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坛玉格》简介

 五要阁 2016-04-28
《天坛玉格》是明清正一道受箓的科仪经典。按《天坛玉格》的授箓仪式,箓生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加授《上清三洞经箓》、《上清大洞经箓》。受箓道士方可称法师,从此名录天曹,能够代天说法,主持斋醮法事。



  授箓品级。根据《天坛玉格》(相当于诠叙部门的级别条例,从一品到九品,有正有从)有关规定,法箓分五级︰
  1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此六、七品衔头)
  2升授「正一盟威经箓」(此四、五品衔头)
  3加授「上清五雷经箓」(此三品衔头)
  4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此正二品衔头)
  5再升「上清大洞经箓」(此正一品衔头,属天师真人职衔,一般不外授)
  授箓科,从二千年起规定每年于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在天师祖庭天师府集中举行一次授箓传度活动,作为定例。
  授箓职牒内容。职牒(亦称箓牒)是天师祖庭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代天庭颁发给道士的道籍凭证(即任命书),在“任命书”里。天师赋予道士执法权力和品级地位。其内容主要说明某某弟子,什么法名,家乡住址,生辰八字,属北斗何星,生逢盛世,诚心向道,皈依玄门,要求在天师门下,奏受法职,用以弘道宣化,济物利人,祈求天师代为奏迁职名,予以收箓。天师祖庭根据他的要求,申报天庭并依《天坛玉格》的有关规定,奏定受某某经箓;奏立某某坛,某某靖,某某治作为活动点。并当坛串立合同符,分环部券为证(即传度合同符一分为二,一半贴职牒上给授箓人佩带,一半在申奏天庭时焚烧)然后授给印、剑、令、旗等各种法器,拨付本命天将天兵,作为护身保卫,勉励他们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坛、靖永远驻扎,协助授箓者,佐理道法,凡遇行时,如谷答响,有求必应。并告诫授箓者,勤于修炼,积功累德,虔心为道;不得藉此法牒学习邪教、巫蛊厌魅,上干天亮、罪戾非轻。最后,传度、保举、监度大师在职牒上签名并加盖法印才有效用。
  三皈、九戒、十二愿
  在授箓醮仪中,箓生要表示决心,终生专奉「三皈九戒」。「三皈」即皈依︰太上无极大道元始天尊(道宝)、三十六部尊经录宝天尊(经宝),玄中大法宗师道德天尊(师宝),简称「道、经、师」三宝。九戒」即︰一者克勤,爱国守法,是念真戒;二者敬让,孝敬父母,是初真戒;三者不杀,慈救众生,是持真戒;四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守真戒;五者不盗,推义损己,是保真戒;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七者不诈,谄贼害善,是成真戒;八者不骄,傲忽至真,是得真戒;九者不二,奉道专一,是登真戒。
  在道场圆满时,三大师率众箓生要在祖师面前发十二愿,即一愿乾坤明索;二愿气象清圆;三愿主躬康泰;四愿融洽八埏;五愿天垂甘露;六愿地发祥烟;七愿四时顺序;八愿万物生全;九愿家多孝悌;十愿国富才贤;十一愿箓生受福;十二愿正教兴行。「三皈九戒十二愿」是正一派道士宣誓奉持「清规戒律」的信念和决心的规定方式。
  天师道始盛于蜀,到了第三代天师张鲁,曹操封阆中侯,教徒迁往北方,后来,教徒因为社会不安而迁移南方。到了东晋,天师道开始分门别派,在茅山地区魏华存(女)创立「上青派」,又称「茅山宗」,以陆静修为首的「灵宝派」又出现,以江西合皂山为中心,元朝以后,归入正派。茅山、合皂山、龙虎山合称为三山。
  另方面,发展至唐,由于皇室奉子李耳为祖,所以大盛,二十代天师获唐武宗召见,宋代的崇信不亚于唐代,赐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隋为「真静先生」,此后天师皆受先生封号。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前向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求符命。
到了明代,皇帝更加崇信天师道,命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清朝皇帝不奉天师,但民间崇信热烈。民国成立,国事日非,正一派道发展停滞,一九四九年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赴台,一九六九年羽化。
  随后六十四代天师张源先真人袭掌太上正一天师道教于台湾至今。
太上天坛玉格

