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美感激情

 教育繁星 2016-04-27

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的感觉,是审美主体在精神上求得的满足。美学家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明确而简练地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著名论点,试图把教育巧妙地寓于愉悦之中。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蔡元培,以特有的眼光和魅力,强调了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详细说明了各门学科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列篇目大都是名篇佳作,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教材。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切实把握美的真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及时、更敏锐的发现美、捕捉美,不断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美感激情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一、借助教材的“美”让学生产生共鸣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在读某篇课文时,非常激动,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凝结在文章里的高尚思想点燃了你思想的火花,倾注在课文里的美好感情拨动了你感情的琴弦,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它可以打动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几年来的教学生涯自已在此方面深有体会。课文之美是一种崇高情趣的反映,教者要利用其中的美情趣,激发学生美素质,这样学生对其所学就会产生一种渴求与向往。我在讲《世间最美的坟墓》时,以“古朴、自然”这一主题入手,抓住了自然之美与人心灵之美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出“托尔斯泰墓的平凡、朴素”与“莎士比亚等人墓地金碧辉煌”这一特点;景物描写中“雪的温柔覆盖”与“人群中没有人敢大声喧哗”牵出一条贯穿全文的人们对托尔斯泰的崇敬、爱戴之情。结果课堂中出现了几次高潮,讲到动情处,有的学生竟泪光盈盈。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火一般的激情成了教育学生的强大动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语文课本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都是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文学作品,那些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摹、精巧的构思……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审美观照。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课文中的美为前提,用充满情感的文学语言再现文章,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深入分析作品的形象美,领悟作品的意境美。如:《黄鹂》“他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他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这里……”“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些精彩语句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整散结合,长短错落有致,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品位诵读,在语音、情感起伏的朗读中调动多种感官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

二、倾注真情让学生体味美的境界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本向就是“美”的化身。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优雅的风度、良好的教养、广博的知识面、标准的普通话和敏锐的美感;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以海阔天空又妙趣横生的谈吐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做到情感丰富,细腻。把讲台看作舞台,把自己看作演员和导演,具有自我调控个性心境,情感和情绪的能力,使情感表达遵循情感运动的辩证规律,感情变化跌宕起伏,层层深入,针对每一篇文章,能与书中所流露的情感形成一致,只有教师首先被课文丰富的思想内容所感染,和作者产生感情共鸣,才能以饱满的情感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做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一致,进而去导起学生感情的波澜达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目的。比如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表现的是作者当时内心的苦闷,迷惘,因而笼罩全篇的感情基调“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种情感表现在作者笔下的景物上是一种隐约,淡雅,朦胧之美,特别是有关于“塘上的月色”及“月色下的荷塘”两段如诗似画的景物描写是这种感情的集中写照,如果单纯地就景物本身来分析,学生很难体会到内在的这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明确写作背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才能使学生真正溶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作者产生共鸣,也才能真正领略到作者笔下的景物那种淡雅,朦胧的美。如《雨霖铃》表现的是作者对爱情的执著,抒发了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教师只有把作者的感受融化在自己的心中,才能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品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从而感受爱情的离别之美。

三、运用娴熟技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是一门艺术,精湛的教学技巧,当然堪称人所景仰的艺术了。无可非议,艺术美便是教学技巧的精深造诣。每一节课,从宏观设想到微观把握,从整体设计到局部处理,从双边活动到教学相长,从篇章结构到中心思想,从听说读写的练习到综合能力的提高,从教师的表情达意到学生的身临其境,都是艺术的再现,都是美的体现。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浑然一体,潜移默化,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一个好的上课形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神奇的极光》是一篇说明文,按照老一套教法,效果也不会怎么理想,我上课时拿了几张各式各样的极光画片,学生颇觉新奇而高兴。趁此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授课内容,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授课内容。

板书应做到内涵丰富,既能突破重难点,又言简意赅,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它首先给人一种形式美。它可以是漂亮的简笔画,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提纲,甚至是凝练的诗歌,但它的内容必须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精巧的板书让学生在欣赏板书形式美的同时,又能较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以及其中的内在联系,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而领会到和谐的美。

语文学科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点,较之其它学科有更多的美育因素。而美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还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挖掘、渗透美育,教会学生审美的方法,唤起他们的美感激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和情操,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大课题。【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