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自达的名字原来来自于拜火教?!

 昵称32564560 2016-04-29

(听音乐时,请调小音量,会有点突然)


一、前言


很多人最初听到拜火教是在金老爷子的倚天屠龙记里,波斯、圣火令……


浓浓的异域风情和神秘色彩,尤其是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自知大限将至时,教众向火而坐,视死如归的吟诵:“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不得不佩服大家手笔,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拜火教的教义、仪式、思想。让人不由得生发出,明教源于拜火教的无数联想。


然而,明教和拜火教没有什么关系。


严肃的历史中,明教承袭白莲教,源头是佛教中的弥勒下世。

而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其实是摩尼教,其主神就是大明王,早在北宋时期,方腊信奉的就是这个摩尼教,世人以其“不食荤腥,事奉魔王”称之为食菜事魔教。今天全国唯一的摩尼教遗址在福建泉州草庵。里面的摩崖石刻,上面写: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有机会去泉州的朋友一定去看看这个国保单位。

那么,我们知之甚少的拜火教,到底是什么呢?

也难怪知者甚少,如今的拜火教,信者寥寥,衰微没落。可是在公元前6世纪,那个人类思想、宗教、哲学大爆发的时代,印度河流域诞生了释迦摩尼;在东方,孔子和老子双星闪耀;古希腊诞生了现代西方哲学先驱泰勒斯,那么中亚这片人类文明的摇篮,贡献给世界的,就是琐罗亚斯德,他创立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产生之前,中东、西亚地区的第一宗教,后来更是作为萨珊波斯帝国的国教,煊煊赫赫,盛极一时。


二、琐罗亚斯德教的产生


和所有历史和宗教的传说类似,琐罗亚斯德的诞生也是魔幻主义风格的:一天,天空中一道亮光,射入一个贵族少女的腹中,她不负重任的怀孕、生子,正是琐罗亚斯德。琐罗亚斯德一降生,便放声大笑,惊的周围的魔鬼纷纷四散奔逃。后来他远离世人,进山独自修行。魔鬼极尽所能的的威逼利诱。幻化诱惑也好,七窍灌铅也罢,他都不为所动,坚定地信奉唯一的真神——阿胡拉.马兹达。被打动的真神,现身于他的面前,传道授经,命他下山去开导世人。这部经典,就是波斯人的圣经《阿维斯塔》。


约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前后两拨印欧人来到印度,这两伙印欧人信仰不同,先来的信奉的神叫做阿胡拉(Ahura),后到的信奉的神叫做迭瓦(Deva)。一山不容二虎,地盘的争夺也体现在了宗教上。后来的,信迭瓦的,后来居上取得胜利,在印度的吠陀神话中,他们把魔鬼的名字起成了Ahura,在中国的佛经中,被译作“阿修罗”;而先来的、信阿胡拉的则向西跑到了伊朗。他们的《阿维斯塔》中,魔鬼的名字被叫做Deva,这也正是《圣经》中魔鬼(Devil)一词的起源。


之所以插播这么一段,一是为了说明,拜火教受吠陀神话影响很深,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印度吠陀文明的产物。成熟的宗教总是吸收了原始宗教的成果进化而来,拜火教,除了吸收印度文明,还杂糅了原始善恶论、一神思想等教义,最终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教派。二是为了引出一个观点:宗教之争,其实是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苗欣宇写过一本关于藏传佛教的书,书名就叫《传奇的袈裟下,总是隐藏着人间的历史》,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三、拜火教的教义


那么琐罗亚斯德教和拜火教,这二者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

可以说,广义上的拜火教历史要远远早于琐罗亚斯德教,祖先对光明、温暖的向往,对烹饪、安全的需求,让他们对火的崇拜和信仰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中亚盛产天然气,火,神秘莫测、而又便利洁净,极大的提升了宗教仪式感,拜火教诞生在这个地方,也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吧。


早期的拜火教和其他原始多神教类似,传说众多,谱系繁杂,琐罗亚斯德在拜火教基础上,删繁就简,兼收并蓄的开创,给其注入新的生命力。简单地说,琐罗亚斯德教是拜火教的2.0版本,所以下文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就统一用拜火教这个名称,这一点务必请朋友们明晰,当然,这二者的关系也远非父与子、或者借壳上市那么简单,这里我取最简化通俗的说法,如果有观点、证据,也欢迎大家提供讨论。