【太上天坛玉格上】
【天枢院九品迁转品秩】
从九品
天枢院右判官上章典者同管干天枢院事
天枢院左判官上章典者同管干天枢院事

正九品
天枢院右大判官管干天枢院事
天枢院左大判官管干天枢院事

从八品
天枢院右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天枢院事
天枢院左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天枢院事

正八品
天枢院右领兵执法真官主管天枢院事
天枢院左领兵执法真官主管天枢院事

从七品
天枢院掌籍仙官同佥书天枢院事
天枢院掌法仙官同佥书天枢院事

正七品
天枢院领籍仙官佥书天枢院事
天枢院领法仙官佥书天枢院事

从六品
天枢院斩邪使同行天枢院事
天枢院御邪使同行天枢院事

正六品
天枢院伏魔使同行天枢院事
天枢院考召使同行天枢院事
 
从五品
上清玄都大夫行天枢院事

正五品
上清翊卫仙卿同知天枢院事

从四品
上清玄都御史九天金阙大夫同知天枢院事

正四品
九天金阙御史知天枢院事

从三品
九天金阙上卿天枢院副使同判天枢院事

正三品
九天金阙上仙天枢院副使同判天枢院事

从二品
九天金阙少宰天枢院使判天枢院事

正二品
九天金阙上宰天枢院大使判天枢院事

从一品
九天金阙右丞相判泰玄都省事
九天金阙左丞相判泰玄都省事
九天金阙侍中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台事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台事

正一品
至真无上辅天元尊平章代判神霄上宫事
已上从一品至正一品,凡南北二院玉府,神霄中品格并同
 
【北极驱邪院九品迁转品秩】
从九品
北极驱邪院右判官兼南昌上宫受炼典者同管干驱邪院事
北极驱邪院左判官兼南昌上宫受炼典者同管干驱邪院事

正九品
北极驱邪院右左大判官兼南昌上宫受炼典者管干驱邪院事

从八品
北极驱邪院右左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驱邪院事

正八品
北极驱邪院右左领兵执法真官主管驱邪院事

从七品
北极驱邪院掌籍法仙官同佥书驱邪院事

正七品
北极驱邪院领籍法仙官佥书驱邪院事

从六品
金部尚书北极斩御邪使同行驱邪院事

正六品
木部尚书北极考召使同行驱邪院事

从五品
上清玄都大夫水部尚书北极伏魔使行驱邪院事

正五品
上清翊卫仙卿火部尚书九天游奕使同知驱邪院事

从四品
上清玄都御史九天金阙大夫土部尚书九天紏察使同知驱邪院事

正四品
九天金阙御史九天采访使知驱邪院事

从三品
九天金关上卿九天廉访使知驱邪院事

正三品
九天金关上仙九天察访使同判驱邪院事

从二品
九天金关少宰九天御魔使判驱邪院事

正二品
九天金关上宰九天伏魔使判驱邪院事

从一品
九天金阙右左丞相判北极驱邪院事
九天金关侍中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台南北二院事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台南北二院事

正一品
至真无上辅天元尊平章代判神霄上宫事

【玉府九品迁转品秩】
从九品
上清录事五雷院右判官同干雷霆都司事
上清录事五雷院左判官同干雷霆都司事

正九品
上清录事五雷院右大判官干雷霆都司事
上清录事五雷院左大判官干雷霆都司事

从八品
上清录事五雷院令同主管雷霆都司事
上清录事五雷上令同主管雷霆都司事

正八品
上清录事斗中六通掌水使者主管雷霆都司事
上清录事斗中都水使者主管雷霆都司事

从七品
上清录事玉府掌籍仙官主管雷霆都司事
上清录事玉府掌法仙官主管雷霆都司事

正七品
上清司命南宫右卿主管雷霆都司事
上清司命南宫左卿主管雷霆都司事

从六品
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御邪使同知雷霆都司事
上清司命玉府左卿五雷斩邪使同知雷霆都司事

