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上一匹野马,我也没有办法

 汉青的马甲 2016-04-28


“从未梦想到中途变心,所以不必提忠贞二字。”


--唐璜




你的生命中是否有这样的一个人

一开始,你们格格不入

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找你麻烦

他有着和你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他会当着你朋友的面给你难堪


慢慢的,你们相互了解

你开始对他暗生情愫

你开始试图去了解他

尔后,你怀疑这不是真的

原本坏事做尽的他现在却拉着你的手

温柔的说


亲爱的,我们恋爱吧!

迟疑、彷徨、不安

惊愕、撒手、逃跑


多年之后,你已为人妇

才恍然知晓

原来那就是爱情

极具浪漫但望而却步


他们,就是在你懵懂时期出现的男人,天真、热情、善良,不会忧郁地喝着。红酒,也不会愤世嫉俗地大声吆喝,我们可以简单的称呼他们为

“唐璜”




唐璜的原型是一个历史人物,生于15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古城,尊为贵族后裔;唐璜在成功诱拐一名少女之后,将其父亲杀死。


有意思的是塞提万斯的《堂·吉诃德》也是在塞维利亚古城中产生。本应是一个被世人千古唾弃的坏人,为何后续的文人巨匠总把与“爱情”相关联。


文学中的唐璜


第一次把唐璜形象搬上舞台的应该是西班牙剧作家蒂尔索·德·莫利纳的《塞维利亚的嘲弄者和石头客人》,随后蒂尔索的作品被介绍到巴黎,由此也引发法国一系列关于唐璜的作品。


包括高乃依和福楼拜的改编剧本,梅里美和大仲马的小说《炼狱的灵魂》《马拉尼亚家的唐璜》,当然还少不了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堂·璜》


莫里哀在1665年创作的五幕散文剧中的《堂·璜》,是一个无视神灵、上天、魔鬼的人,更多的是代表了人性。


莫里哀笔下的唐璜,不为吸引女人而吸引女人,他是为了消磨时间。爱情的魅力对他来说不是最终目标,享受的只是其中的过程。因而很多后人评论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




从另一种角度看,正是唐璜玩世不恭的态度、放荡不羁的爱情方式,打破了没落腐朽的贵族精神枷锁,不惧死亡,甚至选择死亡的态度,已经超越了当时社会的一切情欲,也包括爱情,诚如普罗米修斯感学向上帝盗火一样。





唐·璜:斯嘎纳耐勒,看看他的手。

莎尔劳特:啐!先生,黑得简直就要不得。

唐·璜:哎呀!你说到哪儿去了?这是世上一双顶美的手;让我亲亲你的手,求你啦。

莎尔劳特:先生,您太赏脸啦,我要是晓得的话,会拿麸皮把手洗干净的。

唐·璜:你说给我听,美丽的莎尔劳特,你想必还没有嫁人吧?

莎尔劳特:没有,先生;不过没有多久我就要嫁给彼艾罗……

唐·璜:什么?像你这样一位姑娘,嫁给一个乡下人做老婆!不好,不好,简直是冒渎天仙。你天生就不该住在乡村的……所以要不要我把你从这穷乡僻壤带走,放到和你相称的地位上,全看你拉。……莎尔劳特,怪也只好怪你自己长得太美人一刻钟就爱上了你,爱旁人总得半年啊!


选自《堂·璜》第二幕



随后唐璜的故事传到英国,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19世纪之初写了一首名为《唐璜》的长篇诗歌,全诗16个章节,共16000余行,被歌德称为“决定天才之作”。很多人也是因为拜伦知道了“唐璜”,进而追溯到西班牙。




拜伦笔下的唐璜不同于历史,用长篇巨幅介绍每一位与唐璜不期而遇的女性,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唐璜是以被勾引、被迫出走的形象出现,沦为某某贵妇的阶下囚,抑或是有夫之妇的牺牲品。拜伦把唐璜塑造成“拜伦式英雄”,孤傲、狂热、浪漫、但充满了反抗,是自由的象征。


