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病的中医诊治要点

 道不在远 2016-04-28
    在临床上许多人都认为儿科最难,而我个人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我的看法是:宁治十小儿,不治一成人;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老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清灵,病因单一,虽然疾病来势凶猛,变化快,但是由于病情比较单一 ,机体反应快,恢复快,所以,相对其他各科而言,儿科并非最难。而在成人:经历了社会的洗礼,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且常有情志的改变影响着疾病的发展;脏腑也不在清灵,七情六欲伴随着内外干扰已发展为一个复杂的机体 ,诊断起来并不比小儿简单,小儿虽为哑科,但无隐曲,可以从其父母或监护人处获得诊断线索,而成人则不一样,有的不愿道出真情,有的甚至隐瞒病情,也有的盲目从医或自己疗治,常遮掩真实病因并使病情更为复杂。
为什么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呢?首先,妇人有她自身的生理特点,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外感病,治疗方法也与男子有异,同样的处方,可能在男子身上收效而用于妇人则无效,只因妇女的血气运行受生理周期的影响,所以,即使的再简单的疾病,我们也应当考虑到她的生理特征,否则,便难以收效。也就是说应抓住她整体的动态变化,也就是说处方用药,切不可以墨守成规。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中,可以看出他对仲景方的运用是恰到好处 。每一加减,必有深意!而在十年前,同样是我,站在讲台上说了与今天完全相反的一番话,认为他是虚有其名,把仲景方运用的乱七八糟,那时的我还在追求一个‘纯’的境界。在此,我奉劝各位同道和各位同学早一点放弃这种想法,要知道中医的生存和临床是分不开的。丢了临床,就是丢了中医。此外,还有一位医家陈治明强调说妇人产后外感治疗起来难于其他外感,为什么呢?民间有一种说法:妇女若在产后受邪感冒,则很大可能伴随终生,治疗起来很难。若要治疗,可在下次生育期间进行治疗!拿现代医学来解释呢,就是机体进入了当初的受邪状态,复制了当时的情况。在此期间应当抓住时间治疗,不可错失良机!但是结合现在的婚姻法来看,也似乎不太可能。因此也就变得更为复杂,为什么呢?产后百脉皆空,邪气趁虚而入,当机体功能正气恢复而邪气未去,则犹如闭门留寇。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进入正题,其他的问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去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今天的主题---老年病!
一,我们来说说老年病的病因是什么呢?我听见一个共同的声音--肾虚!不错,是虚,但就仅仅是单纯的肾虚吗?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只是片面的理解。人过中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身体益虚,要想准确的治疗老年病我们必须要搞懂以下几个问题:哪里虚?哪里先虚?哪里最虚?如果不明白这些,也就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就无从下手。 《灵枢。天年篇》早就谈到从五脏顺序上来讲,是从肝而衰最后及肾。当然这并不是肯定的说法 ,它既侧重又同步,阴阳气血俱虚在一生俱虚的情况下,首先应抓住重点,最普遍的是肾虚吗?我个人认为是后天脾,但是这并不孤立,常受心,肾两大系统的影响,五脏皆虚,而以后天之脾为重。赵献可曾说‘补脾不如补肾’薛己主张‘补肾不如补脾’孰是孰非?各有各理。我认为他们都对,为什么这么说呢?那要看有没有命门火衰,如果有,那当然应该釜底抽薪--补肾;可如果连饭都不能食,我们还是补肾吗?药物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脾的运化,此时当不当先补脾?还有一些内伤杂证,久治不效,也可以从命门着手。所以,在治疗杂病及治疗后的善后工作中,补肾也尤为重要,因‘内伤杂病,最终及肾’。
二,我们还必须搞清楚在气血阴阳脏腑俱虚的情况下,反映出来的是什么呢?[一]正气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老年,许多疾病的发生往往伴有外感,这种情况不一定表现出来,此外,老年正气不足,御邪能力差,容易感受且感之则深,如以伤寒六经辨证为例,邪气侵犯机体,太阳首当其冲,但在老人可以一开始就出现直中三阴。[二]机体废料堆积,内环境严重污染。[三]脏器的老化。因上种种,在诊治老年时,疗效期望切莫过高,且必须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进行治疗。此外,还应保护本原。在许多情况下,还应留人治病,我们的治疗思想应该是力挽狂浪,缓解症状,争取痊愈。权轻重,决补泻。应着眼于功能的恢复而不是脏器的修复,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三,老年病的治疗:
原则有三:1,邪正兼顾。2,阴阳并调。3,内外同治。
1,邪正兼顾。