正六品
上清司命玉府少卿五雷考召使同知雷霆都司事
上清司命玉府少卿五雷伏魔使同知雷霆都司事

从五品
上清司命玉府玄天大法主知雷霆都司事

正五品
玉府上卿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

从四品
玉府上卿五雷使领雷霆都司事

正四品
玉府上卿五雷大使领雷霆都司事

从三品
神霄玉枢副使同判雷霆都司事

正三品
神霄玉枢游奕使同判雷霆都司事

从二品
神霄玉枢御魔使判雷霆都司事
 
正二品
神霄玉枢伏魔使判雷霆都司事

从一品
正一品并同天枢品秩

【神霄品秩】
从九品
太平辅化典者神霄传吏
正九品
太平辅化仙卿神霄执法仙宫兼西台风雨吏

从八品
七灵飞步仙官玉天洞景法师兼紫微掌法总管南北二院事

正八品
神霄宫掌籍仙官兼紫微内翰
 
从七品
玉府官校籍佥书南北二院事

正七品
神霄宫校籍佥书南北二院事

从六品
神霄玉府两宫校籍金部尚书同知南北二院事

正六品
神霄宫掌法上卿木部尚书同知南北二院发遣九天兵马事

从五品
神霄都斩邪使水部尚书知南北二院事

正五品
神霄伏魔使火部尚书知南北二院事
 
从四品
九天金阙大夫土部尚书金门指挥使判南北二院事

正四品
九天金阙御史金门都指挥使判南北二院兼司三省经箓事

从三品
九天金阙上卿玄都御史五雷大使判诸司府院玉楼校书事

正三品
九天金阙上仙琼瑶真人玉枢大使判神霄玉清王府事

从二品
九天金阙少宰神霄玉枢都督使判神霄上宫玉清王府事

正二品
九天金阙上宰神霄玉枢伏魔使同知天枢内省事
 
从一品
正一品并同天枢院品秩


【太上天坛玉格下】
诸行法官,断遣鬼神,并合依女青天律治罪,务在从轻。

诸行法官,不得彩绘三清五帝,只宜望天存想,上香,然后入坛。

诸行法官,凡治鬼神,许为解释,使人鬼分别,不得辄以私灭形,徒流到府校勘,不尽罪名,法官受之,正义曰:治祟当宽,先谕逆顺曲直,如不听,然后依条行遣,伏而舍之,亦是阴隲,如遇寃对,当与解释,为之炼度,或诵经之类,量轻重行移,勿治以法,神吏亦不考之。

诸行法官,常施符药,及以财物饮食随力施惠孤穷,其法甚灵,正义曰:符药当相依而行,如许旌阳如意丹,紫庭追痨符,神号鬼哭散,回车毕道法中有灵丹之类,皆是不容缺者,如俗法号呼叫敢,叱喝神将,当空讹妄以聋世人。

诸行法官,须晨昏入局,未到入局,则入静室集神,即不得醉酒颠倒,六神舍去。

诸行法官,遇致斋日,当独寐蔬食,须密室沐浴更衣,不观色,不邪听,手不拈秽物,足不踏厌地,口不恶言,身不染淫,心不恨怒,此之谓致斋,如北斗上真降日,合自前一日斋,五更行事。
 
诸行法官,见神霄上吏,雷部大神,太乙神机院元帅主者,须瞻礼,佩印式行事,方可移文行遣,与天心天枢考召诸阶法事体不同,所犯各遵天禁所犯,许坐坛将吏奏罪,行文牒札子,须要书名押字使专牒上,于年月日后书:奉太上敕,符到奉行,牒引后称:云程有限,立伺报应,紧急事云:火急奉行,即不得妄称指挥,及罪有所归等语,令法官促寿,功曹引,不得书名。