在中国,他还有个正式的专用名称:祆教,这个祆是示字旁,右边一个天字,和棉袄的袄非常像。从祭,从天,其实这个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天,很有可能,这个字就是专门为了祆教而创造的。


拜火教中的主神-阿胡拉玛兹达,他的儿子就是火,凝视火可以与神对话,得到灵魂上的净化升华,热播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红袍女屡次在火焰中看到未来,其实那时候的祭祀问神,估计就是这样的。


全知全能的阿胡拉.玛兹达创造了天地世界,也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者、审判者。在波斯古经《阿维斯塔》中,预言了九千年间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二元交战的经过,以及恶神战败、人类获得永生、世界归于永恒光明的结局。


唯一的主神、唯一的经典、加上系统化的善恶二元论、末日审判,就是拜火教的基本框架,尽管每一条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经过吸收、改造、完善,使其上升到严密的宗教体系,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尽管存在逻辑上的一些硬伤,体系的严密性也和后来的宗教无法相比,但相比古埃及混乱的神系关系,古希腊活泼有余、严肃不足的诸神世界,无疑是一种质的变化。


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都从拜火教中汲取了大量的元素。而由这些基本框架衍生出来的细则和在人间的体现,就是诸如神系、祭祀、葬俗、礼拜、净身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捡几个重要的说说。


拜火教最重要的圣物自然是火了,圣庙一般是中央部分为祀火的圆顶方室,四周围以拱顶走廊。长明的圣火供奉在圣火庙中。如今,在伊朗中部的沙漠腹地城市亚兹德,还有很多圣火坛在使用,其中最早的,自公元470年燃烧至今,1500余年,而那座给他提供的火种的更早的神庙,在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之地,依然燃烧。主神阿胡拉玛兹达的鹰座像,也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巨鹰水平的展开双翼,三层羽毛代表言善、体善、心善;尾巴指向地面,也是三层,但是颜色排列与鹰翼正好相反,表示如果做不到上述三善行,将堕入地狱。主神端坐其上,手持光明之环;身挎大圆环,表明有限的生命。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和图标感到陌生,那么我告诉你,马自达汽车得名于此,车标也就是简化的鹰身环;大帅哥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亚历山大大帝》一开始,将死的一代天骄目光久久停留所在,就是风中飘荡的,玛兹达鹰身双环旗帜。拜火教的葬俗,并非大家想像的是火葬,因为凡人的躯体,怎能亵渎圣洁的火呢?


而是鸟葬,类似我们通常意义的天葬,也就是让秃鹫啄食遗体。寂没塔是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通常建造在山顶上,门对东方,已示跟随光明的太阳。两三米高的塔墙环绕平台,平台中间有一个圆坑。尸体就摆放在平台的石板上,秃鹰吃干净之后的骨头扔进圆坑里面。教徒们认为这样不会污染圣洁的大地和水火。据说骨头最后会被神秘的药水所化,来自虚空的生命最终归于虚空。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 30: Opening Staatskapelle Dresden - 100 Best Film Classics

四、拜火教与萨珊波斯


拜火教在第二波斯帝国时期达到鼎盛,萨珊波斯建于公元224年,那时的东方,中国400余年的混乱刚刚拉开帷幕;而当其公元651年为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所灭之时,正值大唐灭东西突厥前后,东升西落,波斯末代君主后裔甚至跑到大唐以求庇护,历史的轮回沉浮中,有的重生,有的则永远无法复活。


萨珊波斯开国伊始,就明确以拜火教以国教。意识形态的统一是新兴王朝的必要条件和紧迫任务,而其开国太祖阿尔达希尔本身,就出自世袭拜火教祭司家族,他也立下祖训:每个君主在登基之时,都要在龙兴之地的神庙里,为自己燃起一坛,刻有自己姓名的专属圣火;而国王出行之时,侍从还要携带微缩版的专属圣火,与之随行。


与古埃及“人在名在,人亡名永生,以待复活 ”不同,当君王去世或者被废时,火焰要相应的被熄灭,颇有“人在火在、人亡火熄”的宿命和悲壮。帝国铸造的银币图案,一面是专属圣火坛,一面是君主王冠侧像。以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萨珊波斯第三任君王霍尔木兹.阿尔达希尔为例,为什么要拿他来做例子呢?


