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致北宋灭亡的地理命门】

 zwzzwz817 2016-04-28

导致北宋灭亡的地理命门

冷月无声/文

终北宋一朝,幽云十六州一直是困扰北宋战略家的恼人问题。后世不少史家更是指出,幽云十六州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地理命门。它的得失不仅直接关系到宋辽的国运,而且深刻影响到了中国的历史变迁。

1、幽云十六州的战略价值

幽云十六州北与胡地相接,南与华北大平原相连,并有高山深谷、险关要塞及长城相守,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无休无止的杀伐争战中,幽云十六州的险峻地形始终是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抗击北方胡人骑兵的天然屏障,长城诸要隘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等都在幽云十六州。

历史上,幽云十六州历来为中原农耕民族赖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基地。从春秋时的燕、赵开始,这里每每成为阻击南下胡马的主战场。故幽云十六州在北方防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正因为如此,由于北宋没有幽云十六州的战略屏障,在与北方强敌的较量中一直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北部边防长期无险可守,契丹铁骑可以轻易驰驱于坦荡如砥的华北平原,昼夜之间即可饮马黄河,导致中原腹地赤裸裸地暴露在契丹骑兵的铁蹄下。

2、幽云十六州问题的历史由来

幽云十六州在历史上长期为中原农耕民族所具有,但在五代十国的混战之际,幽云十六州落入北方契丹人之手。公元936年,臭名昭著的卖国贼、后唐大将石敬瑭为反唐自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契丹主耶律德光出兵扶植。对此,石敬瑭最为信任的大将刘知远提出了劝阻,指出此举将会使契丹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而追悔莫及。然而,利令智昏的石敬瑭将国家利益置之不顾,尽管比耶律德光大十一岁,但他居然向耶律德光称儿子,石敬瑭由此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在位六年,对契丹怕得不得了,每每契丹使者来访,这个也曾在死人堆里打出来的悍将无不唯唯诺诺、如履薄冰,令手握重兵的大将杨光远刘知远等十分瞧不起他。最后,石敬瑭年仅五十一岁便忧惧成疾,在屈辱中死去。石敬瑭死后,其侄石重贵即位,但仅在位五年,就被南侵的契丹军队掳往塞北,受尽凌辱与苦难,最后竟不知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皇帝。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开了中国历史中原王朝割地于异族的先例,这不仅是他个人永远也洗刷不清的污点,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惨痛教训。以至于1905年8月29日孙中山在东京发表的《同盟会宣言》中,第二条就赫然表明:'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今天,每一个学习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石敬瑭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儿皇帝的耻辱称谓。石敬瑭的故事再一次告诉后人,无论何时,无论何故,以一己或党派私利而葬送祖国河山的行为都永远不会被历史和民族所原谅。

3、中原王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努力

石敬瑭之后,收复幽云十六州始终是中原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公元 959年,周世宗柴荣率领水陆两军北伐,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收复了宁、莫、瀛、易四州,但却因为柴荣病重以及部分将领的异议而收兵,一个月后,柴荣病逝。这次主动出击虽未获全胜,但毕竟收复部分失地。

宋朝开国后,面对辽人铁骑的巨大威胁,宋太祖赵匡胤至死不忘收复幽云,曾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赎回失地,不成则作为进攻的军费。然而天不假年,赵匡胤英年早逝,遗憾终身。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挟平灭北汉之余威,想一鼓作气收复幽云十六州。然而,由于赵光义的胡乱指挥,北宋军队最终惨败于幽州高梁河,宋王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的首次努力即宣告失败。

公元986年正月,宋太宗再次作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决策,宋军兵分三路,其战略意图是三路齐发,由曹彬东路军屯兵雄州、霸州,实施佯动,持重缓行,声言取幽州,吸引契丹军主力于东路,使其无暇西顾,保障中、西路攻取山后诸州,尔后合三路兵攻取幽州。但由于三路大军号令不一,指挥调度无方,未能形成有效呼应,加之东路主帅曹彬轻率冒进,遭致主力惨败,这次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努力再告失败。

此后,北宋一直对辽采取守势。为了防备强悍的契丹骑兵,宋朝在无险可守的窘境中,只得部署重兵,处处设防。没有了雄关险塞可据守,只好深掘河沟、甚至大量种树来防备契丹骑兵的冲锋。

公元1004年,契丹骑兵再一次挥军南下,饮马黄河,直抵澶州。这一次,被欺负到家门口的宋朝军队彻底被逼急了,软弱的宋真宗居然渡过黄河,登上澶州北城激励将士杀敌。然而在射杀对方主帅、战场形势占优的形势下,北宋已无恢复幽云的勇气,反而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用金钱和布帛买来了相对的和平。

4、无言结局

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显然是宋朝统治集团最大的政治硬伤。终宋一朝,英雄志士乃至普通子民,无不对幽云十六州未复有着难以释怀的心结。《宋史.地理志》就反映了这种状况:'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

当然,历史给了北宋王朝一个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机会,只不过宋朝的皇帝不但没接住天上掉下来的大礼包,反而把自己的老底都赔掉了。

公元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宋金联合灭辽,事成后宋取回幽云十六州。辽亡后,金太祖完颜阿骨于1123年二月把幽云十六州如约归还。但两年后,金兵南下,重占燕京地区。第二年,金国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中原,这就是'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了。

回望这段历史,教训极其深刻。国家存亡,民族兴废,总有其地理上的命门。北宋的地理命门在幽云,我们今日也依然存在诸多的地理命门,台海、南沙,不一而足。这些地理上的命门处理不好,往往将是巨大的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