诸行法官,不得兼祀巫鬼五通等神,吃菜事魔,未受法前先事邪神,限一月日自首。

诸行法官,不得吊丧送死,飱鬼食,系供亡斋果之类,则神吏三百日不复坛,罪注黑簿,持心丧及五服,具状投本坛,给假一百日止,误见尸,及一应触秽,即日解之,有解秽法。

诸行法官,非大祭祀,不得故杀生命,及笼食射猎采捕,皆犯正戒,神吏舍去。

诸行法官,无得辄入系敕神祠,下拜鬼神,正义曰:凡曰鬼者,不必幽魂冥爽,祠庙之不系天职者,皆鬼耳,身行天法,求灵五通等神,至为神庙主者迎引众会,或为誊词醮祭,皆犯谴也。

诸行法官,凡判符语,须用经句,咒语不得妄书,俗言鬼不伏,符不灵,正义曰:正如前条内不得写罪有所归之类是也,如判雷状,不得违慢,则引咒语云:如违吾命,如逆上清,如判不隐蔽状,则引灵宝经中云:不得容隐;如判度脱状,则引救苦经祥烟塞死户之类是也。
 
诸行炼度,须炼自己九玄七祖,亡过法友,超度仙形,炼度须得随业受生,如在地狱同方炼度他人,不然则无功,经云:救度五百人,不如救一生人命,其功又大也,正义曰:炼度事甚长,右自己先亡不度,何暇度他人,身无水火,不识玄牝,而以符篆宣读,眩鼓耳目,幽魂不得沾惠,炉池空费,水火阴谴何论也。

诸行法官,凡行大法,或兴起雷雨霹雳,诛龙伐庙,欲发遣雷将,须依式手执都管雷公印,或五雷使院印,如无此印,雷神不行。

诸行法官,不得学烧银变庚术,金锁流珠:若阴功济人,方条许之

诸行法官,不许供养三界混元园,为上有三清,下有五殟五通不正之像

诸行法官,立坛处,宜用净土安三层,或五层,至九层,皆同守坛符,坛下四灵符,方成坛界,千兵拱卫,万鬼潜消。

诸行法官,须要度师一位香火,如度师亡过,三年岁节,依法炼度,彩绘度师供养,三官奏降福祥,

诸行法官,断治鬼神,不得倚权势气力,辄将为祸鬼神重科情罪,比常法加二等,许城隍司奏,仍许鬼神越诉。

诸行法官,不得以嗔怒人年命,及于酒筵作戏,助人笑乐
 
诸行法官,不得窃人法书,盗人印文,及不得将人法箓改名佩受

诸行法官,行事辄有故碍,听以法词宣代奏报,非身役疾病而怠,俾为代宣,天曹奏论如律。

诸行法官,所至许带符印随行,在处称行司。

诸行法官,要差使天兵将吏,与岳兵不同,须带神霄驱兵印,一曰天蓬印,其兵方去,天驱北极二院上清雷部等法,灵宝法亦然。

诸行法官,不得关借岳兵,稍不祭祀,反为祸端,于邻近,或见怪异,皆岳兵也,古之得道宗师,未常有请岳兵者,当奏请天将灵官,辅正除邪,若用岳兵,将来法官命终,流入鬼道。

诸行法官,不得饮酒后行法治祟,书符篆箓,即无灵验,仍有罪愆,若茹荤,遇有急难,许以水净口书符,受状者同,正义曰:酒乱正性,书符窍专以气为主,故禁酒戒茹荤,治祟尤不当醉,醉则多怒,必误有诀遣,故神吏不应,