因为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拜火教在当时的影响之大。霍尔木兹.阿尔达希尔,后面的阿尔达希尔是取自他的祖父,而前面的霍尔木兹,其实就是阿胡拉玛兹达的另一种读写方式,波斯湾入口的霍尔木兹海峡,也正是得名于此。


银币正面的国王,头戴护耳宝冠,戴宝石项链,高鼻、阔目、长须,书写文字为:信仰的捍卫者,马兹达的信徒,阿胡拉马兹达(就是霍尔米兹德),伊朗与非伊朗的王中王,来自上天的雅利安人的后裔;背面,正中是专属圣火坛,两侧相对而立的分别是君主,和拜火教中重要的一位大神-密特拉的祭司。


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也大量体现阿胡拉玛兹达授权给帝国君主的画面——君权神授,自古有之,东西亦然。

拜火教的教会组织,大致有三级

1、僧侣基层,被称为穆护或博士(mogh, mogus, magi, magus)。

2、穆贝德(mobed),主管一个教区的教务;与穆贝德品位相当的是叶尔勃(ehrpat、herbad),意思是“火的奉祀者”,学识渊博,熟悉仪轨,主持祆祠事务。一个管党务一个管政务。

3、穆贝德之上为大穆贝德,相当于教主、国师。除了决断宗教事务之外,还能定夺国是,甚至把持超纲、废立皇帝。《魏书 西域传》说波斯“大官有摸胡坛,掌国内狱讼”,这个“摸胡坛”很可能就是大穆贝德。叶尔勃之上为大叶尔勃,地位仅次于大穆贝德。主管司法审判。此外还有些高级神职人员,如专职礼仪咨询的瓦尔达伯(Vardabadh,“仪轨师”)和解决神学法律疑问题的达斯特瓦尔(dastvar,“戒律师”)。


可以看出,拜火教绝不像我国的佛教、道教,处江湖之远、于山水之间,而是极大的介入到政权和世俗生活之中,被牢牢的绑定在国家机器上,甚至说,本身就是国家机器。实力之大、权势之盛,不让王权。国兴,则教昌;国败,则教亡。


更要命的是,萨珊波斯的雅利安人,和德干高原上的雅利安人一样,实行种姓制度,僧侣、武士、文士和农夫分别对应四个等级,与之对应的,各有其规模制式不同的圣火;还有类似印度贱民的卑微低贱、不洁之人,《魏书》对此的记载是:若入城市,摇铃自别,在今天的印度,仍能看到。


种姓制度,作为社会稳定的一种体制设计,在初期是有一定正面意义的,其实门阀制度、朱元璋的职业世袭制度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温柔的隐蔽的种姓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可避免的带来僵化、对立和危机。这就为后来摩尼教的产生提供了机会,也为其最终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印度次大陆偏安一隅,山环海阔,受到的冲击较少;因此种姓制度至今还没有消亡;而波斯,身处几大文明交汇的四战之地,就没有这么好运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一根藤上结的两个瓜,会有不同的结局。


五、摩尼教的故事


夏至一阴生。政教一体、如日中天的拜火教和萨珊波斯,在其开疆拓土,屡败罗马,鼎盛辉煌之际,随着土地、人口的增加,种姓制度的恶之花遍地盛开,而即将迎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和挑战。


马云说:你的抱怨就是别人的机会,对种姓制度的不满滋生了对新的宗教的需求,摩尼教应运而生了。摩尼教的教主就是摩尼,公元216年4月14日生人。中东西亚至今仍是文明冲突融合的纷争之地,摩尼出身贵族,家族和波斯之前的统治者安息王室沾亲,信奉的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他生长在波斯和拜火教统治的时空。