在面临饿死的时候,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

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真正关心;

在看到英国贵族肆意妄为的时候,他奋起反抗。




当海甸羞怯怯地,可是急忙忙地

移步走进了那窑洞中的时候

她看到璜像婴孩那样甜蜜地睡着


摘自拜伦《唐璜》


都说作者笔下的人物都和自己本身很相像,像鲁迅的《狂人日记》,要说唐璜身上的“拜伦式英雄”标签,更主要是因为在那个时期,拜伦正在为理想而战斗,为希腊的民族解放而战斗。




像普希金的《石头》、何塞·索里利亚的《堂胡安·特诺里奥》都曾在起作品中描绘唐璜的故事。


流传于世的唐璜故事不止于此,不少作曲家也将唐璜形象嵌入到音乐中,最负盛名的应该是伟大作曲家莫扎特的眼中的唐璜。


他眼中的唐璜被打上“专一的爱情是对其他女人的残酷”的标签,是一个理想式的完美主义者。


莫扎特以优美的旋律,将放荡不羁的唐璜形象表现的熠熠生辉,同时把自己对生命和音乐的追求写进歌剧《唐璜》里。



电影中的唐璜


随着唐璜在文学戏剧作品中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唐璜,了解了唐璜式人物的含义,但一些导演们也不满足于角色只停留在纸上,经过不间断的对唐璜的人物探究,终于将这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搬上荧屏,唐璜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定位也不太相同,摘选几部有代表性的电影以供参考。


1927.2.19 艾伦·克罗斯兰的《剑侠唐璜》(算是最早的荧屏电影)





1934..8.28 亚历山大·柯达的《唐璜艳史》





1948.12.01 Vincent Sherman的《剑侠唐璜》





1973.2.22 罗杰·瓦迪姆的女版唐璜《唐黄小姐》






1991.6.25 Gonzalo Suarez的《地狱中的唐璜》





1994.10 杰里米·来文的《天生爱情狂》(最活灵活现的唐璜)





1998.3.18 雅各布·韦伯的《唐璜》





2013.1.18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的《唐璜》(现实版)





不论是上述荧屏是改编的唐璜,还是戏剧中出现的唐璜,他们的形象总是被塑造成“浪子”,而这诸多影片戏剧中,我只服由约翰尼·德普主演的《天生爱情狂》中的唐璜。




极富喜剧的出场、露骨的言语、轻佻的动作,把一个15世纪的浪荡贵族形象完美的展现在观众眼前,仿佛约翰尼·德普就是唐璜,唐璜就是约翰尼·德普。




剧中不论是唐璜与麦克利医生的对话,还是麦克利医生与妻子的床戏,都向人们在传达一个信息,“浪漫是极具传染性且无可救药的病”。


现代版的唐璜



随着光阴的流转,现代人把他定义为一个好色之徒,利用自身独特魅力吸引女性,一旦得手之后,便寻求新的目标,因此他的荣誉感才得以保持充足,即“有性无爱”


与之相反的则是“柏拉图式性爱”,注重精神层次的爱,即“有爱无性”




爱情是人类最高级别的一种情感。


一部分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性爱;例如“我的老公思聪会手拿古驰,身穿阿玛尼,开着他的兰博基尼来娶我的”、“好烦,今晚是睡宋仲基还是胡歌”另一部分是由异性间所产生的依恋级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而生成的情爱。


例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不论是现代版的“唐璜”,还是柏拉图命名的精神爱情,都是残缺的,是畸形的,不完美的。不过在笔者这里,唐璜一直是自由的象征、爱情的象征、精神的象征。




或许我们遇不到拜伦和莫里哀笔下的“唐璜”,或许我们的爱人给不来我们浪漫,或许我们的激情正在减退,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读书、看电影和听音乐,因为我们没有发现的那些浪漫都隐藏在岁月的角落。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挖掘!


如果爱情是一种病,我愿卧床不起;如果唐璜是一种毒;我愿肝肠寸断。







现在购买,随书附赠精美笔记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