诸行法官,过人有宿世冤家,牵债取命,不得擅行决遣收禁押送之类,只可将患人姓名收遯式中,即许黄箓大醮,请宗师将冤魂炼度仙形,若辄遣之,必遭天谴,正义曰:此即与前治鬼神罪许为解释条中旨意一同。

诸行法官,须修大功五件,一、见妇人生产无人安着,即排一室与之,二、病人无汤药,则济之,三、死未有棺木,则惠之,四、男未婚,五、女未嫁,即多方振德,此五者,不惟行法有灵,兼得名继仙班,无力者,劝人为之。

诸行法官,见遗骸,必择地而葬之,更能与其炼度,获福无涯。

诸行法官,遇水旱蝗疫,欲求感应,须先具奏上天,乞曲赦一方之民,宥逆天之罪,据乡老投词,斋戒行持,方获感应。

诸行法官,左手常要清净,勿拈秽物,印诀有灵。

诸行法官,断治解治鬼神,只许解雷霆都司、蓬莱都水司,依法施行,不得解五雷使院、玉枢院,此二院乃掌握枢机之所,非治罪司府,法官犯者招谴。

诸行法官,将秘诀咒语传弟子,若弟子忘失法书,忌记口诀,是无法分,度师不许再行指教,即犯泄漏罪。

诸度弟子,传法初,将投词,须赍香信,诣度师坛焚香拜投之,于月内敷奏,若出月,报应迟,

诸度弟子,须择有道德忠孝之人,不得观他气力,妄求财物,其受度弟子,当依仪办镇信,止用罗绢,不拘匹数,信金禄米白监不拘多少,净席一领,净衣几件,镜一面圆者合格,已上皆随意以谢,度师不得以多少生喜怒,其受法官,当自度贫富,亦不得轻慢灭裂,如此所犯,名注黑簿。
 
诸受弟子法后,不忠不考,漏泄背师,所犯天条,即具事奏天主,用收兵符,抽回将吏,知情不告,即与同罪,如弟子在远,俾俓奏真武,乃赐紏察,或会同城隍司报应备奏,自有回降,岁岁如之,

新补法官,习篆天符,星斗印,罡步之数,以金玉香水板书,实时以香水洗脱,枣长流水中,违者徒。

凡书符用印式,须密室中,勿令妊妇、鸡犬秃形物、不了人见之,必为天官紏察,正义曰:凡曰忌者,应非本靖人不可见,妇人身多秽物触犯,宜勿令见,不专忌孕妇也。

凡书符,用五月五日午时书篆,取天泽水书,乏,即用长流水
欲传法,投状批判讫,起退诈心,罪及九祖
以正法妄传非人,希求财物,或得财中悔不传者,徒,假以他法影射者徒
以法翫视鬼神者徒
以法陷鬼神者徒
神将遇有急缺,许于远近神祠借兵差使,不得过五百人,干毕,犒赏奏功发回。
急切飞奏,限两时报应,紧切,限一日,次紧,限三日,常程七日。

凡诸奏状,当用真字,关引文移之类,亦合真书,奏不真即不达,俗书鬼神不受,赍灶二字,葛真人误书获罪,事出遗真录,正义曰:灶误为穴黾,赍误为赍。
 
凡写奏状,合高一尺二寸,天垣玉尺与雷部禹尺同。

行法奏状符牒用印,合依神霄奏状,连黄一印,真司年月共一印,三印如品字,关引札子一印,奏状封皮用印头亟臣字,申状封皮印谨字,奏章设醮不得烧沉檀香。

凡上真天职,乃上帝所赐,非人间封敕也,中下界鬼神乃受之,不许增减字,世人妄加称号,添为真人,真人为真君,及呼为菩萨,不知轻重,上渎穹天,招大谴也。

诸称泰山东岳是二所,不想于今多称泰山东岳为一局,灵官功曹不敢领去,凡奏五岳五帝,法官当依式书奏,经云:在天为五帝,在地为五岳,正义曰:此正指言五方帝,按今岳帝皇宋方进帝号,恐非古五帝,又按路真官仪,或云天心正法旧仪五岳皆以公侯,自宋朝加封帝号之后,法官相承,改用申状,则五岳不奏,古已有文,当俟高识之士详考。