可以说政权冲突、宗教分歧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体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摩尼教的教义,可以认为是拜火教、基督教、佛教等的综合,善恶二元、代主传道、众生平等、戒荤禁欲等都有体现。


下面这句话或许是最好的诠释:“智慧和神迹不断的被神的使者传给人类。使者曾经是来自印度的佛祖,曾经是来自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曾经是以色列拿撒勒的耶稣。现在启示再次降临,在这个最后的时代,通过我,摩尼,来自巴比伦的真主的最后的使者”,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是啊,多么熟悉的配方,多么熟悉的味道。


摩尼传教悟道开始是很不顺利的,强势的拜火教没有给他太多的活动空间,于是他到帝国东南的阿富汗、俾路支一带谋求发展,这个今天伊朗阿富汗交界的、依然贫瘠困苦动荡的山区,帝国影响有限,却也因此正好作为根据地。


在这个当时希腊化佛教盛行的地区,摩尼的思想逐渐有了众生平等的理论。困苦的人民很快接受了这种信仰,以至于此地的图兰国王也皈依摩尼教,甚至萨珊波斯的第二任君主沙普尔,也许是为了制衡势力过大的拜火教,最后也成为摩尼信徒。然而这种与种姓制度天生死敌的平等思想,也注定了摩尼和摩尼教的悲剧命运。


背出家门、欺师灭祖,武林正义人士人人得而诛之,同气连枝的手足相残,往往惨过敌对双方的你死我活: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逊尼派和什叶派、气宗和剑宗、正统与修正~~~~~历史的导演总是不停的翻拍。沙普尔死后不久,摩尼教受到残酷镇压,摩尼本人有说被剥皮实草,有说幽禁致死,教众活动也由公开转入地下,日渐绝迹。


而不断侵扰中亚的游牧民族,出于反萨珊的政治需要,多大力扶植摩尼教,使其不断东传。在中国,摩尼教一度盛行,官方私人多有信奉,唐朝中国北方的回鹘人,广泛信仰摩尼教。然而开元二十年,玄宗下诏:“未(末)摩尼法,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宜严加禁断”。


100多年后的会昌法难中,佛教尚不能幸免,又何况相对弱小的摩尼教呢,经历数次打击后的摩尼教,终于转入地下,逐渐沉寂。虽有五代北宋零星的活动,但终究回天乏术,也正是因为小众、地下、隐秘,所以北宋方腊的年代,被世人称为“食菜事魔教”。


六、拜火教的衰落


前面讲拜火教神庙火坛的时候,我提到伊朗中部的沙漠腹地城市亚兹德,从这个地名就能看出和创立者琐罗亚兹德的关系。问题是为什么会在这个沙漠中的交通不便、荒瘠贫穷之地才有遗存呢?


这就要说到波斯的败亡和拜火教的衰落了。和所有的王朝一样,萨珊波斯也同样经历了上市时期的连续暴涨、高位横盘上攻乏力、中期的绵绵阴跌、偶有反弹、最后的无奈退市。与之休戚与共、紧密结合的国教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末路,银币一面的王冠倾颓,另一面的圣火势必衰微。


当波斯人和罗马人鹬蚌相争几百年后,新兴的阿拉伯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态势,一手持经、一手执剑,在真主之狮萨阿德,和真主之剑哈里德的统帅下,横扫两个世代冤家。在载入阿拉伯史册,决定命运的卡迪西亚之战中,阿拉伯人以少胜多,摧毁了波斯几乎最后一点,拿得出手的本钱。当阿拉伯勇士高喊着“安拉至大”,疯狂冲杀的时候,甚至连老天都在帮他们的忙,时势,运也!


