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文学创作的视野 | 《小说选刊》杂志

 郭忠臻 2016-04-29
从一定程度上讲,文学就是要体现人类对世界的体察、瞭望与前瞻,创作视野不能不与作品的气度、内容的深度直接相关。人类总是在想象的文学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意愿,证明自身信仰、憧憬的合理性。每个民族的人们都是在想象中强化着自己的意志和行为,以富于创造性的方式表达着各自在经验世界的见识与希冀。人类心灵世界的疆域,理应无涯无际。因此人们对文学题材丰富、延伸的绝对需求是必然的。人类的想象能走多远,文学就应该走多远。人类的实践有多丰富,文学表现的疆域就应该有多开阔。当前,如果说我们的文学创作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克服的话,我认为视野不够开阔、表现领域较为狭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当然,从某种角度讲,题材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反过来说,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在作家尚未孕育的时候,恐怕就已经与题材问题狭路相逢了。实际上,作家在动笔前往往不得不进行一番体验、积累、筛选,应该说,这都与素材、题材有关。有时为避免“撞车”,作家还要进行反复调查、核实与求证。有时,素材、题材还成为写作冲动的首要元素。而没有开阔的视野就无以得到丰富的素材、多样的题材,这更是尽人皆知。那么,我们在文学创作上打开视野的依据与动力有哪些?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拓展题材领域?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渗入生活方方面面,促使我们必须打开视野。人类社会早已进入以科技为重要支撑的阶段,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能聆听到科技大踏步行进的足音。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三条是不可不认识的,即其发展的日益综合化、全球化及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当代自然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正在加速,如1997年5月,191个成员国在世卫组织年会上一致通过反对克隆人的决议,然而这一问题要真正从思想和理论上获得解决,就需要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融合的新学科,如生命伦理、基因伦理等。而地球村的出现使科技发展全球化,世界性科技问题大量产生,比如,日本人和韩国人在中国西北地区投资治理土地沙漠化,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已受到由荒漠化产生的沙尘暴的影响。科技研发活动也日益全球化,如由美、日、德、法、英、中六国科学家联合完成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工作,就是当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全球化取得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成就。科技与经济社会越来越走到一起,科学技术发展直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最大的例子就是互联网,它不仅空前提高了人类社会生存、组织、管理和决策等能力,而且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交往和生活等方式——文学创作方式由于电脑和互联网而得到深刻改变是显然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以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揭示了高速、微观世界的规律,建立了新的时空观、物质观与生命观,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科学的头脑、科学的思维,日益成为作家必不可少的条件。《阿凡达》等的创作经过了科学的充分洗礼,《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3D盛宴”背后,该有着多么浩大的科技知识背景的支撑啊!我国当代文学的构建不仅离不开对科技发展成果的体现,对科技思维的吸收与借鉴,而且还应在与科技的互动中获得生长的机会。我们的文学创作首先要更多地向现代高科技世界拓展,反映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发明、科技创造与科技进步的潮流。举凡当代科技发展主流,举凡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互补、交汇,以及由此造成的科技革命,均可成为文学驰骋的领地。以艺术的方式充分反映科技进步的前沿状态及其对我们生活无时不在的影响,应该成为作家的自觉。在文学的画廊里,我国文学应更多地增添各个领域科学家的形象。在塑造伟大科学家形象这个问题上,不能让《哥德巴赫猜想》成为绝响。在这个方面,虚构文学也责无旁贷。中国文学急需鼓起想象的风帆,让科幻文学重振旗鼓——中国科幻文学大雅久不作,落后世界文化潮流很不应该。大胆进行科学幻想实践,点燃全民族幻想力的火炬,不单是70后、80后作家的职责,也不该只是在网络上通过“穿越小说”表现科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文学应更多地接受现代科技的哺育,汲取当代科技精神的精髓,并以此为依托创造出新的人物、主题甚至样式。“阿凡达”等让我们明白,文学必须更多地接受现代科技的营养,转益多师,开创出新的生面。
经济生活的强烈脉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我们无法回避其冲撞,此间的波折、起伏、转移,恰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拓展领域的可能。在世界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条件下,中国经济面临着的任务可谓突出,其特殊性、复杂性、多样性举世少见。比方,我国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我们的工业结构实现了大调整;面对全球化和两极分化的挑战,我国经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这些事实,该是文学写作多么宏伟的背景。在这个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里,我们要更多地看到经济变革的波澜,感悟人们的困顿、挣扎与奋起。
伴随着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社会生活再次呈现巨大变化,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视野拓展的可能。有论者介绍说,这种变化使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而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除了因不能平等地获得开发和利用科技的机会外,还在于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政策选择差距巨大。与此相伴,人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剧烈变化。休闲时间的取得成为人类生活所得的重要方面,休闲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重要驱动力。而在社会生活结构中,人们发现,社会生活的层次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呈现出多空间、多领域的特点。认识各种社会生活空间的特点,认识其形成机制,对于文学的表现有着重要价值。文学视野的打开,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现实生活的撞击。我们的笔触越具体细微,文学的感染力就越强。在打开文学视野的进程中,我们有必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领域。
对生命、疾病与死亡题材的重视。人的生命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成就了一个个奇迹。不但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在与疾病进行着不懈的抗争,而且疾病所引发的社会、伦理、阶级、种族等方面的话题,疾病对人的肉体、心理、人格造成的巨大影响,其间所蕴涵的戏剧性、文学性,实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癌症、艾滋病、SARS等,让人们看到,疾病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这些有着化为叙事文学内容的可能。对死亡世界的关注,也应成为我们文学的武库。人是以心理活动见长的种类,我们的文学创作在人物心理探询上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做法,但从题材角度讲,更多地从心理学角度认识、表现人物,对隐在“冰山下”的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文学挖掘,在我国的文学创作中也是亟待开拓的领域。
重拾对体育与竞技的关注。体育作为挑战人类体力(某些门类也是挑战人类智力)极限的最伟大的游戏,对全人类的动员、影响非同小可,甚至对一个国家和民族人格的成长也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体育精神不仅关乎民族肌体之强壮,也关乎民族胸怀、精神气质的涵养,培育诸如规则、勇气、竞争等人性因素,张扬诸如耐力、坚韧、拼搏等精神,鼓励热烈、向上、积极的理念,对于民族与种族的进步极具意义。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在朝着世界体育大国迈进的道路上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但与世界其他体育大国、强国或非强国相比,我们的文学对体育长期是“缺位”的,特别是以长篇叙事文学的形式涉及体育,弘扬体育精神,还有很大的距离。
灾难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灾难与人类如影随形,而且灾难的庞大子系也日益与现代科技发展密切相连。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对灾难的表达、思考、升华何尝不应成为文学中更加突出的课题呢?远的且不说,仅近年的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一次次灾难为文学表达提供了诸多机遇。为表现这个领域我们也做了多方面探索,但在长篇小说领域,引人注目的作品不多。
除上述几个方面外,关于法律法制、财经金融、海洋外空等,我们的文学创作涉及、挖掘均有欠缺,这不具备说明阻碍文体艺术进展的任何含义,但确定的是,视野不宽、题材拓展不够,定会制约丰富艺术表达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