上天无考召院及考照院,止有考鬼神一司,后人误称考照事,又撰造考召印,如此行移,安能灵验,正义曰:金锁流珠三五斩邪引称考召推官。
法官道士箓官、过斋素日,不得用奶酪及砂糖入食,地官紏录有罪无赦。
经云:一切上真天仙神将,不附生人之体,若辄附人语者,决是邪魔外道,不正之鬼,多是土地及司命能作此怪,行法之士当审察之。

诸提举城隍司社令有过者,具奏北极取旨,三官紏察,关驱邪院施行。
天蓬元帅诸法,主帅有神尺天书符印,行雷法能参同其法甚灵。
凡治疫,须仔细辨认,若上界使者,天瘟也,宜设醮奏章谢过,若东岳使者,当奏五帝醮谢,若是客殟流毒之鬼,即用法驱之,神霄雷部,自有斩邪之法。

凡古年伏尸精怪,亦能食人妊孕,可用太乙符斩其怪,差六甲童子保之,即复成胎,又有伏尸久,能奸人妇女,招引五庙恶鬼,盗财物,衣服饮食及造酒醋有坏,皆此物也。

凡民有事告诉,法官受接不行,虽行而苟简,及妄入鬼神罪者,杖,不候告而别指事故行遣者非,

戊日不得烧香行法判状开印,正义曰:雷法多用戊日,而禹步雷光印又以戊日刻之,天师指迷歌曰:法印却于戊日雕,天雷尤禁不教烧香,盖此法家之所宜详考,高识之士,固不待疏。
紫微真人曰:印有六一天枢院印,管辖三界,总摄万天,天尊上帝凡有宴游等,符命敕平章代判,敕下万天三界,均召万天天主,关闻神灵,同会玉京拥驾护辇,凡使持符飞命,则使三元考召君,飞符圣帝,常使三官五岳,十一曜、二十人宿,三元将军,四圣天帅,诸天天主,四府三君,十大天王,五方星斗,此乃是万天都总之印,不在人间之行也。

一、北极驱邪院印,乃驱邪院所行章表封印等,
一、都天大法主印,乃院中行印符牒关札等,与考召主管印通用
一、考召主管印,兼在正法中行使,
一、黄神越章印,乃修真之士出入佩带,守护其身,别是一法。

已上六印,祖法有之,其余皆是后来得道圣贤撰篆,分派流通行使
法印后不得刊上下等字,及花押姓名日月等事,须求上天所降天篆刻于印背,无背文法不成,如用柄不用柄,合依元降印格,不得重缘花角,仍须用横木板雕,世间朱记,亦不宜直造,皆系逆法也,
凡诸印文,须是天篆,或雷文,龙章凤篆,与凡篆不同字,雷匣印文字,速达上天,中下界鬼神见之实时奉行,世人不曾经师傅受,只闻印文,便以凡篆刊造,不惟招谴,且无灵验。
天部霆司印,其印八角,按八卦,用七宝铸得此印者,可召丁神雷将,此印乃汉天师有,世人罕得之。

黄神越章有二印,各有天篆背文,世人只有黄神背文,便为越章背文,非也,二印默诵其背文,即拜章之始。

诸拜章,头出阳神,带式于中,左佩越章,右佩黄神,腰悬天部霆司印,头戴太一真符,怀六神印,佩天童经,指引魂魄,方可拜奏,不然,过罡风世界,魂为鬼食,仍择无忌之日,世人存阴章,道经不载,亦无报应,亦无所忌。
于《正一三山滴血派》字谱的一些说明