其实萨珊波斯延胙400余年,实在也算长寿帝国了。马未都先生讲“大朝大限三百年”,恰恰在立国二百六七十年的时候,遇到了最大的一次危机,按照这个说法,苟延残喘十来二十年寿终正寝,恰好符合。


这个席卷政教的大危机就是马兹达克运动,领导人和拜火教开山祖师同名同姓,也叫琐罗亚斯德。


马兹达克这个名字在汉语中看起来有种说不出的宿命感,而马兹达克代表的教义和马兹达为符号的教义,二者关系,类似后世的新教和基督教;所不同的是,要比后者激进的多。针对宗教的壁垒、财富的寡头、等级的僵化,提出了绝对均贫富、彻底等贵贱的口号,绝对彻底到把共产共妻写在纲领性文件中,堪称波斯特色共产主义。


鉴于王权在与教权的争斗中渐落下风,当时的君主借此打压教宗,一时间风助火势,极左运动轰轰烈烈。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样颠大勺似的做法,几番折腾,形神俱散。虽有强如库斯老一世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如他的名字的含义一样:公正、荣耀,缓和矛盾、收权整军,中兴波斯,但积弊已深,大势所趋、非人力能及。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天龙八部中的一段,甚为贴切:摘星子神色惨淡,伸手打开发髻,长发下垂,覆在脸上,跟着力咬舌尖,一口鲜血向火焰中喷去。那火焰忽地一暗,随即大为明亮,耀得众人眼睛也不易睁开。拼尽内力、耗光元神,最后的辉煌过后,沙漠中的一弯新月,正缓缓升起。


抛开国家政权军事角度,连年征战、民穷财尽不说,也暂且不论贯穿始终的,教权王权的明争暗斗带来多大的内耗,仅从意识形态领域来对比,拜火教从当时的简洁广泛、深入人心,逐渐变得职位世袭、特权严重、财富悬殊,民怨沸腾、人心尽失,如同后世冷战中那个庞然大物,双头鹰的影子虽然依然遮天蔽日,却早已是惊弓之鸟、举翅维艰。


雅利安的种姓制度遇到阿拉伯的平等团结时,“四世同堂皆贱民”,和“四海之内皆兄弟”,换做你,你选哪一个?从拜火教中汲取了营养,却更简洁、更系统、更平民化的,新生的伊斯兰教,迅速聚合了沙漠之中,松散的游牧部落,并使之发生了聚合反应,如核爆一样升腾起巨大的太阳并创建了辉煌灿烂的伊斯兰文明,星月遍地。


反观蒙古高原,同样的游牧民族,在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没有之一的最辽阔帝国之后,迅速分裂坠毁,如流星般划过历史的天空。比较圣火、星月和流星,掩卷轻叹,相信大家会若有所思、若有所得。


和雪域高原的伏藏、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的洞穴教堂一样,在伊斯兰教的强势扩张下,最后的圣火遗脉,只能隐姓埋名,远走避祸,选择艰苦荒凉、人迹罕至的沙漠腹地,寂寞的燃烧,没有了举国朝拜,没有了帝王顶礼,只有沙尘和长风,只有坚持守护他的人。有的去国离乡,从波斯湾乘船逃往印度。


今日,他们被称为帕尔西人(即波斯人),主要生活在孟买,其人数占全世界拜火教徒13万中的2/3,也许是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经历,让他们愈发坚忍卓绝,最终成就了印度著名的财团——塔塔集团。而圣火沿丝路东传,在敦煌的壁画里燃烧,在西安的史君墓中飞腾,在太原的虞弘棺上起舞,在魏书的文字间永生,在那些沉睡的记忆中,依稀还有往日的辉煌。


七、尾声


1885年,一个癫狂的疯子在他的一本书中呐喊:上帝死了!书的标题下写着:“一本为所有人而写却无人能懂的书”。何止无人能懂,简直无人问津。


十一年之后,德国作曲家理查·斯特劳斯看了这本书,写下了一部同名交响曲,一举成名。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死去多年的疯子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而那本书,也成为他最知名、最重要的代表作。这个人,就是尼采;这本书,名叫《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是个人名,他的另一个名字,叫琐罗亚斯德。

让我们聆听一下这首曲子,静静的,感受一下,那长夜之下,燃烧千年的,圣火吧。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Richard Georg Strauss - 背景音乐之旅·恢弘之章

茫茫万古夜,有火能通神。

化身光明故,度我百亿人。

波斯十万塔,长安九重门。

凡间久不见,举头望星辰。


鸣谢:长河飞舟、无性大象、魏收、萨达姆.侯赛因等

音乐提供:虫子

作者:老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