乐,从

因缘生,空无自性,虚妄不实,观乐不着,其心便得自在。

十二、观无常

观诸法空,生灭亦空,生时诸法空生,灭时诸法空灭,于其中亦无男、无女、无人、无受、无作,如是观无

常法,可得自在。

十三、观散坏

此身不久当是散坏寂灭之法,非真实有。此定亦由色受想行四阴和合而有,四阴散坏,定不可得,故心无所

爱着。

十四、观离欲

凡有爱着,皆名为欲,离外而缘内,亦未免着欲,今入此定,能观破析,故观离欲。

十五、观灭

是心有生住异灭四相,多诸过患,虽修至识极少之处,也是四阴和合,无常无我之法,不可染着,故观灭法



十六、观弃

以上处处舍一面,至此舍到极点,凡夫得到,以为涅盘,不能舍离,今得此定,能观其法,亦是无常、苦

、空、无我,非真涅盘,故观弃舍。

此十六特胜法,其中未必尽得,或得两三种,或得四五事,因根机不等,功夫有深浅,故所得特胜,亦因之

而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