    
    此“三山滴血派”相传为南宋时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传萨守坚祖师的法脉传承,萨祖也就是第一代弟子,据一些民间法脉书籍记载:当时萨守坚得三十代天师法脉的同时还有王守信等人。后此“三山滴血派”成为正一万法宗坛,神霄派及清微派宗坛传度弟子的法脉,后正一派道士皆奉此“三山滴血派”为传承依据。凡学道弟子奏名之初,當依此派順序取一字於法讳之中,否则非正一弟子。此派谱载于《天坛玉格》。

    所谓,三山最初所指的龙虎山,武当山,鶴鳴山結合三種門派法術,后又融合茅山,閭皂山等,广义地是指包含了道教雷法所传播的各大门派。这些门派在明代时期逐渐融入正一派,随着天师統領三山符箓,众多符箓派都以此三山滴血派为宗。

      在道教里只有正统拜师得到过师父保举奏名,有正式的传承依据,才承认为正式的道教弟子。这也是一个法脉传承的依据,否则自己说自己是正一派,清微派,神霄等派的弟子,但是没有正统师承,及辈谱法系是不承认的。

     《天坛玉格》是道士舉行授籙科儀時所依據的一部重要典籍,第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曾於清順治十五年為之作序,該書有多种版本传世,以光緒二十八年朱鶴卿鈔錄的本子內容較為齊全。

   道徒通過传度授箓,並按《天坛玉格》而取得法名神職的法師,可以代天宣法,並能從事齋醮祈禳法事活動,而法師自身也因此名錄天曹乃有道位:
受籙弟子依據三山滴血字派取得法名。三山滴血派五十字帖为: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沖漢通元 蘊,高宏鼎大羅 三山愈興振,福海湧洪波,穹窿揚妙法 ,寰宇証仙都 。

    由於《天壇玉格》中有清初第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所撰序文,所以现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为弟子传度受录是按四十字帖,举行传度授箓科儀

字帖為: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志誠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
沖漢通元蘊,高弘鼎大羅  三山愈興振   福海湧洪波

    满清道光年间长州人顾沅编辑的重印《玄妙观志》记载了三山滴血派的有关情况。该书卷十二引梓里尊闻云:羽流世系,北宗三山滴血派,曰武当、曰鹤鸣、曰龙虎,玄妙观字辈与三山滴血派同,凡三天门下受职者,法名取: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

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

武当愈兴振,福海起洪波

穹窿扬妙法,寰宇证仙都

共五十字为行次,此为武当山字辈派法,把“三山愈兴振”修改为“武当愈兴振”,

惟方丈系施铁竹开山,遵穹窿山法派,另编字辈为“道守得真元,神全体自灵,三山垂救度,四海尽飞昇” 二十字为字辈派法。

    相传三山滴血派本为四十字辈,后由於第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真人与施道渊真人交情甚篤,故请施道渊真人为三山滴血派字帖添续后十字,这一活动表明该派传至清初时,字派宗谱因为传播广泛快用完,方才会有增添字派的动议。

   鉴於明末清初战乱对道教教团的衝击,故到顺治十五年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真人请施道渊真人续添字派并为天坛玉格写序,这也标誌著三山滴血派的復兴。

    查现存北京白云观的《诸真宗派总簿》可知,有三个道派的宗谱与三山滴血派相同或类似:
一是第三十一: 龙虎山正乙门下天师清微派 ,其宗谱为

冲汉通玄韞,高宏鼎大罗,仙源愈兴振,福海启洪波与三山滴血派宗谱第三、四句相近

二是第三十七:天师张真人正一派,其宗谱为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

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玄韞,高宏鼎大罗

三山扬妙法,四海涌洪波

与三山滴血派宗谱前四句类似

三是第七十:萨真君西河派,其宗谱为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

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圆满,高宗居大罗

武当兴法派,  福海起洪波

与三山滴血武当宗谱基本相同

   这表明三山滴血派传播范围较广,不同的支派对宗谱记忆也有误差或改动,最初都源于萨祖所传,后来在流传中有传抄错误或改动,形成多个支派。

   到元代武当山清微派兴盛一时,其领袖人物张守清被朝廷封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张守清及其徒弟、徒孙、徒曾孙的法名辈份有与三山滴血派宗谱第一句“守道明仁德”相同的字谱。