老年人的身体不仅具有虚的特点,同样也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许多年事已高的老人,表现反不如小儿充分。因此,有时反而很难捕捉病因,。为什么说他‘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说具体一点,有的老年人即使是银翘散多服了一点也回伤及中阳,因此,我们就要‘中病即止’。对于表里同病的病人,就应考虑是先表后里还是先里后表,还是表里同治。A治一银翘散证的病人,住院一月余,病不解,观其舌脉。除银翘散证外,并无他症。但若如此简单,岂会住院一月余而病不解?余为其处银翘散加白术,制附片,生姜。因此,我个人认为瘟病也有久在一经不传变的,虽然书上没有记载。此外,这里的阳虚是不典型的,因为在里不足的情况下解表是很难的,因为他没有内在的托起,是没有基础的。B治一痢疾病人,久治不愈。观前医为其处方为白头翁汤,余思之,白头翁汤用在年老之人身上,岂会受得了?所看过之中西医皆无效。为其处方表里同解之葛根芩连汤,愈。此处之表也是不典型的表证。在老年患者中,即使是一个表证。有时也不可单纯的解表,不然是犯中医之大忌:徒伤其表卫。所以,关键在于积极调动机体的积极性。C老年常见病中,尚有便秘一证,病因多样,有时也较为棘手,常见的有:阴虚。血虚--缺乏滋润,无水则不行;气虚。阳虚--气虚下陷,推动无力!这些原因所引起的便秘,专用泻下药,效果肯定不佳,有时反而适得其反。我个人提倡‘温中’。温补中下,核心在于把握住问题的本质。此外,若逢脉沉迟无力,大便不通,常为脾虚肺郁。此时应该温中的同时宣肺。最好选用有共同功效的药物如桔梗,杏仁,牛蒡子。
2,阴阳并调。
为何历代医家强调‘阴阳并调’,只因水火同源,相辅相成。阴阳本为气血水火的概括,包罗万象。‘凡左归者,阳中求阴;凡右归者,阴中求阳’。阴虚日久,常导致阳也虚。但是不论‘阳中求阴’还是‘阴中求阳’都应适当,有原则,反向伤阴伤阳的情况应该避免。此外,患者服药有效无效,常与其消化,吸收有关。所以应首先考虑患者能否消化?能否吸收?机体能否适应?若吸收不良,可多服神曲,神曲并非耗血伤阴之品。此外,典型的阴虚常兼中气不足,可加人参,黄芪,但量宜小比宜大,以免壅塞,除非典型的,单纯型的虚证,否则皆不可以大量来求速效。一般情况下,人参3-5克皆可,黄芪固表实卫之力大于人参,也切勿重用!{{说到这里,附带几句:阴阳并调,在女性更为重要。特别是更年期,对于中医而言,更年期就是阴阳不平衡,在体内波动,因此,情志不稳定,而更年期比月经期更是难,特别是情绪波动较大,盲目服药也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今天,维生素,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使病情变得更为复杂。往往掩盖真实的病因,延缓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治疗上,主要是使阴阳恢复低水平,调动机体的积极性,普遍认为六味地黄丸是一种调和阴阳的最佳选择,其实不然,六味地黄丸过多滋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也有它的弊处,相反,我个人认为桂附地黄丸是一个很好的阴阳双补方,一个良好的处方,不仅是药物的加减变化那么简单,还有一个‘量’的问题。此外,在治疗时,服用药的‘度’也是关键!‘补’的关键在于更多地从水谷之中摄取营养,化为气血。而并非直接从药物中转化}}所以,阴阳并调不仅是治疗老年病的一个大法,也是亚健康人群及更年期诸证的一个治疗大法。{{谈到这里,再加两句题外话:更年期精神分裂征,本身对机体的损害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是误解,她不能够自觉,表现形式不一,更加上外界给她心理上,精神上带来的压力,致使有许多人难以承受。所以说更年期的人生最危险的时期,而总体应以补元阳元气为主。即温肾阳,补肾气。非六味所能凑全功,所以加桂附也就理所当然!
3,内外同治。
并非针对单纯的表里同病,而是指多管齐下,不仅药味治疗,针灸也可,推拿也可。此外,针对一个表证,因为老年人身体的特殊,单纯的解表不一定能凑效,常兼温中,补虚,散寒之品。比如治一感冒患者,又有阳虚征象,用良附丸合附子理中汤合九味羌活丸,看似大杂,实则对症,有效即可。从没有一个大医家说过解表药不可配温中泻下之品。所以在临床有时候也不可以太单一,循规蹈矩,针对一些复杂的疾病具体的治疗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多系同病,如又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又有循环系统的疾病,当先治疗哪里呢?权衡轻重。如心阳虚衰,则当先治其急,且心阳的恢复也有利于中阳的振奋,若在平时,应先考虑消化。此外,临床上还有糖尿病伴有外感,伴有肝炎等数病同发的情况,切莫单纯解表,伤其表卫。此外,如有表邪又兼有湿浊之邪,不化浊则无以解表,即应先去有形之邪。还有一点,在老年人,不论何病,在发病之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外感,所以,在对症辨证治疗中适当加入一二味解表药,有何不可?如生姜;老年阳气虚,加附片有何不可?中阳不振,加白术有何不可?老年咳嗽,痛泻皆可因外感引起,正所谓‘轻者为咳为嗽,重者为痛为泻’!
四,脉证相反,如何取舍?
关于舍脉从症还是舍症从脉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应是舍症从脉。但有阴邪搏结而为滑,就当舍脉从症,具体的不多谈,因临床千变万化,望君以不变之心应万变。还有中西医结合不是单纯的中医加西医,也不能以西医的观念去指导中医临床,对一些有难度的疾病,就可以借助现代医学的检查及西医诊断做参考。但切不可盲目指导临床,试探性诊断治疗,投石问路有何不可?
五,对几种疾病的一点见解
1。红斑狼疮: 属免疫系统疾病,多为阳虚,痰淤内阻。多从‘怪病多痰’着手。
2。水肿及便秘:气虚下陷,推动无力--便秘!气虚,气机运化障碍,津液输布障
碍--水肿!治疗:补中益气汤加益母草[益母草起归经作用,作用于下,深入血
分,走下焦。
3。乳痈:常用柴胡,川芎,荆芥,薄荷,陈皮等药,体现了‘疏散而非苦寒之凉血
解毒’的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