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风万木兢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

 真友书屋 2016-04-29


昆山亭林公园内有一株三百五十年寿命的琼花,是已知存活着的最古老的琼花树。我去的时候,很兴奋,才出昆山火车站就看到路边有盛开的琼花,“亭林那株肯定也开了”,到了亭林公园,老树未开花,只看到密密麻麻点点的花苞。


于是去看昆山的另一宝,昆石,一种晶莹玲珑的石头。这种石头,我在朋友的会所、茶室常有见到,与太湖石不同,它小巧,剔透,形好的单独摆放,形欠一些的可以搭配盆栽。


在亭林公园就可见两座大的昆石,一块在东亭,一块在西亭,石头怪异,有别样的气质,名字是真的好听,东亭那块叫“春云出岫”,西亭的叫“秋水横波”,春风与秋水,出岫与横波,一个好对子。昆石馆里还有一些收藏,都是大石,有不同石质的分类,但看多几眼也就腻了。大并不适合昆石,小巧才是昆石讨人喜欢的原因,可以把玩,八面玲珑,每个角度都可观。即使不那么好看的昆石,若能找到一面有形,与小菖蒲搭配,置于汉白玉雕的花盆上,填些苔藓,灌以泉水,也是雅致可人。



我种的一些金钱菖蒲


陆游写过《菖蒲》诗,我只记得几句,以“雁山菖蒲昆山石”开篇,是要说菖蒲和昆石,后有一句叫“寸根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菖蒲茎短不过九节,茎间密,即使叶子长茂密了,也不过一个铜板那么大,故又叫金钱菖蒲。古人养蒲,把叶子养的细细瘦瘦的,特别有精神。放在书房,夜间点油灯看书写字,菖蒲吸附烟尘,可护眼,其实乃案头有绿植,看书累了,可把玩休息。“一拳突兀”是说昆石,小小一个,微小处嶙峋,能值千金,很难得。陆游说它们搭配在一起“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我也种菖蒲,大的石菖蒲,金边的菖蒲以及迷你的金钱蒲都养,好看的昆石也有过一块,不小心敲了,也就不再惦念。




亭林公园内遍植花卉,琼花自然最多,开的都较外面的晚,大概是因为靠着一座山,植被丰茂,气温相对城里闹市会凉一些,晚几天开花也是有道理的。扬州的琼花开的比昆山的还晚,毕竟在长江的北岸。琼花以扬州的最为有名,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这烟花说的就是琼花,三月也就是阳历四月。


琼花之名从扬州而来,古诗文称颂的一株琼花就在扬州,但古代扬州的这种琼花与今天的琼花有些不同。现在我们烟花三月去扬州看琼花,看琼花观双亭旁的那丛琼花,其实并不是原来的那株,离今最老的琼花树是亭林公园那株,往前推尚是清代,而扬州古琼花在隋唐至宋,到了元就没了。


琼花观的碑廊石刻上有根据古文献记载而刻的古琼花图,图上的琼花外围的花有九朵,这是那株古琼花的特别之处,现在常见的所谓琼花外围多是八朵,所以也叫聚八仙。


琼花,也叫聚八仙,忍冬科荚蒾属


虽说如此,仔细看聚八仙的花,有时间一丛一丛去数,会发现,也并非每一丛花外围都是八朵,七多、九朵、十朵的偶尔也有。但要找一株树开花都是外圈九朵的,着实没有。

扬州那株琼花在隋朝出了大名,说隋炀帝建大运河就是为了看它,这个说法就过了,但说那时扬州琼花名声之大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别处没有,这才是大家争相去赏的原因。


北宋刘敞诗:“东风万木兢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说它无双,四海无同类。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就在琼花树旁建起一座“无双亭”,当官的为游人赏花建一座亭子,也算是基础设施建设,又写诗一首:“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此花因为无双,据传被移栽过多次,据《齐东野语》,宋仁宗庆历年间,此琼花被移栽到开封,长势不佳,被迫迁回扬州。到了南宋,宋孝宗淳熙年间,又被迁移到杭州皇官内,半死不活,匆忙有移回。


到了元代至正十三年,这株琼花枯死,道士金丙瑞补植聚八仙,并筑琼花台一座。但是,补植的聚八仙也没活到今天,不然也轮不上昆山亭林的琼花拔得头魁。


无论古琼花还是聚八仙琼花,都是忍冬科莢蒾属植物,该属植物其实分布很广从华北到两广皆有。我们现在更多见的还有一种,叫绣球荚蒾。聚八仙或琼花是外围有一圈不孕五瓣花,绣球荚蒾则是整朵花序都是,形成了球状,为与另外一种紫阳花的草本绣球区分,它也叫木绣球。



绣球荚蒾,忍冬科荚蒾属,也叫木绣球


今日结束《夏历》预售,明日恢复原价销售

后天开始分批发货,到五月初发完

:定了众筹《春历》的,请与《夏历》分成两单

可以通过退单再重拍的模式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