   武当清微派由叶云莱 张道贵刘道明开山传宗,而叶张刘三人的师父则是元初清微派的理论大师及清微雷法的集大成者黄舜申。黄舜申是福建建寧今福建省建甌县人,与叶云莱同乡。他曾於元世祖至元丙戍应詔赴闕,因奏对明敏,被授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之号。
 叶张刘三人同师黄舜申,得清微雷法之妙,他们三人在武当山授徒颇多,但得其奥旨者唯有南岩道士张守清。张守清,名洞渊,号月峡叟,峡州宜都今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县人,幼年读经书,习儒业,长大成人后曾当过县曹掾至元二十一年九月,年三十一,闻武当鲁洞云仙誉超群,不干名利,投礼出家,修炼金丹大道,绍兴香火,丕阐玄风,开化人天,恢宣道化。清微正一,先天后天,靡不精通,以道一贯,十方皈响,四海流传,独冠武当。对於张守清的生平业绩<玄天上帝启圣灵异籙>及<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等书记载甚详。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和武当山现存的元代碑刻记载,张守清的徒弟辈中法名多为道字辈,其徒孙辈中法名皆为明字辈,其徒曾孙辈中法名皆为仁字辈。

火 雷君沧水圣洞记碑云:系时太和真人张公洞渊,德符山运,叶和神人,道贵当朝,驱患民物……第自继师门人,甲以受乙,严修精祀

如有王道清者,竭力成就,愈臻其极,自王之有秦明德者,亦有至焉

真庆宫创修记碑云:张洞渊乃举未备属其徒中 常高 君道明者继之

重修飞昇台石路记碑云:本宫有法属,亦太和真人门下受业者,体道崇玄明德法师,大顶天柱峰玉虚圣境焚修香火住持文道可
玉虚巖功缘记云:劝缘褚荣祖,本巖徒弟於仁普,上座欧阳仁真杜仁德张仁福陈仁贵,本巖知巖彭仁可,赐紫凝真冲素通妙法师太和宫提点,王虚巖开山住持彭明德立石

九渡涧天津桥记碑云:张洞渊师乃命其徒吴仲和於斯涧之阳架巖筑室,截流飞梁,事未既,仲和已仙逝矣其徒彭明德以能继志述事,募四方士庶之资帑,构此溪桥,未逾年而落成之……洞渊嗣孙王明常书丹。

   由上述引文可知,张守清一系的法名字派是按<守道明仁>取的,与三山滴血派宗谱守道明仁德相同,这显然不能用偶然巧合来解释.我曾于去年撰文探讨过这个问题,详见笔者论文《正一派与清微派对武当道教发展的影响初探》一文。

  关於张守清门徒中也有以“中”或“仲”为法号之辈次者,如吴仲和、刘中和、唐中一等,不知其用意何在?但前引文中有其徒中 常高君道明者之语,表明其徒弟可以兼有二个法派名号,这当与张守清採用神霄,全真,正一,清微诸派之长有关吧

根据有关资料,可列元代武当清微派传系於下:

鲁大有传张守清;黄舜申传叶云莱、张道贵。刘道明,张道贵传张守清

张守清传高道明、文道可、王道清、单道安、汪道一、吴仲和、唐中一、刘中和、彭道微,黄明佑等人。

此后,王道清传秦明德;吴仲和传彭明德,又由彭明德传於仁普、欧阳仁真、张仁福、陈仁贵、彭仁可。

 后清微法脉在明代逐渐形成南北两支,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真人也曾习授清微法,故后清微派逐渐并入正一派中。并至今在龙虎山,武当山等地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